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学业评价试题

来源:九壹网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玉(jué) 目(chēn) 挑衅(xìn) 茕茕孑立(qíng)

b.陨首(yǔn) 逋慢(bū) 击柝(tuî) 日薄西山(bï) c.庐冢(zhǒng) 窈然(yǎo) 谬误(niù) 何可胜道(shēng) d.缧绁(xiè) 愤懑(mèn) 悲恸(dîng) 风流倜傥(t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作文书写很不规范,经常不给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对这种文不加点的坏习惯,老师头痛极了。

b.现在某些公务员,一根烟,一杯茶,一张报纸就可以混完八个小时到下班,还照样拿高薪,这种尸位素餐的行为,当然会引起很多人的非议。

d.日军在南京对民众进行的大屠杀,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可至今日本仍不能诚实地面对过往的罪孽,反而对其进行了美化。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4.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①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③⑤④②①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

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尚恨有阙者 恨:遗憾 b.此矢所以志也 志:作标记 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数:数着,计算 d.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穷:完,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翰以文章自名 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b.其老人往往说巡远事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c.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d.不为许远立传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 a.不能通知二父志 b.霁云慷慨语曰 c.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d.皆感激为云泣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远打开城门接纳张巡, 职位本在张巡之上, 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而且丝毫也不怀疑和猜忌,因此成就了功名。

b.当许、张二公初守雎阳时,没有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更没有料到别人都抛弃城池逃跑了。

c.汴、徐二州的老人说起张巡、许远当时的故事,都说贺兰忌妒张巡许远的声望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 d.于嵩又拿起书架上的许多书,试着来问张巡,张巡都能随口背诵出来,于是于嵩不再怀疑。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梁 丘 据 谓 晏 子 曰 吾 至 死 不 及 夫 子 矣 晏 子 曰 婴 闻 之 为 者 常 成 行 者

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②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淮 村 兵 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5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司马迁《报任安书》) (2)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本题共计17分 地图上的长城

唐晓峰

长城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交通线,但无论是画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画环境资源地图,都要习惯地标上它。看来,长城已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样\"基本\"的东西。

宋代并不是一个修建长城或利用长城进行防御的朝代,但宋人的地图上却普遍出现长城,这说明什么?长城是一个人类遗迹,绵延甚远,跨越巨大空间;地理表现直观而强烈,绘制地图的人几乎无法回避它,这可能是地图上出现长城的基本原因。对前朝留下的老长城,宋人时有感慨,\"三朝幸望人倾祷,寿与长城俱老\"(吴则礼《绛都春》)。又说: \"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宋人面对老长城,又不仅仅是怀古,北方\"胡马\"(女真人)威胁犹在,两宫(徽、钦二宗)幽陷未安,宋人希望长城\"活\"起来,以限胡马而雪破国之恨。据说南宋选德殿御座后金漆大屏的背上也有一幅《华夷图》,上面如果也绘有长城,则其意义之大就更加客观了。

传世的金朝《陕西五路之图》及后来之明清各朝的地图都有长城者,渐成一种不易的传统。长城的军事地理作用在中国历史中时兴时灭,有些王朝没有修筑也没有使用过长城,但有关长城的知识、议论,借助长城而抒发的对北方边塞的情感,如同长城的遗迹一样,从没有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头。从地图的技术角度说,长城的走向

比山脉清晰,比河流稳定,是难得的地理坐标。清康熙皇帝推进实测地图的编制,首次实验性测量就是邀法国人白晋从京师北部长城地带开始的。在没有战争的和平时代,人们发现长城蜿蜒的身躯与起伏的山脉结合得如此完美,这样一个穷极视野尚不能尽收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地图上不表现是一个缺憾。中国人绘制的地图上有长城,就连美国人绘制的中国地图,也要插上长城的\"小像\"。可见长城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节录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5)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一致的两项是( )( ) (6分)

a.翻检古代地图发现,中国人在地图上画长城的习惯源于宋代的《华夷图》。 c.在宋代的全国地图上大多有长城,可见在地图标画长城的做法定型于宋代。 d.南宋选德殿御座后金漆大屏的背上也有一幅《华夷图》,更具有重大意义。 e.自秦汉以后,长城已经失去其军事地理作用,但它的价值并未因此而消失。 f.长城不仅是一处人类遗迹和一种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 13.属于\"在地图上画长城已定型\"的依据的是( )(3分)

a.1136年所刻的《禹迹图》 b.1136年所刻的《华夷图》 c.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 d.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14.长城对于宋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分)

15.分点概述长城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样\"基本\"东西的原因。(5分)

四、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莫扎特的微笑

余泽民

在奥地利,如果你跟孩子们提\"莫扎特\",他们的反应肯定是口水分泌。自从甜点师保尔?弗斯特于1890年创出了\"莫扎特牌巧克力\",奥地利人身上便建立了民族性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恐怕,世界上至今找不出第二个名字,能够统治如此庞大的甜蜜帝国。

与巧克力球一样,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也具有同样华贵、甜蜜的名牌品质:彩色的楼阁,琳琅的窄巷,喷泉,雕塑,音乐,油彩,各式各样印着莫扎特头像的水杯、文化衫、钥匙坠和烟灰缸,就连卫生纸都有\"莫扎特牌\"。 在萨尔斯堡,莫扎特写下了许多阳光灿烂的作品,有不少被被列为音乐治疗的\"处方曲\"。伍迪?艾伦甚至说:\"世界上能为之活着的美好事物没有几样,其中包括《尤皮特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想必是莫扎特音乐的温柔感动了这位电影哲人。

今天的萨尔斯堡以莫扎特为荣,而当年的莫扎特一生都渴望逃离它。\"我恨萨尔斯堡!\"从不在音乐中抱怨的莫扎特在日记中写道。 \"'你爱我吗?'他每天都问我十几遍。\"莫扎特的姐姐回忆说,\"哪怕我开玩笑地说个'不',他眼里都会充满泪水。\"后来,在歌剧《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里,莫扎特问过同样的问题。莫扎特的天性敏感而浪漫,可他的爱情并不浪漫。22岁时,他迷上了18岁的奥洛茜娅,但是神童的天赋不足以成为女孩演员梦的阶梯。结果,务实的奥洛茜娅嫁给了维也纳皇家剧院的第一个哈姆雷特--兰卡,为莫扎特留下了不愈的创痛。

\"你爱我吗?\"莫扎特也问父亲。莱欧普尔德虽然很爱儿子,但是将父爱变成了鞭子与枷锁,以分秒计算的担心、警告、命令和安排,他既是儿子的守护神,也是统治者。1781年,25岁的莫扎特在信中反叛:\"亲爱的父亲,您的唯一愿望就是毁掉我,让我去实现您不切实际的计划。在您的信里,我居然辨认不出自己父亲的影子......突然梦醒,发现我根本不需

要您!\"可以这么说,莫扎特的悲剧之一是他对父亲意志的屈从。 \"你爱我吗?\"莫扎特在心里问过所有的人,同时又不得不正视冷酷的现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爱他,哪怕他有再多的天赋;许多人之所以不喜欢他,恰恰因为他有天赋。尽管莫扎特5岁就被招进美泉宫为泰丽西娅女皇演奏,但他的\"上司\"--萨尔斯堡的科洛莱多大主教并不喜欢他,不仅讥讽他是\"乞丐\"、\"废物\",甚至上书女皇:\"我不认为陛下需要这样一个无用之徒,不要封他任何能证明他曾服侍过陛下的头衔,否则将辱没宫廷乐师的名声。\"科洛莱多大主教不仅禁止他举办音乐会,甚至严禁他离开萨尔斯堡。

\"我再也不能忍受了!心灵使人高尚,尽管我不是伯爵,但我要比伯爵更正直。\"在长久的屈辱之后,莫扎特终于辞去了\"乐长\"的宠职,与宫廷决裂,并向劝他回心转意的父亲宣布:\"我的幸福现在才开始!\"1791年,35岁的莫扎特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灵车后只跟着音乐家的爱犬。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我特意赶到萨尔斯堡听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奏了梅西安89年谱写的《微笑》。\"尽管莫扎特屡遭不幸、苦难、饥饿、贫寒、曲解、甚至直面死亡,但他也从未停止过微笑。\"梅西安用音乐向莫扎特致意。严肃的旋律几次被钢琴、木琴和木管打断,表现莫扎特微笑的瞬间灿烂。

莫扎特的微笑是甜蜜的,是飘浮在苦痛之上的温柔云朵。

16.开头为何不直接写莫扎特,却花不少笔墨来写奥地利与萨尔斯堡?(4分) 17.莫扎特的一生主要经历了哪些悲剧?请概括说明(6分)。

18.作者以莫扎特\"甜蜜的微笑\"作为结尾,其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师心不蹈迹的艺术追求 裔 萼

齐白石授徒时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谨记老师的这句话,所以他学的是老师独到的艺术匠心,而不是简单地描摹老师的艺术样式。他曾对人说:\"我与齐老师相处30多年,老师运笔作画时,我总是在一边仔细体会他的用心用意,以他的用心之处,画我的写生稿子。\"老师了无私心不让学生重复自己,学生亦有志气不重复老师,艺术薪火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传,才能不绝如缕。

作为齐门大弟子,李苦禅的艺术与老师有何相异之处呢?

在绘画题材上,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李苦禅则有意避开老师常画的题材。飞鸟鸣虫,闲花野草,鲜果嫩蔬,老松古木,无不入画,同时,兼作人物和山水。其写意花鸟画的主要题材是鹰、鹭等大黑鸟。他曾说:\"虾、小鸡、蟹都是齐老师常画的,早已创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着画,就脱不开他,创不出来了!\"这一方面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他这个山东大汉豪放的个性显现。齐白石的题材多是农家风物和南方花木,它们寄托了齐白石对农家生活的思念。而李苦禅的题材更强调对象的象征意义,如综合了鹰、鹫等多种猛禽特点的\"雄鹰\"形象,是阳刚的化身。风中伫立的劲竹是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盛夏池塘中的荷花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雪侮霜欺芳益烈\"的白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有论者说\"齐白石实现了文人画由高雅向亲近人生的通俗性转换,李苦禅则又回归了部分文人画的内涵和气质,使之再度趋向高雅。\"是的,李苦禅对梅、兰、菊、荷花等传统文人画题材很感兴趣,他的此类作品也赋予了这些对象某些人格内涵。

在艺术修养方面,李苦禅和齐白石亦各有侧重。有理论家认为:\"齐白石是诗、书、画、印四全,自谓印第一,诗第二,书第三,画第四,画外尤以篆刻最著,并开印史新篇,李苦禅未着意印学,诗不及齐,书法过之,较之齐师又增武术、戏曲之功,并由之影响其造型。\"确实如此,李苦禅一生最为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向白石老人学印。对此,李苦禅认为\"齐老师治

印是以金石艺术融入大写意;画上用印章只是直接结合金石艺术之一种,实则齐老师还对汉魏砖石刻画的拓片兴趣甚浓。只要理解了这个道理就不一定去治印了,我把这功夫尽用在读碑帖和欣赏铜器图文和砖石刻画的拓片上了--体会它的金石味道,融进自己的书画里,正是齐派治印的真精神\"。所以他一生搜集的金石拓片,论其系统性与数量和质量,在全国画家中也许是第一的。白石老人曾为李苦禅治印数方,常用的就有6方,如\"李英\"、\"苦禅\"、\"死无休\"等。李苦禅的书法,气势博大,堪称一绝,除了书画以外,他一生又痴迷于京剧与武术,这些嗜好对他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而有益的影响,正是书、画、戏、武等的全面修养使得李苦禅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艺术家形象在中国绘画史上熠熠生辉。

此外,李苦禅对《易经》很感兴趣,周易中所体现的\"与天同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及阴阳相生的思想常常渗透到他的人生价值观和绘画中。他在绘画中追求一种\"禅境\",体会释迦第一禅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的心境,因而\"随缘成迹\"。齐白石赞扬他\"能将有法为无法\",他亦在《白荷图》上自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中领悟生命的玄奥。齐白石爱画暮鸦归林,从鸟的朝飞暮还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李苦禅画中类似的题材也有好几幅,他每临自然生机景象,往往喃喃念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刘曦林在比较齐白石与李苦禅的艺术风格时说,齐白石是一位\"保持农民本色的文人\",而李苦禅则类似京剧中的'黑头\"。的确,齐白石的绘画以真趣味取胜,而李苦禅的绘画则以大气势夺人。 (选自《传记文学》,有删改)

19. 刘曦林对齐白石与李苦禅的艺术风格的比较,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20.在绘画题材上,李苦禅与齐白石艺术风格有何相异之处?(6分) 21.对齐白石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联系实例请谈谈你的感悟。(5分)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列是近年来我国汽油价格与国际汽油价格(美元/桶)的变化对照图,实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虚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请根据图示,补充下面文段中 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对比国内外油价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三条结论:

(1)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看,_____a_____,国内消费者无疑要承受更大的消费压力; (2)从价格的变化幅度来看,_____b_____,究其原因,国际原油价格对市场的供求变化更为敏感,而国内油价则更多受到人为因素(例如国家发改委为了确保经济平稳发展而进行宏观调控)影响。

(3)从价格的同步性来看, c ,由此可见,国内油价要真正实现与国际油价接轨,仍然任重道远。

2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按要求介绍\"木棉花\"。(8分)

木棉又名红棉、攀枝花。中国关于木棉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烽火树就是木棉树。

木棉通常3、4月份开花,木棉花较大,色彩橙红,极为美丽,可供欣赏。

广东人常以木棉花的花序或纤维作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木棉花还可以做药,每逢春末采集,晒干,经拣除杂质和清理洁净后,用水煎服,可清热去湿;木棉的材质轻软,可供蒸笼、包装箱之用。广东人对木棉有着特殊的情感,就是因为它一直造福岭南。

木棉是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形有阳刚之美,树高可达25米,树冠常高出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因为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木棉被人誉为英雄树、英雄花。

木棉花是广州市和高雄市的市花,阿根廷的国花。

假如你以导游的身份带第一次到岭南的游客在广州旅游,在花朵盛开的木棉树旁经过,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木棉?(不超过80字)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 \"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从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选修模块试卷参考答案 1、b(a.茕茕孑立(qiïng);c.谬误(miù);d.悲恸(tîng))

2、a.\"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3、c.a\"病情\"和\"蔓延\"搭配不当,b应为\"参加......活动\"d将\"为期两天\"调到\"发 并不能证实\"已定型\"。c.《海内华夷图》早已失传,上面有没有长城,已无法确知。d.见原文的表述:\"如《历代地理指掌图》,包含40多幅,几乎张张画有长城。看来,地图上画长城的做法,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定型了。\")

14.寄托了宋人希望洗雪破国之恨的思想感情。

15.①长城的难得的地理坐标,是地图绘制技术上的需要。 (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23.答案示例: 看,那开满美丽的橙红色的花朵的,就是广州市市花木棉了。木棉种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它代表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被誉为\"英雄花\"。

(评分标准:划线内容每点1分;得体连贯1分;超出字数酌情扣1-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