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来源:九壹网
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马全艳;白丽敏;孙明兴

【摘 要】为了解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和规律,运用问卷调查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男教师;阳性症状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抑郁;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方面,高校教师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名称】《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34)002 【总页数】4页(P204-207)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教师;阳性症状 【作 者】马全艳;白丽敏;孙明兴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体育部,辽宁,鞍山,114051;鞍山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辽宁,鞍山,114005;辽宁科技大学体育部,辽宁,鞍山,11405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43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间解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金华等人对中国正常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男女之间除强迫、恐怖和精神病

性因子有一定差异外,其它因子无差异。各年龄组之间,青年组及更年期组因子均值较高,特别是青年组的人际关系,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差异[1];邱毅等人对对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其身心健康的现状及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2]。由于时间、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辽宁科技大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校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发现其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提高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从辽宁科技大学教师中随机抽取21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100人,女教师115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心理学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进行调查。该量表除被应用到临床医学来反映病人病情外,还广泛应用到正常人群中,以检测人们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9个反应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根据Derogatis等研究结果,各症状的效度系数0.77~0.90,表明此量表的评定结果有较高的真实性。

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31份,回收率为85.56%;有效问卷215份,有效率为93.07%。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资料在计算机上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完成相应的统计工作。 2.1 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1)教师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 以任意一项因子平均数大于2作为阳性(表示该指标不健康)检出指标,本次调查中,共有92名教师心理症状呈阳性,占调查总数

的42.79%。其中,男教师心理症状呈阳性的有38人,占男教师总数的38.00%;女教师心理症状呈阳性的有54人,占女教师总数的46.96%。女教师的心理症状呈阳性比率明显高于男教师。从表1可见,阳性症状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抑郁,其后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

(2)不同性别教师SCL-90各因子分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教师的SCL-90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表2),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男教师,差异显著;在恐怖因子得分上,女教师高于男教师,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明显好于女教师。

(3)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的比较 将教师SCL-90各因子平均分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较,结果表明(见表3),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方面,教师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教师群体在这四项指标上,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差。在其它因子得分方面,两者无明显的差异。

(4)不同年龄区间教师SCL-90各因子分比较 从表4可见,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在30~49岁期间达到最高水平,50岁以后有所下降。经多重比较分析显示,30~39岁教师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20~29岁和50~59岁的教师;40~49岁教师的躯体化、抑郁和偏执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20~29岁和50~59岁的教师;说明40~49教师在躯体化、抑郁、偏执方面,心理健康状态比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教师要差。 2.2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激烈竞争导致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高校教师实行竞聘上岗,教师的工作聘任和职称的评审实行优胜劣汰。教师面临激烈的竞争,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

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放在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方面,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工作上,长时间用脑,缺乏休息,使教师的心理长时间处于疲劳和紧张状态,从而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2)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平衡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高校教师工作繁重而辛苦,但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不相适应,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一些高校教师的工资甚至没有毕业不久的学生高,导致教师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失落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教师心态的平衡性。

(3)人际关系不协调影响教师心理状态 在学校环境中,教师所具有的重要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应激状态,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3.1 结 论

教师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为42.79%;阳性症状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和抑郁;女教师在9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都明显高于男教师,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男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方面,教师明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年龄上看,30~49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 3.2 建 议

(1)为教师减轻心理负担 合理地安排工作量,使教师有时间进行必要的休息。同时,要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工作积极性,尽可能满足他们工作和精神生活所需。 (2)加强学习,提高心理素质 高校教师应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这里主要指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要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

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

【相关文献】

[1]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1.

[2]邱毅,黄静珊,王兴林.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研[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29(3):313-314.

[3]苏静,王崇喜,寇建民.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3(5):27-29.

[4]杨金田,杨银田,刘秀功.河北省教师健康状况体质调研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2):27-28.

[5]张建雄,江月兰.过多担任社会角色对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报,2004,9(3):41-43.

[6]张虎祥,张胜林,杨建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21):4091-40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