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渔业)}2010年第7期(总第199期) o增殖与养殖 doi:1 0.3969/j.issn.1 004—6755.20 1 0.07.006 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和缢蛏生态养殖技术 杨国财 (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政府,宁波象山315722) 锯缘青蟹(SeyUa serrata)俗称青蟹,属节肢 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一种广温广 盐性的较大型的海产蟹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锯缘青蟹主要分布于东海 和南海,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沿海L1]。 其养殖技术已有大量报道[1 ],并提供了一些可 借鉴研究成果。宁波市锯缘青蟹养殖多与脊尾白 虾和贝类混养 ],为进一步探索锯缘青蟹与脊尾 白虾和缢蛏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池塘利用力,提高 养殖经济效益,2008—2009年,我们在象山县西 周镇海水养殖池塘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获得了 较高的产量与较好的效益,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锯缘青蟹生态学 自然条件下锯缘青蟹生长于咸淡水交汇处、 潮间带的沙底或沙泥底的海滩,属广盐性的底栖 动物,适应盐度为5.O‰~33.2%o,最适盐度为 l3.7‰~26.9‰[】]。低盐度对青蟹的蜕皮生长有 利,当盐度降到5‰以下时,常人洞穴居。适温范 围为12~35℃,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水 温低于15℃时,青蟹活动能力下降,摄食量明显 减少。水温降至7℃时,即停止摄食和活动,进人 冬眠状态。水温升到35℃时则出现明显不适。 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常以鱼、虾、蟹、贝类及其他动 物尸体为食,也食海藻及有机碎屑。锯缘青蟹为 不连续生长型,表现为伴随着蜕壳而生长。它的 一生中大约要经过13次蜕壳,即幼体发育蜕皮6 次,生长蜕壳6次和生殖蜕壳1次,青蟹一般一年 可达性成熟。蜕壳间期与养殖环境、食物组成、养 殖密度等有关,青蟹蜕壳时通常会躲在海草等障 碍物之间,直到蜕壳完成、新壳变硬之后,才出来 活动。青蟹生性凶猛、好斗,互相残杀严重,特别 在蜕壳时,更显严重,在池塘养殖中密度不宜 过高。 锯缘青蟹池塘生态养殖就是模仿青蟹自然生 态环境,人为选择虾、贝等养殖对象进行搭配,创 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 养殖模式。通过投饵,青蟹摄食后残余的食物碎 屑被脊尾白虾利用,虾蟹排泄物,又有利于池塘饵 料生物的生长,为贝类提供天然饵料[s-7]。 2池塘选择 凡进、排水方便的中高潮区池塘,养成期海水 盐度在lO‰~25‰之间,水深1.2 rn以上,有独 立的进、排水体系统,进、出水方便池塘均适于青. 蟹的养殖。池塘面积1.33~2 hm 为宜,塘底平 坦,中央滩面至环沟有一定坡度,池底以泥质土壤 为佳,以利缢蛏生长。邻近最好有淡水水源,以利 盐度调控,提升养殖可控性。进、排水口设置防逃’ 设施,塘埂面上设置防逃网或塑料板等防逃设施。 3放养前准备 3.1 池塘整修 放养前必须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清淤,并检 修堤岸、闸门、安装防逃网等。 3.2 蛏畦整理 选择中央滩面缢蛏养殖区,进行深耕翻土和 破碎,深度为20~30 cm,每块蛏畦宽3 m,畦长根 据池塘条件而定,畦两侧留有浅沟,蛏田总面积占 池塘面积的2O ,并在蛏畦上盖上网目为4.0 cm 尼龙网,压紧盖网四边,以免青蟹进入挖食缢蛏。 3.3 清塘 放养前1个月,进水2O~30 CiTI,用生石灰 2 250 kg/hm。或漂白粉450 kg/hm。(有效氯30 ~35 )兑水进行全池泼洒,杀死池内的杂鱼虾蟹 和病虫害。清塘池塘浸泡7~10 d后,排干池水。 3.4基础饵料培育 放苗前15 d选择大潮期问用80~100目筛 9一 《河北渔业))2010年第7期(总第199期) 绢网袋过滤进水60 cm,用消毒剂令池潲毒,封 o增殖与养殖 及体重,了解青蟹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投饵量。 养殖前期,第一茬虾苗长到1.0 cm以后,早期投 喂绞碎的新鲜小杂鱼糜,中后期直接投喂,投饵量 一肥水。根据池水肥育程度,施以氮肥和复合肥使 池水显黄绿色,透明度3O~50 cm。这时可以放养 苗种。 般控制为体重的8 9/6~1O [9]。恶劣天气和换 4苗种放养 4.1缢蛏苗放养 水困难时少投或不投,水温低于l5℃或高于32 ℃时减半投喂,7℃以下停止投喂。投喂后以1 h 内吃完为宜,根据吃食情况增减。蜕壳高峰期,务 必投足新鲜饵料,以减少残杀。每天早晚投喂各 3月上中旬,选择壳呈清白色的,前端色黄, 边呈红绿色,壳无破碎,规格整齐的本地优质蛏 苗。规格为3 000颗/kg,每hm。放养600 kg。 4.2脊尾自虾苗放养 为提高池塘利用力,脊尾白虾采用池塘网箱 抱卵虾自繁双茬养殖,第一茬抱卵虾放养时问为 3月下旬,每hm 放养抱卵虾15 kg;第二茬抱卵 虾放养时间为8月份,每hm。放养海捕抱卵虾 15 kg[引。 4.3青蟹种放养 6月份放养青蟹苗种,放养规格为2 cm左右 的天然仔蟹,放养密度为15 000只/hm。。 5养殖管理 5.1 水质管理 前期以养殖贝类为主,繁殖浮游植物,视水质 情况以施肥和添水为主,调节水质为嫩绿或黄绿 色,透明度30 ̄40 cm,维持池水稳定。适当加注 新水,使水质新而爽。中后期以促进虾蟹生长为 重点,采取勤换水保持池水新鲜。海水经消毒后 进人池塘。7月份根据池水状况适当换水。脊尾 白虾孵化后,暂停排水,适当加水。养殖中后期根 据池塘水色、生长情况和气侯变化换水,严禁大排 大换,减少虾蟹应激反应,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 20 ~4O 。10月下旬,水温l8℃后不再换水, 维持水质稳定。高温、强冷空气和交配期时尽量 提高池塘塘内水位。养殖中后期根据池塘溶氧量 高低,定期开动增氧机增氧。 5.2饵料管理 由于青蟹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贝类以生物性 饵料为主,脊尾白虾则属杂食性。因此,以投喂动 物饲料为主,主要为新鲜、未受污染的低值小型贝 类、小杂鱼虾及配合饲料等。投饵量根据虾蟹的 体重、摄食强度、水温和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每 隔15 d对各池塘进行随机抽检,测量青蟹的规格 一】O一 1次,傍晚投饵量占日总投饵量的70 。投饵位 置应在池塘内的平滩上,尽量投放均匀,防止青蟹 争食致残。 5.3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变化、虾蟹活 动和摄食情况,注意防咸淡、防高温、防潜逃,做好 水温、溶氧、pH、盐度、透明度等水质状况以及虾 蟹生长活动、投喂量、换水量、气候情况等生产 记录。 5.4病害防治 青蟹养殖过程主要病害种类为黄水病和固着 类纤毛虫病。黄水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与温 度和盐度变化过大有关,常发生于暴雨之后。主 要防治方法为暴雨后及时排除上层淡水,补充咸 水,用0.5 mg/L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及时捞除 病蟹、死蟹,防止疾病蔓延。纤毛虫病主要发生在 夏季,可采用蟹种进塘前用100 mg/L的甲醛水 溶液浸浴3~5 min进行预防,一旦发现纤毛虫疾 病时,应立即用低毒高效、对贝类影响较小的药物 (如硫酸锌)进行治疗。防病的关键是水质管理, 在整个养殖过程保持在试验过程中,通过采用生 物制剂、适时换水、消毒等水质调控技术,保持水 质清鲜,进行生态防治。 5.5 收获 第一茬脊尾白虾,在6月份开始用虾笼网捕 捞出售,7月份基本捕完。第二茬虾11月以后视 养殖密度和市场行情确定捕捞量,一直延续到春 节后。避免集中上市,力争提高销售价。锯缘青 蟹放养3个月后,在l0月1日前开始起捕达250 g以上的个体,根据捕大留小、捕雄留雌、捕肥留 瘦原则陆续上市,在到l1中旬前捕完。缢蛏起捕 主要根据市场价格,适时起捕,起捕时间通常在第 二年的3—4月。 《河北渔业))2010年第7期(总第199期) o增殖与养殖 由表1可以看出,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和缢蛏 生态养殖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试验放养 的青蟹、脊尾白虾、缢蛏养殖密度不高,但管理到 位,产量一般,但售价较高,在市场上畅销。该模 式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基本不换水,对环境污染 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模式的试验成功 为宁波市2 000 hm。沿海咸淡水池塘的养殖技术 [3]茅树杰.脊尾白虾海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6 (4):25—27 [4]徐君义.浙江乐清湾脊尾向虾的繁殖和世代的初步研究[J]. 动物学杂志,1990,25(6):3—7 [5]张兴国.脊尾白虾与梭子蟹、贝类混养技术[J].齐鲁渔业, 2008,25(4):35—36 E6]林吉才,徐军超.脊尾白虾仿生态规模养殖试验[J].现代农 业科技,2009(17):313—314 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艾春香.锯缘青蟹养殖生物学特性及饲料与投喂[刀.渔业现 代化,2004(4):19—2O [7]陈文武.脊尾白虾(Palaemon(Exopalaemon)carinlcauda Ho— hhuuis)与梭子接(Portunus sp.)、贝类混养技术[J].现代渔 业信息,2008,23C3):28—29 [9]吴旭干,成永进.锯缘青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技术[J].水产科技 情报,2002,30(4):l73—175 [Io]刘志华.蛏池套养虾蟹经验谈[J].科学养鱼,2004(6):33 (牧稿日期:201O…04 26) [2]李少菁,王桂忠.锯缘青蟹养殖生物学的研究[妇.海洋科学, 1994(2):21—22 (上接第1页) 3小结 藻类有的是单细胞个体,有的是由两个细胞、 四个细胞等多细胞形成的群体。对于多细胞群体 信息。 用藻类的密度(g/L)、培养时间(d),计算得 到的生长综合指数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出藻类的生 长特性。在研究、生产中获得该参数也较容易、迅 速。生长综合指数高的藻类具有较高的生存竞 争力。 藻类,用直接计数法来计数其细胞数,标准不好掌 握,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本次试验中,纤维 藻的细胞密度介于栅藻的两种不同的计数方法所 得到的细胞密度之间。 藻类的生长包括藻细胞数目的增加与藻细胞 参考文献: [1]Molina Grima E et aL."Ihe produc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 ty acids by microalgae:From strain sdection to production 个体的增长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紧密相连而 又本质不同的。本次试验中,纤维藻的密度为 2.57 g/L,栅藻的密度为2.94 g/t ,栅藻比纤维 藻高14.4 ;栅藻若按单细胞为技术标准来计算 pu fication[J].Process g ̄och(ITI.,1995,30(8):711—719 [2]李元广,谭天伟,黄英明,等.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中的若干科 学问题及其分析口].中国基础科学,2009(5):64—70 [3]韩雅珊.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2:4 细胞密度,则比纤维藻高4O.1 。说明在藻类生 长特性的描述方面,采用生物量作为指标,能综合 反映出藻类的数量增加和细胞增长两方面的 (收稿日期: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