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在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 4.生化需氧量指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化过程中所需的溶解氧量。
5.化学需氧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6.优先监测对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7、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8、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 9、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10、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1、准确度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和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12、精密度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13、平行性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14、重复性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15、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16、灵敏度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 17、空白试验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
18、校准曲线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19、检测限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20、测定下限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 21、测定上限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 二、填空题
1、按目的分,环境监测可分为__研究性监测_、特定目的监测和___监视性监测__;其中特定目的监测又可分为四种,即污染事故监测、___仲裁监测_、__考核验证监测__及咨询服务监测。 2.采集的水样应具有代表性;水样保存的方法有冷藏法和化学法。 3.水色分为表色和真色,其中水样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 4.大气采样仪器一般由收集器流量计抽气动力三部分组成。
5.按形成过程分,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状污染物。按存在状态分,大气污染物可分为分子状污染物和粒子状污染物。 6.化学需氧量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7、在COD测定过程中加入HgSO4的目的是消除Cl-的干扰,加入Ag2SO4的目的是催化作用。 8、水样常见的保存方法有低温冷藏,控制pH,加化学抑制剂。
9、环境监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阶段和自动监测阶段。 10、将8.35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8.3。
11、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步骤分为三步,它们分别是:固定氧、析出碘、滴定。 12、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时,碱性KMnO4法常用于含Cl-浓度较高的水样。 13、土壤样品制备有二个程序,分别是粉碎、缩分。
14、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是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为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吸收液,可选择甲醛缓冲溶液做吸收液。
15.将14.152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14.2。
16.测定水中氨氮时,水样经预处理后加入HgI2、KI的强碱溶液,与氨反应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用光比色定量。
17、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必须在现场于水样中加入MnSO4和碱性KI-NaN3固定,如果得到的沉淀为白色,则说明水样没DO存在;如果发现沉淀为棕色,则表示DO存在。
18、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将水体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三种主要类型。 19、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
20、依据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21、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在中性条件下,主要以混合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22、环境监测的定义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23、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称真色。
24、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在现场固定溶解氧的试剂是MnSO4+、碱性KI。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河流水质监测时,当水面宽为50-100m时,每个断面应布设___B__条采样垂线。 A、1B、2C、3D、4
2、下列各组中,全是第一类污染物的是___A___。
A、总α放射性、总银、总汞、总铬B、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烷基、总铬 C、总铬、总铅、总铜、苯并(a)芘D、总铜、总铅、总汞、总银 3、下列试剂中,哪一种只能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___B___。 A、NaClB、EDTAC、K2Cr2O7D、CaCO3
4、若河水深为5~10m,在监测断面的每条采样垂线上,应设置的采样点的个数为(B) A、1B、2C、3D、4
5、在下列液体中滴加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的是(C)
A、普通电热蒸馏水B、全玻二次蒸馏水C、已被固定的测氰废水D、已被固定的测砷废水 6、采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其采样工具应为(D) A、铁制B、铅制C、不锈钢制D、塑料制 7、凯氏氮是指(B)
A、全部有机氮B、部分有机氮+氨氮C、NO3-—ND、氨氮 8、在水质监测中,一个河段的消减断面应布设几个(A)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9、监测河流水质的控制断面应设在距排污口(C)
A、下游1500m处B、下游1000m处C、下游500m处D、上游500m处 10、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D)。
A、进行定性分析B、进行定量分析C、分离混合物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测定 11、削减断面一般设在城区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___C___米以外的河段上。 A、500B、1000C、1500D、2000
12、某市位于一河流旁,该河属重点保护水域,市有一化工厂,该厂生产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并直接进入河流,问该厂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第几级标准?(A)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13、对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验收所进行的监测称____D____。 A、仲裁监测B、咨询服务监测C、监视性监测D、考核验证监测 14、轻污染水样未加保存剂,最长贮放时间一般为___C___h。 A、12B、24C、48D、72
15、检验水样的臭时,由于检验人员嗅觉敏感性有差异,一般选择___C__名以上的嗅觉敏感的人员同时 检验。
A、3B、4C、5D、6
16、下列哪种大气采样器不属于直接采样法所使用的容器?(C) A、注射器B、真空瓶C、吸收管D、采气管
17、若同一水样的TOD/TOC值<2.6,水样有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C) A、水样中主要是含C的有机物B、水样中主要是含N的有机物
C、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含量较大D、可能有大量的含S、P的有机物存在 18、不能用下列哪种预处理方法来测定水样的真色?(C) A、离心分离B、静置沉降C、滤纸D、0.45μm滤膜
19、下列哪些测定项目不属于水质监测中的非专一性参数?(C) A、电导率B、化学需氧量C、溶解氧D、臭 20.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C)。
A、进行定性分析B、进行定量分析C、分离混合物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测定 21.在下列液体中滴加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的是(C)。
A、普通电热蒸馏水B、全玻二次蒸馏水C、已被固定的测氰废水D、已被固定的测氨氮废水 22.未经任何处理的清洁水样最长存放时间为(C) A、24小时B、48小时C、72小时D、96小时
23.在COD的测定中,回流前需加入HgSO4,其目的是(B) A、灭杀微生物B、络合水样中的Cl-,避免Cl-消耗K2Cr2O7 C、沉淀Ba2+、Sr2+、Ca2+等金属离子D、作为催化剂 24.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C)
A.Ka=KHIn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D.指示剂在pH=7.00时变色。 25.水中钙镁离子的EDTA法测定时,选择的合适指示剂是(C) A.二苯胺磺酸钠B.甲基橙C.铬黑TD.淀粉 三、判断题
1.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298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错) 2.空白实验值的大小只反映实验用水质量的优劣。(错)
3.冷藏法的作用是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速度。(对) 4.水体中氰化物只来源于含有氰化物的工业废水。(错)
5.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若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则使结果产生正干扰。(对)
6.水的颜色可分为“表色”和“真色”,前者是指去除浊度后水的颜色,而后者是指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了溶解性物质及不溶解悬浮物所产生的颜色。(错) 7.移液管在使用前,应预先洗净并高温烘干。(错)
8、保存水样时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错) 9、凯氏氮指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指水样中的有机氮化合物。(错) 10、污水的不可滤残渣和可滤残渣,二者之和就是它的总残渣。(对) 11、在分析测试时,空白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要扣除就可以了。(错)
12、测定水样中的氰化物需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预蒸馏,在此蒸馏具有富集、分离两种作用。(错) 13、库仑滴定法测定水样COD时,应用去离子水配制试剂和稀释水样。(错) 14、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可密封后带回实验室再加固定计。(错)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错)
16.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一类污染物。(错)
17、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2CO3时,用甲基橙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错) 18、监测河流水质的对照断面应设于距本区第一个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错) 19、水样消解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所有的干扰物质。(错) 20、一种酸的酸性愈弱,其pKa愈小。(错) 四、问答题
1.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多采用哪些措施?
基本要求:⑴减缓生物作用;⑵减缓化合物或者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还原作用;⑶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损失。措施:⑴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⑵控制溶液的pH;⑶加入合适的化学试剂(保存剂);⑷冷藏或冷冻。
2、水样消解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破坏有机物;②溶解悬浮固体;③将被测元素的各种价态氧化为单一的高价态或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3、简述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COD的原理。
答: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终点由蓝绿色变成红棕色。 4.环境监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5.采用溶液吸收法富集采集大气污染物时,对吸收液有何要求? 答:(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2)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3)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6.水样消解的目的是什么?消解后的水样应是什么样的?消解方法有哪些?
答: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一)湿式消解法,(二)干灰化法。 7.环境监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8.怎样保存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水样?
答: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9.采集土壤样品常用哪几种采样布点方法?
答:土壤样品不均匀,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多点采样。
(1)对角线布点法(2)梅花形布点法(3)棋盘式布点法(4)蛇形布点法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