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人口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来源:九壹网


关于人口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初等教育082 周晓舟

【摘 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人口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谈了一些中国人口最基本的人口现状,揭示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为问题,文章面对现实的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目的,提出人口发展的方向是中国人口要向人口资源强国转变,运用科学措施,有针对性的发展,依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人口的现状,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使中国向人口资源强国转变,进一步整合力量,为解决好人口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口; 现状; 对策

对中国现有的人口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后,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要讲的就是关于中国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首先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就是一个大问题:“人太多了,该怎么办?”答案中说纷纭。我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中国人口如此巨大,至少占世界总人数的1/5(虽然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要到明年四月才能出来,但是这个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会往上涨),10年前的比例是国的4.3倍、俄罗斯的8.8倍、日本的10.4倍、德国的16倍、英国的22倍、法国的22.4倍。关于人口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人口而形成的国家力量,必须包括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观察中国的发展,便离不开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庞大人口,我先讲中国的人口现状。

一、人口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人口为13亿多(保守数字),13亿人口(个人以为人口普查漏洞还比较大,这个数目不止),已构成了中国最基本、最特殊的国情。以中国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来分析,有中国科学

家作出预测:如果在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的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法国目前的水平的话,那么我国的理想人口数量就该在6.8亿以下;以世界人均耕地5亩计,我国人口以3亿为合适;以人均年粮食1000斤计,我国人口应为6亿;以水资源计,我国人口可为7亿;综合考虑,我国总人口与资源、空间相匹配,以5亿为最佳。这些只是科学家们最合理的配比,对于中国来说永远是个传说。因为我们人已经那么多了再怎么减也减不到那里去这是我国各个时期的人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1969年已达80671万人,1990年7月时达113368万人 ,2000年11月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现在还是未知数。

于是我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从积极方面来看,总人口数被稳定增长,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水平,发达地区都高度重视婚前检查,产前筛查,注重人口出生素质;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率也达到95%以上;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也越来越规范等。在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人口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从改革开放前的4.5年提高到8.5年,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4,000万左右。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有八千多万残疾人,艾滋病感染者愈来愈多,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素质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我们再看计划生育的消极后果,从消极方面来看,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受经济、文化和观念影响,东中西部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不平衡。呈现越发达地区生育率越低,流动人口、贫困地区妇女仍是游击生育大军,从发达地区医院近几年的出生数来看,流动孕产妇生育已等同或超过本地人口出生数。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男女比例失调,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问题。

第一、婚姻挤压,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带来的是婚姻挤压问题。再过15到20年,一部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段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环下去, “老夫少妻”将不再是个别现象。而年轻男性与年长男性之间争夺配偶发生的人口冲突就会随着人口的失衡而进一步加剧。同时,大量的未婚男性出于自身的婚姻需求,甚至会采用拆散已婚家庭组建新家庭的方式,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稳定。

第二:性别挤压,除了婚姻挤压,出生性别比失衡还会产生就业性别挤压问题。未来一二十年里,男性劳动力过剩,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到时候,找工作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女同胞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企业打出“限招女性”的旗帜来。

第三:社会犯罪现象增加,特别是性犯罪,男女比例失衡还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会不断增大。想象一个女性稀缺的社会吧:男人们凑在一起总是危险的,容易让人想到打架斗殴和杀人放火。而为了争夺女性发生的犯罪行为则更多地与性有关:买卖婚姻、拐卖妇女、性犯罪。据统计,中国的公安人员在2001年到2003年一共解救了4.2万名被劫持和拐卖的妇女和儿童。

第四:养老保障,用不了多久,人口年龄金字塔将发生倒转,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即将到达一个临界点。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很棘手,鉴于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实际,未来几十年过低的老年性别比将会升高。在当前农村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养老保障体制下,将造成大量终身未婚者没有子女养老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整个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但是中国人力资源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 1、持续性增长2、总体文化程度依然较低 3、素质实堪忧4、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 5、老龄化加速6、地区差距非常明显 7、性别比失调 8、生

育面临反弹这些问题将长期困扰中国。因此研究人口问题的对策尤为重要。

二、人口现状的对策

中国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无一国可以匹敌;而人口的质量,却有着充分提升的空间,即从人口大国向大国人口迈进。如果在科学调控人口数量的前提下,致力于人口质量的改善与提升,让大国人口享有国际社会应有的尊荣。那么,中国的国家力量将会被成倍数地放大,以致于世界上无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轻视。

人口的质量,包括国民综合素质、国民士气、国民性等。于今而言,人口质量的提升过程,亦即人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所有现代化,如果离开了13亿人的现代化,那都是不可思议的。中国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现阶段,我国人口已成功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如何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正成为一道“坎”……

人口现状的对策,就是中国人口要向人口资源强国转变,转变的措施有;

(一)确立人力资源“四个第一”理念, 第一,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二,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第三,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第四,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因为这个资源的质量不高,素质实堪忧,4%-6%出生率为先天残疾儿童,健康、科学文化等素质待提高,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且近年来呈升高态势;各种不健康人群心理和精神性疾患明显增加,地方病患者达6000万人左右,智力残疾人达544万人,年患病人次数超过50亿。艾滋病等疾病有蔓延之势。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人数为545

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

(二)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现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也就是今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从40%左右提高到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3%左右提高到20%以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从教育欠发达国家到教育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的第一步跨越。到2010年,25~64岁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97年提高到2010年的9.1年,使我国劳动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跃过9年的台阶;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重也将由2000年的4.66%提高到2010年的10%以上。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第二,必须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第三,必须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好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劳动。第四,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第五,必须坚持管理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法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和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新华通讯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社2005.

[2] 图书出版社 《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 【C】图书出版社2006

[3] 全国老龄办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J】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北京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