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倾销是大型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的产业受到损害。
财政关税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税率通常根据国家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一般保持较低水平。财政关税的征收可以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阻碍。
期汇交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按照所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的约定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期汇交易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外汇市场波动的风险,但也需要注意市场变化和合同规定的履行。
国际储备指一国官方现有的可以无条件地用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干预外汇市场的资产。国际储备的规模和构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信誉状况。
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居民为了在国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建立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收购兼并当地公司企业、与当地企业联合投资等方式进行。外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获取资源,但也需要注意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可以反映生产者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和利润水平。
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罗伯津斯基定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决策和提高生产效率。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帮助企业制定产品策略和市场营销计划。
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购买力平价可以帮助企业在跨国贸易中进行货币兑换和风险管理。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市场内部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也需要注意合规性和监管要求。
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是指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完全专业化可以帮助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贸易三角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贸易利益和制定贸易策略。
国际贸易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不仅包括商品贸易,还包括要素贸易。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有两大用途:一是通过结合预算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二是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国际均衡价格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的基础上,国际贸易消除了两国之间的价格差异,导致国际商品价格均等化。当一国某种商品出口等于另一国该种商品进口时,形成新的均衡状态,此时两国该商品达到相同价格水平,即为国际均衡价格。
国民需求曲线表示一国某种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而国民供给曲线表示一国某种商品对应于相对价格的供给。
赫-俄定理(H-O定理)认为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情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生产要素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一般来说,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之,则称其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___,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贫困化增长是指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导致A国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贫困化增长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过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过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过的进口需求会
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过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出口偏向型增长是指通过提高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这样可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出口部门。这种增长模式可以称之为“出口偏向型增长”。
___基线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价格线与要素积累前、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的连线,反映要素积累带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比如资本要素积累,则罗伯津斯基线会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
___之谜是指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这个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___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出的。
短期是指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通常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劳动需求曲线反映某一部门劳动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其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
生命周期是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退,完成的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产业间贸易是指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产业内贸易则是制造业内部的水平式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___提出的,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反应曲线反映某一厂商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相互倾销是指每个厂商都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出口商品到他国,这种情形称为相互倾销。
剩余需求曲线是某一厂商所面对的市场总需求减去其竞争对手的产量以后的剩余需求量。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允许差异产品存在的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关税的收入效应是指进口关税所带来的税收收入。这成为关税的收入效应。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最佳关税处于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决定于外国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因此,进
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成反比。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企业提供补贴,来改变本国企业在竞争地位,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出口补贴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套件下,出口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利益。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这一观点是由___提出的。
___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该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___标准的实质在于,如果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即使某一产业符合___和___的保护保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因为企业自身的逐利性决定了该产业会主动地发展下去。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可能出现偏离。只要其在保
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有保护的必要。坎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为了实现潜在于是应当对该产业实行暂时性的保护。幼稚产业保护的观点通常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主要判定标准包括___标准、坎普标准、___标准。
资产专用性指的是一种资产一旦投资形成就很难改作他用,除非在转移过程中蒙受巨大的价值损失和生产力损失。随着分工的发展,资产的专用性不断增强。
内部化是指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替代市场的功能。即,凡是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动力。这种扩张过程跨越国界便产生跨国企业,即所谓的内部化过程。
所有权优势是与所有权相联系的体现在一切可以增加企业收益的资本上的企业优势。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区位优势往往与特定区位相关,被在这一区位中的所有企业所共享的企业优势。它不仅包括要素禀赋,还包括文化、法律、政治及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
交易成本从狭义上说,指的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寻找相应价格的成本,确定成交条件,签约、履约以及为避免对方违约而付出的成本等。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储备是由一国官方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汇率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和特别提款权等。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总差额等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排除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再加上错误和遗漏项目净额所形成的差额。这一差额通过官方储备的增减来平衡,也称为官方结算差额。
国际货币投资头寸表指的是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统计表,它反映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对外资产与负债的价值以及构成。
顺差指收入大于支出,存在盈余。
经常转移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所有权变更,如政府间的经常性国际合作。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这种相对价格也被称为名义汇率。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浮动汇率制是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有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远期汇率是指在外汇交易合同中约定的交割时间所使用的汇率,属于一种协定汇率。
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波动幅度受到限制。货币当局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来维持汇率水平。
三角套汇是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上汇率差异,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市场上高卖低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
套期保值是一种通过卖出或买入等值远期外汇,来保值的外汇业务。
铸币平价是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它是用各国所含含金量来折算两国货币间的比价。
一价定律是指完全相同的物品必须卖同一个价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可以表述为外国商品价格经过汇率折算后,与本国商品价格相等。
商品套购是指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国外采购大量商品,然后在本国市场抛售,以获取差价利润的行为。它是促使世界市场恢复均衡的一种市场机制。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所能购得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通过该国物价水平的高低来表现。
内部价格比率是指一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与可贸易品价格的比率。
汇率“超调”是指在货币供应量变化时,由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快于商品市场,导致汇率波动大于价格波动的现象。它表现为汇率波动超过长期均衡水平。
IS-LM-BP模型是一种理论结构,用于描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国内,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相互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由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而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同时,国际收支状况和汇率也会影响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平衡。因此,IS-LM-BP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分析工具。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一种开放经济模型,假设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在这种模型中,BP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因为资
本的完全流动性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没有影响。这种模型是IS-LM-BP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
冲销干预是一种外汇市场干预方式。中央银行在抛售外币购进本币的同时,增加国内信贷部分,以抵消外汇市场干预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冲击。这种干预方式被称为“冲销干预”。
对内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包括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两个方面。对外均衡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它指的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目标,因此对内平衡和对外均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短期目标。
财政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通过各种财政工具达到一定财政目标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预算政策等具体政策。
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然而,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特别提款权(SDR)是___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它代表会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特别提款权按照会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比例进行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会员国的储备。每单位SDR的价值按照规定的一篮子货币确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