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32题;共64分)
1. (2分) 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然而,商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 )
A . 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 B . 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 C . 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 D . 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
2. (2分) (2018高一上·柳州月考) 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大宗 B . 召公奭享有燕国所有的物产 C . 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人口 D . 召公奭无需向周王提供军赋
3. (2分) (2017高一上·南溪月考) 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主要是因为郡县制( )
A . 始于秦朝的建立 B . 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 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4. (2分) (2016·唐山模拟)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 A . 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 . 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 . 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 D . 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
5. (2分) (2015高一上·宝安期中) 古希腊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
A . 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 .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 .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D . 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6. (2分) (2015高一上·周口期中) 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第 1 页 共 20 页
①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7. (2分) (2017·济南模拟) 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文化史家借用这一概念,将春秋战国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 )
A .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 . 社会转型全面完成 C . 文化走向基本成型 D . 儒学兴起成为大宗
8. (2分) (2019高二上·遵化期中) 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这表明汉代统治者( )
A .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 B .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 C .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 D .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
9. (2分) (2017·怀化模拟) 下面是陕西绥德出土的东汉农耕画像石的拓片。根据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发展 B . 农业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 C . 耕作技术的发展趋于停滞 D . 租佃土地耕作现象较为普遍
10. (2分) (2017高一上·洛阳期中)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
第 2 页 共 20 页
A .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B . 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的决策 C . 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 . 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11.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尚书省 C . 枢密院 D . 宣政院
12. (2分) (2018高二下·南京期末)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
A . 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B . 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C . 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 . 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13. (2分) (2018高二下·萧山月考)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 . 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 . 都察御史,行使监察 C . 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 . 废除丞相,政治清明
14. (2分)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 秦、唐、元 B . 汉、宋、明 C . 秦、元、清 D . 秦、唐、明
15. (2分)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之一。下列举措为分割相权的是( )
第 3 页 共 20 页
①秦设御史大夫 ②唐设三省六部 ③北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16. (2分) (2020高三下·金华月考) 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记载:“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
A . 极具机密性 B . 参与军政决策 C . 办事效率高 D . 办理军政要务
17. (2分) 雅典民主政治的参政方式是 A .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B . 平等协商和法治原则 C . 抽签选举和平等协商 D . 贵族执政和平民监督
18. (2分) (2020高三上·唐山期中) 伯利克里曾经说过,“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物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材料说明古代希腊( )
A . 悲天悯人 B . 自由民主 C . 崇尚人治 D . 法律至上
19.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参加国家政治事务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抽签选举 B . 轮流坐庄 C . 发放津贴 D . 减免债务
20. (2分) (2018·临川模拟)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写道:“我们的国家并非无条件地赋予我们生命与成长……为我们提供一处庇护所让我们享受安逸……它保留着权利,占用我们忠诚、才能和智慧中最大、最多的部分为它所用。”这说明西塞罗强调( )
第 4 页 共 20 页
A . 国家应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B . 政治参与是政治行为的源泉 C . 自然法促**等观念的形成 D . 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观念
21. (2分) (2019高一上·佛山期中) 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
A . 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 . 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C .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2. (2分) (2019高二下·萧县月考) 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力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
A .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 . 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 . 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 . 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23. (2分) (2016·绵阳模拟) 下表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 )
A . 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 B . 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 C . 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 D . 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4. (2分) (2018高一下·武邑开学考)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
第 5 页 共 20 页
B .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C .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 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25. (2分) (2019高二下·萧县月考) 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与古典政治中借助广场集会把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以下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 . 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 B . 认为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 C . 揭示出政治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D . 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
26. (2分)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 .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 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 . 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 . 说明总统入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27. (2分) (2018高三上·丰台期末) 学者李剑鸣说:“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足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国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表现在( )
①实行直接民主制 ②保障人民对政治的参与 ③实行代议制民主 ④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8. (2分) 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决定继续参选2012年总统选举,每一届总统都有自己的成就,促使国会废除了进口奴隶贸易的总统是( )
A . 华盛顿 B . 杰斐逊 C . 杰克逊 D . 林肯
第 6 页 共 20 页
29. (2分) 下列表述不符合西方代议制史实的是 A .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大致形成于18世纪
B . 美国通过联邦制有效地协调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 C .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 . 德意志帝国议会实际上是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30. (2分) (2018高三下·宣威期末)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下列文献中有相似规定内容的是( )
A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 1781年《邦联条例》 C . 美国联邦宪法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 (2分) (2018高一上·番禺期中)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是通过( ) A . 王朝战争 B . 社会革命 C . 工人起义 D . 革命暴动
32. (2分) (2017·湖南模拟) 一个统一的德国或意大利将会打破1815年建立起来的均势;同样,一个独立的匈牙利民族国家的建立就意味着奥匈帝国的解体。这些反映了19世纪的欧洲( )
A . 纷纷要求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 . 殖民的扩张引发民族主义意识 C . 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D . 民族主义成为变革重要推动力
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30分)
33. (10分) (2018高二下·绵阳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天子地位已等同于诸侯了。此后,问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人把天子看作天子了。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12个诸侯国,战国又并为7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中国政治制度史》)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全国36郡,郡设守掌政事;尉掌军事;监御史监察官吏。地方长官可自辟僚属。元代疆域辽阔,分全国为10个行省,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
第 7 页 共 20 页
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273)。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历史传统因素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 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
34.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
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商君书》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
(2) 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 (3) 据材料三,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5. (10分) (2020高二下·大荔期末) 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
第 8 页 共 20 页
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 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 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第 9 页 共 20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32题;共64分)
答案:1-1、 考点:解析:
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 考点:解析:
答案:4-1、 考点:
第 10 页 共 20 页
解析:
答案:5-1、 考点:解析:
答案:6-1、 考点:解析:
答案:7-1、 考点:解析:
答案:8-1、 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20 页
答案:9-1、 考点:解析:
答案:10-1、 考点:解析:
答案:11-1、 考点:解析:
答案:12-1、
第 12 页 共 20 页
考点:解析:
答案:13-1、 考点:解析:
答案:14-1、 考点:解析:
答案:15-1、 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20 页
答案:16-1、 考点:解析:
答案:17-1、 考点:解析:
答案:18-1、 考点:解析:
答案:19-1、 考点:
第 14 页 共 20 页
解析:
答案:20-1、 考点:解析:
答案:21-1、 考点:解析:
答案:22-1、 考点:解析:
第 15 页 共 20 页
答案:23-1、 考点:解析:
答案:24-1、 考点:解析:
答案:25-1、 考点:解析:
第 16 页 共 20 页
答案:26-1、 考点:解析:
答案:27-1、 考点:解析:
答案:28-1、 考点:解析:
答案:29-1、
第 17 页 共 20 页
考点:解析:
答案:30-1、 考点:解析:
答案:31-1、 考点:解析:
答案:32-1、 考点:解析:
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30分)
答案:33-1、
第 18 页 共 20 页
答案:33-2、
考点:解析:
答案:34-1、答案:34-2、
第 19 页 共 20 页
答案:34-3、答案:34-4、
考点:解析:
答案:35-1、答案:35-2、答案:35-3、答案:35-4、考点:解析:
第 20 页 共 2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