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年12月第5卷第6期Chin J Surg Onco,Dec.2013Vo1.5.No.6 .综述与讲座 整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张 刚, 李 中, 林晓萌, 崔 勇, 张军华, 陈鹊汀 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第一作者:张通讯作者:李刚,男,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肿瘤外科 中,男,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方向:肿瘤外科,E—mail:zhanggang268@sina.con 【摘要】 在保留乳房的基础上,结合肿瘤外科与整形外科技术以达到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和审美观 念的双重效果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作者就近年来在保乳术中应用到的整形技术包括:蝙蝠 翼状乳房固定术、圆切技术、网球拍法、旋转皮瓣法和平行四边形乳房固定术,或以背阔肌小皮瓣重建、 治疗性缩乳成形术修复乳房缺损等研究理论进行综述。 【关键词】整形技术;乳腺癌;保乳手术 doi:10.3969/j.issn.1674—4136.2013.06.012 文章编号:1674—4136(2013)06—0380—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 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女性各种肿瘤中居首 位,近年来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J。乳腺癌的治 1 适宜人群 疗方式仍然是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内分泌治 疗、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乳腺癌的历史已 经有2 000余年,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手 术治疗已从单一的解剖生物学模式转向了社会一心 理一生物学模式。近年来由于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 的发展以及患者对手术后生活质量和形体美要求的 提高,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新的 学科——肿瘤整形外科(onco—plastic surgery)。肿 瘤整形外科是指在保留乳房的基础上结合肿瘤外科 与整形外科技术以达到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和审美观 能够施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均可采用,尤其适用 于切缘阳性(多灶肿物、肿物体积过大、弥漫性微小 钙化、广泛导管内成分、<35岁的年轻患者等)需要 扩大切除来实现阴性切缘的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敏 感的晚期乳腺癌需要扩大切除,切除体积超过乳房 体积20%,肿瘤位置较低,以及肿瘤位于乳头乳晕 区的患者,通过肿瘤整形术也能获得满意的美容效 果 。亚洲国家妇女和西方国家相比,乳房相对较 小,采用单纯的保乳手术往往难获得满意的外形效 念的双重效果,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更广泛的切除 乳腺组织保证阴性切缘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美容效 果 J,主要包括蝙蝠翼状乳房固定术(batwing runs— topexy)、圆切技术(round block)、网球拍法(tennis racket)、旋转皮瓣法(rotational flap)和平行四边形 果,即使乳房偏大的患者由于术中切除组织过多也 会造成明显的瘢痕和乳房畸形 ,因此肿瘤整形术 更适用于亚洲人群。 2手术方式 乳房固定术(parallelogram mastopexy lumpectomy), 或采用背阔肌小皮瓣重建、治疗性缩乳成形术修复 目前,乳房肿瘤整形术有两种方法:(1)体积易 位技术(volume displacement techniques);(2)自体同 源组织移植技术(volume replacement techniques)Cs]。 术式选择主要依据患者乳房大小、肿瘤位置、术中切 乳房的缺损,以期达到最佳的形体美容效果。整形 外科技术使乳腺癌保乳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保 证手术切缘无肿瘤细胞以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同时力 求最真实地还原患者的乳房外形,但又不同于纯粹 的整形技术。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效果好,最大限度 地保留了乳房的外形和对称性,是目前国际上最前 沿的乳腺癌保乳术的新方法。 除范围的大小和剩余组织多少等情况确定。 2.1体积易位技术 体积易位技术是指通过重排乘0余乳腺组织进行 腺体重塑或切除后采用乳房复位成形术、乳房固定 术获得良好的对称性,包括平行四边形乳房固定术、 荷包缝合术、圆切技术、蝙蝠翼状乳房固定术、网球 拍法以及旋转皮瓣法等。这些方法所需手术时间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年12月第5卷第6期Chin J Surg Onco,Dec.2013,Vo1.5,No.6 ・38l・ 短、手术创面小,没有供区缺陷,但是重建后的乳房 一般小于术前,往往需要在对侧乳房进行同样的手 术以实现对称性 。 2.1.1平行四边形乳房固定术适用于肿瘤距离 乳头乳晕复合体较远且瘤体较小的患者。皮肤切口 呈平行四边形状,保证对边长度相等,扩大切除肿瘤 后分离切口周围的乳腺组织进行腺体重塑。这种方 法的缺点是会增加瘢痕的长度,术中应避免切除太 多皮肤防止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移位 。 2.1.2荷包缝合术适用于肿瘤位于靠近乳头乳 晕复合体,瘤体较小,切除后可以直接缝合的患者。 术中采用中部象限切除法切除肿瘤和乳头乳晕复合 体后,先采用荷包缝合术缝合皮下乳腺组织,然后同 样的连续缝合方法缝合皮肤,放疗后对重建的乳头 进行文刺E 8 3。以往肿瘤靠近乳头乳晕复合体是乳 房全切术的指征之一,目前采用荷包缝合法可以获 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2.1.3圆切技术适用于乳房中等大小且没有乳 房下垂,肿瘤靠近乳头乳晕复合体但没有乳头乳晕 浸润的患者。患者取坐位,在乳房皮肤上做两个圆 形标记,一个位于乳晕的边缘,另一个根据肿瘤大 小、位置,乳头的位置和乳房下垂的程度决定。如乳 房下垂严重且肿瘤体积较大时,两圆之间的距离应 该酌情扩大,术中注意保护乳头乳晕的血供血管,分 离肿瘤周围的皮肤,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 后对剩余的乳房组织进行重塑,用连续缝合法缝合 皮肤,同时注意乳房的对称性。乳房重度下垂时,健 侧乳房采用同样的方法使之对称。。’ 。 2.1.4蝙蝠翼状乳房固定术 适用于肿瘤靠近乳 头上中部的患者,由于切除形状看起来像倒“V”字 或“n”,所以此项技术又称倒V或omega成形 术 J。在乳房的上部乳头乳晕复合体边缘画一半 圆,再用一平行于此的半圆线连接两端的翼状的图 形,按标线切除受损组织,提起下方的乳房组织缝 合。由于瘢痕位于乳晕区所以不明显,而且如果乳 头受到浸润可以使用中部象限切除术 J。乳头乳 晕复合体较小的患者由于瘢痕相对较大,而且术后 乳头会严重移位,往往需要对健侧乳头乳晕复合体 进行手术来达到对称 。 2.1.5 网球拍法沿乳晕边缘划一同心圆,在圆的 肿瘤一侧划一楔形,切除楔形内的组织,去除两圆之 间的上皮,缝合两侧的乳腺组织和皮肤时注意乳头 乳晕复合体的位置。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外上象限和 外下象限的病灶,也可适用于其他象限的病灶 。 2.1.6旋转皮瓣法适用于内上象限相对较大远 离乳头的肿瘤以及位于中上部的肿瘤。切口包括内 上象限围绕乳晕的半圆形切口和一与此平行的乳房 基底部的切口,用直线连接两条弧线,切除中间的乳 房组织。在腋部做一三角形切口辅助提起和旋转外 上象限的乳腺组织和皮肤,同时有利腋窝淋巴结的 清扫 J,缝合两侧切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切除组 织相对较多 。 2.2 自体同源组织移植技术 自体组织移植技术指肿瘤切除术后移植自体组织 进行乳房重建,自体组织包括就近皮瓣和远距皮瓣。 就近皮瓣指从临近组织取长度大小相等的皮瓣一次性 完成重建,手术时间短,不会产生供区的功能障碍,组 织结构和颜色与乳房相似度较高。远距皮瓣采用血管 重建技术为移植的皮瓣,能提供可靠的血液供应,进一 步扩大供区的选择范围,供区并发症少、恢复快,可提 供皮瓣的部位多,皮瓣发生缺血坏死的并发症少,但需 要特殊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器械,且手术较复杂、费时, 存在供区缺陷和延长愈合时间的风险¨…。 2.2.1 背阔肌皮瓣背阔肌皮瓣(1atissimus dorsi lfap,LDF)是目前乳房再造的一线方法,但随着 TRAM皮瓣的广泛应用,LDF逐渐变成次选,主要原 因是皮瓣不携带周围脂肪组织,组织量小,不能提供 满足乳房重建所需要的充足的软组织,因而在大多 数情况下与假体联合使用才能达到与健侧乳房对 称。为了尽量不使用乳房假体而又能满足组织量足 够的乳房再造,一项新技术即扩大背阔肌皮瓣(ex- tended latissimus dorsi flap,ELDF)应运而生¨ 。 国外的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ELDF能产生非常 好的重建效果,术后皮瓣坏死少见,可作为自体组织 乳房重建的首选方法¨ 。 2.2.2 TRAM(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 OUS)皮瓣 自从1982年Hartrampf首次报道应用以 来,TRAM皮瓣迅速成为自体组织重建乳房的金标 准,患者对重建的乳房有较高的满意度 。最常用 的重建乳房的游离皮瓣分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两种。 带蒂皮瓣一般用对侧腹直肌肌皮瓣,携带脐以下的下 腹部皮瓣,血供来自于对侧的腹壁上动、静脉,游离皮 瓣选用腹壁下深动、静脉作为吻合血管。TRAM皮瓣 的优点有:(1)胸、腹部两组手术可以同时进行;(2) 腹部柔软组织更接近于乳腺组织;(3)腹部可以带来 较大的体积用以塑形乳房;(4)切口缝合无张力;(5) 同时有腹部减肥美容的作用。研究表明,游离皮瓣的 血供比带蒂皮瓣更佳¨ ,与带蒂皮瓣相比其血供更 丰富、皮瓣植入更容易、重建外形更佳。 2.2.3臀上游离皮瓣(superior gluteal free lfap,SG— FF) 在自体组织重建乳房的早期,SGFF是一项应 用较普遍的技术,曾被作为TRAM皮瓣的替补皮 ・382・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年12月第5卷第6期Chin J Surg Oneo,Dec.2013,Vo1.5,No.6 瓣。皮瓣依据臀大肌的臀上动脉的血液供应设 计¨ ,其优点主要有:(1)供区部位隐蔽,瘢痕不易 察觉;(2)组织丰富,可同时用于双侧乳房的重建 (取双侧臀部皮瓣)。不足是:(1)操作不方便,术中 需要改变体位,技术难度大;(2)血管脆不易解剖, 血管蒂短吻合困难;(3)改变了臀部外形,单侧重建 时导致两侧臀部不对称。但在其他方法不适用时仍 不失为一种替补方法¨ 。 3提高美容效果的相关技术 乳房肿瘤整形术后,乳晕乳头复合体的不同、乳 房的大小和下垂程度不同都会造成不对称,而乳头 的位置和大小在对称性中非常关键¨ ,如对侧不进 行处理很难实现良好的对称,临床一般通过对健侧 施行同样的整形术来弥补此缺陷 17]。如差距不大、 切除的组织较少,可在健侧对称部位切除同样大小 的组织来获得对称性 J。目前,乳头的再造主要有 局部皮瓣移植和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两种方法;乳 晕再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文刺”技术,通过此项技术 进一步扩大了供区的选择范围,可在乳头乳晕再造 术后4~6周进行“文刺”,也可与再造同期完成。 4结语 传统保乳术的局部复发率是10%~14%,乳房 肿瘤整形术的局部复发率为2%一9%_4 J,这种差别 是由于遵循了肿瘤学的原则,扩大了切除边缘从而 降低了复发率。Rainsburyl17]报道体积易位的局部 复发率为0—7%,自体组织移植的局部复发率为0 ~5%。在亚洲国家乳腺癌的保乳手术率为50%~ 60%,在欧美国家为70%~80%,这种差别是由于 乳房的大小而不是由于手术方式造成的。虽然和乳 房切除术相比,保乳术已经极大的改善了术后的形 体效果,但是仍有4%一20%的患者对此感到不满 意¨ 。如果保乳手术结合部分乳房重建术,更多乳 房偏小的患者都可以获得更为满意的美容效果。要 想得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应该:(1)充分考虑保乳手 术的优缺点;(2)专业的治疗团队,包括外科医师、 整形外科医师、放射学专家、肿瘤内科等多学科专家 的协作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3)慎重的选择部 分乳房重建和全乳房重建。良好的肿瘤整形手术取 决于患者乳房的大小、肿瘤的位置、缺损的大小以及 剩余乳腺组织的多少等,在个体化的保乳手术中以 上提到的这些因素对于中等偏小乳房的患者来说是 至关重要的,外科医师应该充分了解整形术和重建 手术,整形医师必须尽可能的深化对乳腺癌的认识, 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造福于乳腺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谢涛.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新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21(9):1027—1028. [2] 张保宁.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乳 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3):238-242. [3] Yang JD,Lee JW,Kim ww,et a1.Oncoplastic surgical tech- niques for personalized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 with small to moderate sized breast[J].J Breast Cancer, 2011,14(4):253—261. [4]Bong J,Parker J,Clapper R,et a1.Clinical series of oncoplastie mastopexy to optimize cosmesis of large—volume resections for breast conservation[J].Ann Surg Oncol,2010,17(12):3247-3251. [5]Yang JD,Lee JW,ChoYK,et a1.Surgicaltechniquesforperson— alized oncoplastic surger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smaU—to moderate-sized breasts(part 1):volume displacement[J].J Breast Cancer,2012,15(1):1-6. [6 J Yang JD,Bae SG,Chung HY,et a1.The usefulness of oncoplas— tie volume displacement techniques in the superiorly located breast cancers for Korean patients with small to moderate-sized breasts [J].Ann Plast Surg,2011,679(5):474-480. [7] Anderson BO,Masetti R,Silverstein MJ.Oncoplastic approaches to partial mastectomy:all overview of volume—displacement teeh— niques[J].Lancet Oncol,2005,6(3):145.157. [8] Berry MG,Fitoussi AD,Cumier A,et a1.Oncoplastic breast sur— gery:a review and systematic approach[J].J Plast Reconstr Aes- thet Surg,2010,63(8):1233—1243. [9] Malka I,Villet R,Fitoussi A,et a1.Oncoplastic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part 3):techniques for the upper quadrants[J].Jn Visc Surg,2010,147:e365一e372. [10]Munhoz AM,Montag E,Arruda E,et a1.Immediate conserva— tive breast surgery reconstruction with perforator flaps:new ehal— lenges in the era of pa ̄ila mastectomy reconstruction[J]. Breast,2011,20(3):233-240. [1 1] Semprini G,Cattin F,Vaienti L,et a1.Oncoplastic surgery and cancer relapses:cosmetic and oncological results in 489 patients [J].Breast,2013,22(5):946-951. [12]Gulcelik MA,Dogan L,Yuksel M,et a1.Comparison of outcomes of standard and oncoplastic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J].J Breast Cancer,2013,16(2):193—197. [13] Cutress R1,Summerhayes C,Rainsbury R.Guidelines for onco. plastic breast reconstruction[J].Ann R Coll Surg Engl,2013,95 (3):161.162. [14]Pillarisetti RR,Querci Della Rovere G.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 [J].Indian J Surg,2012,74(3):255-263. [15] Chang MM,Huston T,Ascherumn J,et a1.Oneoplastie breast re— duction:maximizing aesthetics and surgieal margins[J].Im J Surg Oncol,2012,2012:907576. [16]Patani N,Carpenter R.Oncological and 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of conservational surgery for muhifoeal/muhieentric breast cancer [J].Breast J,2010,16(3):222-232. [17] Rainsbury RM.Surgery insight:Oncoplastic breast—conserving reconstruction indications。benefits,choices and outcomes『J]. Nat Clin Praet Oneol,2007,4(11):657-64. 【18 J Meretoja TJ,Svarvar C,Jahkola TA.Outcome of oncoplastic breast surgery in 90 prospective patients[J].Am J Surg,2010, 200(2):224-228. [收稿日期:2013 ̄7-29][本文编辑: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