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历史情境 生动历史教学
作者:王文宇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3期
历史课堂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知识的呈现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人物或事件,均有一定的场面性、情节性,历史课本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都在向我们呈现过去人类走过的辛酸和荣耀,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无论自豪、痛苦、愤怒、耻辱、荣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我想课堂教学就像一道大餐的烹饪,历史这道大餐有着丰富的原料、足够的作料,教师要将这些原料、作料精心烹饪,巧妙搭配,让学生入其境、感其味、悟其道,才能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如何巧设情境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再现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是多样化的,初步概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面入手: 1、利用图片、实物演示历史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就会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实物和图片不仅能形象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而且是许多重要历史知识的直接来源,在历史研究中和教学中有很高的价值。如讲授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古代著名的工程时,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这些工程的雄伟壮观,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借助历史电影再现历史情境
历史具有一次性的特征,逝去便不会回头。后人要认识历史,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将它还原。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就是要创设一个一个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供探究的空间。如讲授《火烧圆明园》时,可先播放同名影片。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让学生进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3、进行表演,体验历史情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人物。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不断的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如讲授哥伦布时,我让学生事先收集哥伦布航海活动的资料,然后请一位学生以哥伦布的身份与其他同学表演课堂剧,之后让同学们绘制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开辟的几条航线。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参与了活动,而且通过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激发了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历史情境
在现行教科书中,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只能一笔带过。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空洞的历史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通过一段短短的影片再现历史,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重返历史,将日军的残暴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使学生对日军的残暴罪行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有责任以理性的科学态度、感性的思维方式,在历史课堂上再现历史,让孩子们切身去体会人类走过的昨天,无论荣辱兴衰,都让人们感觉到今天沉甸甸的责任,从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将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