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红星
摘 要:探析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实现高校体育健康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发展路径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术、养成各种运动习惯、增长体育文化知识、增进健康的有效方法.新时代,为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公共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当下如何改进和完善现有公共体育教学体系,“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
”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而身体健康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如何让高校学生()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及问题
.1 体育运动场地
体育场地数量、场地面积等因素是影响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上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可以看到,普通高等院校场地数量仅占4%;占地面积0.82亿平方米4.9,7万个,
数量占比为面积占比为表1 各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及面积情况
4.15%.
2.系统类型场地数量
数量占比
合计1(6万个9.46)10((场地面积亿平方米面积占比
162.43
0%.0)009..995
2)10(40%.7.0)体育系统9
0教育系统1.43
高等院校46..9075315528..99843..1051中小学400.56其他教育系统单位
28.439.95.5.5299.7214.51653.6.503.580.824军队系统其他系统
10.292642..0.261517.4.45938.07.2 3
程设置中提到普«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通高等学校的大一、大二导学纲生要必»在须课开设体育课程,并且有学时规定.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学生才能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实施形式上主要依托于实践教学,以户外的技术课为主,着重身体练习.在课程项目设置上,仍然较为传统,比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武术、太极等课程内容依然是高校普遍选择开设的运动项目.在课程考试设置方面,一般以平时考勤成绩.3 、身体素质测试、技能技评测试为主.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师资队伍在教师准入、师资培训、教师资格、课程磨炼等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高校师生比不低于体育课只是在本科一二1年:28级0进.行实上际课上,,三部四分高年校级公开共设很少选修课.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仍然存在配备不齐,课时量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
另外,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仍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三大球类、田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针对目前流行的新兴运动项目,仍然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路径
首先,应该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健康的成长应该是高校思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认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加大师资、场地设施等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体育师资的综合素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学习型体育师资;加快体育师资队伍补充,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体育资源,鼓励教师校内外合作,加强专业建设沟通,同时引进专业能力强的专家及教师,壮大教师职工队伍.另一方面,在场地设施等硬件的投入上,当下应当继续解放思想,不能仅依靠教育经费,要合理配置学校内外资源,充分挖掘资金筹措潜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为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此外,深化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改革,逐步完善公共体育课程管理及评价机制.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课程有效性的重要评判标准.高校体育课程应挖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随着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起,高校应该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运动项目,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满足学生对运动健身、兴趣爱好、互动等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针对课程内容改革的推进,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机制也应随之建立并完善.
3 结论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大学生体质成为全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师资培训和力量配备;在课程内容上,引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围绕公体课课程目标,科学合理设置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度.多措并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中国体[育报,2014()N].
[23]]国家统计局G12“健康中国”视域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探究.G中国统计年鉴263.
[R].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G9杨中皖.,[4]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公共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研究[J2]0.1(J.
.高8,伟0.3)当.
代体育科技,201[5
](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15).4,
———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告[6]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J].王登峰.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活动思政20研13究,[(01])会议上的报何.
忠,许志[东,吉玉良7]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1J).
琳,杨文(35).
[J].马洪涛1..
当代体育科技,2018,
锋绘2019年第5(
下)期 263
119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