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来源:九壹网
一、赠刘景文 (宋朝)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二、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 1 / 5

[译文]: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四、乐游原 (唐朝)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 / 5

五、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爱惜的青苔, 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六、小儿垂钓 (唐朝)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3 / 5

七、草 (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这首诗时,诗人年仅16岁。

小资料 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

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

八、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 / 5

十、菊 花 (唐朝)元 稹[zhěn]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小资料

菊花,历来被视作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许多诗人都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当年二十四岁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