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来源:九壹网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摘要:肯尼迪一九六一年的就职演说被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之一,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对政论性演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体学、修辞学领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显得相对匮乏。本文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被奉为政治演说词经典的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语域,进而发掘了该演说词的语言特征,加深了对演说者演说意图的理解。文章不仅丰富了政治演说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而且验证了语域理论用于政治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职演说;语域特征;语域分析

一. 引言

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的特点较其他形式的公开演说更为突出,表现在其时间的固定性(一月二十日)、地点的固定性(白宫)、演说者身份的固定性(当选为美国总统的人)、听众的固定性(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内容的相似性(施政纲领、国内国际形势等)。此类演说均是历任总统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成果,因此往往成为学者和研究者们科学研究的语料。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于1961年1月20日发表的就职演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堪称政论性演说中的经典。对该就职演说的研究集中于文体学和修辞学领域,鲜有从语域角度进行的分析。本文将语域理论运用于对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政治演说词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丰富政治演说词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验证语域理论用于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二. 文献回顾

语域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英国籍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此后韩礼德等人将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概念与语言系统相结合,并在其著作中进行阐释从而形成了语域理论。他将语域(register)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即因情景语境的变化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支配语域的情景因素包括三个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国外对于语域的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主要人物韩礼德为代表,而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于语域理论的发展研究也功不可没。以上研究者均对语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与盛行,对语域理论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最先把语域理论引进国内的学者是张德禄,其后,一些学者开始探讨语域理论在语言教学、语篇分析、翻译、诗歌、文体等领域的用途。张德禄分析了语域理论对于教学的意义,认为根据语域变异理论进行外语教学就是根据情景的变化决定语言的变异的教学法,强调意义决定形式这一基本语言学原理。陈丽江等认为语域理论对英语写作的语篇连贯有莫大帮助,在英语写作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单纯教学生模仿或套用,或者教词汇和语法,改错句,而要把写作和语域分析结合起来。程晓堂认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分析英语诗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深入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屠克应用语域理论对书信体小说进行了文体分析,他认为在文体特征上的区别与语篇的语境是密切相关的。语境的变化将引起意义的变化,从而导致文体上的变化,也即语言的变化。其研究侧重词和句法层面,并引入语境和语言意义三个部分。

从以上相关理论可以看出,语域理论与语境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涉及语境因素的文本或话语,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语域理论对其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讨论。

三. 分析方法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一九六零年当选为美国第35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由华盛顿开始了美国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即每届新任总统就职前都要在盛大的典礼前发表就职演说,其场合非常庄严。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是美国总统演说中的典范,共计1355个单词的演说成为呼吁公民义务和激励型语言的典范,因此作者选取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作为分析文本。作者将在本部分阐明分析文本的来源并详细介绍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3.1 语料的收集和筛选

本文收集的肯尼迪《就职演说》来自《现代大学英语》第六册第七课《Inaugural Address》。《现代大学英语》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专家们根据当代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和多年教学经验,精心编写的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教材。因此语料的来源是真是可靠的。

3.2 分析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趋于成熟,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指的是语言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在Reid、马林诺夫斯基、弗斯之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家进一步把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认为语篇与情景语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引起语言功能变体成为语域。韩礼德在他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Languages as Social Semiotic)一书中把语域看成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韩礼德一直把语域看做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来支配的。其中,语场指的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包括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以及话语主题;语旨指参与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如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等;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包

括修辞方式等,如是口头还是书面的亦或是介于两者之间。这三个要素决定着语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ideational)、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和语篇意义(textual)。概念意义通常在句子的及物系统(transitivity)和单词的词汇意义以及各种语言结构等级上的逻辑关系中得到体现;人际意义通常在句子的语气(mode)和情态(modality)系统以及词汇的态度意义和语调系统上得到体现;语篇意义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声调群中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和句子以及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的接应(cohesion)上得到体现。语域理论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相关各个领域。本文将从语域理论中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肯尼迪就职演说词,发掘演说的语言特征,加深对演说意图的理解,试图验证语域理论用于政治演说词分析的有效性。

四. 就职演说中的语域分析

肯尼迪就职演说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正处于冷战阶段。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公然以资本主义阵营的首领自居,展开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肯尼迪在大选中获胜,宣誓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并做就职演说。其情景语境的三个因素如下:(1)语场:肯尼迪在白宫就任美国总统所做的就职演说,解释自己的施政纲领,解释世界各国与其立场的同一性。(2)语旨:说服性,总统用正式的演说的方式试图说服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以获得支持,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选择支持或者反对。(3)语式:口头演说,语言用词正式,语法结构复杂,句子较长,逻辑清楚,修辞运用较多。

4.1 语场

从语场角度来看,总统就职演说必然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一点在词汇上体现的尤

明显,如party, power, state, tyranny,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等都是和政治相关的词语。这是本篇就职演说的突出特点之一。在表明自己的施政纲领时,就职演说中表达态度的词汇和结构也很突出,如:

To those old allies whose culture and spiritual origins we share, we pledge the loyalty of faithful friends.

To those new States whom we welcome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e pledge our word that one form of colonial shall not have passed away merely to be replaced by a far more iron tyranny.

To those peoples in the huts and villages across the globe struggling to break the bonds of mass misery, we pledge our best efforts to 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

等分别表达了演说者希望联合一些“老的友好的邦交国”、善待刚刚独立的国家、救济本国贫困人口等的态度和和语气。

4.2 语旨

语旨成分是总统用正式的演说的方式试图说服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以获得支持,美国民众、世界各国及其民众选择支持或反对,总统与听众的社会距离大,这就决定了就职演说中正式词汇与结构出现的高频率,同时也决定了句子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祈使句。因为总统在就职时必须陈述其施政纲领,许下诺言,并要求听众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在语言上,正式词和大词如solemn oath,prescribe, foe, abolish, heirs, temper

等突出;由词类转换引起的正式体结构较多:(1)动词转名词: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orange.(2)形容词转名词:the generosity of the state.这些都表现了语篇的正式文体特点。

另外,句子的语气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由let引导的祈使句。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陈述句主要用以提供信息;疑问句主要用以求取信息;祈使句主要用以交流物品和服务。就职演说过程中并无求取信息之意,句子多属于陈述句,表示本语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的。由let引导的祈使句具有“让我们一起做某事”的意义。由于这种要求是针对将来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愿望(如Let both sides explore what problems unite us instead of belaboring those problems which divide us.)和决心(Let the worl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 to friend and foe alike, that 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此外,就职演说中句子的主语有些可以用I来担当,但是演说者却主要由we来承担(let祈使句隐含的主语也基本上都是we),如We dare not forget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 revolution. “we”在此指肯尼迪与整个美国公民。主语多为 “we”有两个作用:强调讲话者与听话者双方有共同的利益或义务,达到拉近双方距离的目的;表示说话者提出的目标或任务需要美国人共同来完成。

除此之外,肯尼迪对情态成分的选择可谓颇具匠心:(1)表达高值义务用dare not和cannot而不用should not或ought not to来强调客观因素或敌方的威胁的作用从而把对抗的责任推卸给敌方。(2)must一词表示高值义务,译为“不得不”做某事。如第27段中,must即表示他“愿为上帝尽职尽责”的 “意愿”,又表达了他“把为上帝尽职作为其义务”的“虔诚”。(3)几处表示能力的“can”大都有要求美国公民尽职的含义。例如: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4)表达“意愿”的shall(not),用以表示讲话者许诺

和决心;而would则用以表示敌对国家“自愿”成为其敌对国从而把敌对的的责任推给敌方,为自己的“不光彩”行为,即鼓吹壮大军事力量,找到了借口。

4.3 语式

从语式方面开看,语篇意义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结构、声调群中的信息结构和句子以及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的接应上得到体现。主位(theme)表示话题,主要由we, let, I和状语成分担当。本语篇主要以we和I做主位说明此语篇主要讲的是we(Americans)和I(Kennedy)的情况。以let为主位说明语篇讲的是“将来要做某事”的许诺和我“希望别人做某事”的要求或愿望。以状语为主位是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这种主位称为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

此外,文中修辞运用较多。对偶、排比和反复都具有结构基本相同,而意义从某个侧面或某个抽象层上相似的特点。具有相当强的突出效应;从情感上讲,这些结构都具有激发情感的功能。为了煽动听者情绪,全篇遍布排比与对偶结构。以第4段和第6段为例: “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in order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Unit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not do in a host of co-operative ventures. Divided, there is little we can do.”另外,还有重要词和词组的反复,如15至18段的开头都是“let both sides…”、用以强调美国和前苏联两大国利益的共同点,表达和平的重要性。此外,隐喻,如“…those who foolishly sought power by riding the back of the tiger ended up inside”;“And let every other power know that this hemisphere intends to remain the master of its own house”具有形象、生动、表达力强的功用,给人印象深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肯尼迪《就职演说》中语域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该篇政治性演说词有如下特点:对语场的分析得出语篇中政治和表态度的词汇和结构突出;对语旨的分析表明正式词汇和正式体结构突出,句子的语气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由let引导的祈使句,主语主要由we担当,情态成分使用高值义务的情态动词;对语式的分析发现主位主要由we, I和状语成分担当,对偶、排比和反复结构遍布全篇,适当运用隐喻修辞手法。本篇演说之所以被奉为政治演说词中经典之作,正是由于演说者在措辞、结构、修辞和文体上对语篇进行精心锤炼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肯尼迪就职演说的语域总结出了其语言特点,同时验证了语域理论在演说词分析中的有效性。如韩礼德所说:“语域理论既很简单,又很有效力。它说明我们所说或所写的语言将根据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以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对语域理论的研究,增强其影响力,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添砖加瓦;把语域分析运用到跨文化交际、语义学、语用学等更广泛的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2]Ghadessy, H. Register Analysis Theory & Practice [M].London: N. Y. Printer Publishers, 1993

[3]Ure,J&F.Ellis. Register in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Sociology [M].London: Longman, 1977

[4]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6]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汉语》,198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