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崔海强开题报告

来源:九壹网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系 别: 专 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2012年03月06日 崔海强

学 号: 08090242X54 经济与管理系

经济学

中国放松民间融资管制的利弊分析

韩克勇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断加强[1]。但另一方面,现在各省市地区普遍面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正规金融的贷款方向主要是城市地区和还贷风险小的大企业,而民间金融的融资方式则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我国80%的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和民间融资[2]。 本课题通过对中国放松民间融资管制的利弊分析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民间经济的融资难问题[3];将有利于解决民营中小企的融资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保证充分就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4]。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民间融资研究主要是致力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研究。Gertler(2008)认为民间金融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不受国家信用控制和中央银行管制的内生的存款、贷款以及其他金融交易。[5]这种思想在国外很流行。Ke11eeS. Tsai (2010)就认为民间金融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金融形式。而肖(Edward S. Shaw)却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到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论:政府如果过多干预金融发展,就会压制金融体系的发展,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导致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另外发展中国家政府强烈的控制欲导致对金融活动过多的干预,最终形成受抑制的金融体系。还有些学者从投资方面去看待民间融资。克里斯蒂安·舒尔茨(2008) 考察了货币政策、金融自由化、经济周期、银行业合并以及结构调整等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6]

Berger和Udell (2002)从关系融资的角度对民间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William D. Bradford(2005)等探讨了政府在民间融资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致力于哪些适合民间融资的项目[7]。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者在结合国外理论同时,结合中国改革实践,进一步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 郭田勇(2009)认为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官方正规金融而言的,是属于正式金融体制之外的,没有纳入到中国人民银行等管理机构的管理系统的金融活动或组织 [8]。这种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张希慧认为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应该更加规范化[9]。陈晓红,雷井生(2009)认为民营金融可以界定为除国有或国家控股的金融机构以外的金融机构,也指民营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与此相关的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10]。林毅夫,孙希芳(2009)根据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认为地方性金融包括地方政府支持下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合作银行,也包括更为基层的政府扶持下的各种非正规金融部门或民间金融机构[11] 。黄颖对乡镇企业民间借贷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12]。姚岚认为放松民间融资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化[13]。诸葛隽(2007)认为民间融资应基于温州的探索[14]。谢玉梅(2007)的主要从事农村金融的改革研究[15]。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一)金融抑制理论 麦金农(1973)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体系行政干预过多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具体到我国而言,金融抑制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分割,使资金不能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按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政府之所以对国有金融和国有经济进行扶持,也有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局稳定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二重性的金融结构,就是指金融制度的上层结构是金融垄断,下层结构是单一化的金融形式。国有资金排斥民间借贷需求而选择流向国有经济,民间金融无法与国有金融展开竞争,处于被压制状态,广大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无法满足融资需求。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斯蒂格利茨(1961)发表了《信息经济学》,提出获取信息需要付出成本为代价,不完备的信息将导致资源不合理配置。针对信息不对称现象,米尔利斯教授提出委托一代理理论,并引入约束一激励机制,把不对称信息问题转化为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问题。 随着企业发展,不仅需要内源融资还需要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时,因为资金所有者不亲自参与企业管理,就存在资金管理者比资金所有者了解更多信息,资金所有者无法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了解决这一委托一代理问题,就需要引入激励机制。在我国农村,正式金融由于已经基本放弃了农村市场,它的组织制度决定了它的运行成本较高,资源配置效率低,因此在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无法满足时,民间金融的产生就具有必然性。 四、作者的观点和主要思路 (一)作者的观点 1、我国民间融资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 2、在我国民间融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3、民间融资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有利的方面抑制不利方面 (二)主要思路 本次论文准备围绕我国放松民间融资后的利弊展开分析。首先,阐述我国间融资的现状;其次,论述民间融资的发展趋势;再次,通过绩效论和利率论对民间融资做进一步解释;然后得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利弊比较;最后,对我国民间融资的好处进一步发扬,不利之处做进一步调整。 参考文献: [1]杰锋.民间金融的生存与发展浅析.国商界,2009,(6):5~8 [2]高建波.我国民间金融活动现状及其对策.西科技师范学院,2008,(04):6~7 [3]林毅夫,孙希芳.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8,(9):14~16 [4]张希慧.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规范边界研究.理论与实践,2009,(1):15~17 [5]Hoff.The Economics of Rural Organiz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55~68 [6]Frederic S. 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16):18~19 [7]跃宽.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对外经济,2007,(1):19~20 [8]郭田勇.民间金融走出“灰色地带”.国际金融时报,2009,(2):4~5 [9]张希慧.民间金融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09,(6):12~13 [10]陈旭.规范民间融资的思考.北方经济,2008,(4):6~7 [11]张希芳.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改革与发展,2009,(1):8~9 [12]黄颖.乡镇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分析及对策探讨.国总会计师,2009,(4):16~19 [13]姚岚.民间融资合法化之必要性.南学报,2002,(3):2~3 [14]诸葛隽.民间金融—基于温州的探索.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4):10~12 [15]谢玉梅.农村金融深化政策与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16~18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 (二)我国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利弊比较 (三)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教训,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规范民间融资的对策。 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一) 信息研究法 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获得材料和相关的信息。根据集国内外相关的学术论文、期刊、专著、政策法规文件,乃至于媒体报章等信息整理,了解中国民间融资的相关理论,根据其相关性,做出自己的观点 (二)定性分析法 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我国放松民间融资管制的利弊两方面的有关信息。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的文献综述从本课题研究意义入手,对国内外关于民间融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最后提出本次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 本课题预计将涉及中国放松民间融资管制的背景及中国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的状况分析;中国放松民间融资管制具体措施分析;就中国放松民间融资利弊的做法对我国现代金融风险防范的借鉴意义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其工作量应符合本次毕业论文的设计要求,就课题本身而言,应能写出一份合格的本科毕业论文。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 2012年03月06日 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任: 2012年03月0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