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表的非常规使用

来源:九壹网
例1.有两只电压表V1和V2,其量程已知,内电阻不知等于多少.另有一节干电池,其内阻不能忽略,但又不知其大小,其电动势不超出电压表的量程,干电池不许拆开.现给你上述两只电压表和一个开关S及导线若干,请设计一个测上述干电池电动势的实验. (1)画出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

(2)以测得的量为已知量,

导出电动势的表达式E= .

2、两只电压表串联,测定电压表的量程 例2.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一个刻度盘总共有10个小格且刻度均匀、但量程未准确确定的电压表V1的量程U1m.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器 材(代号) 待测电压表V1 标准电压表V2 电流表A 滑动变阻器R 稳压电源E 规 格 量程在25V左右,内阻r1=250k 量程2V,内阻r2=20k 量程3A,内阻r3=0.01 总阻值1k 30V,内阻很小 开关S及导线若干 注:上述各表的内阻都是确定值. (1)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用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V1的量程U1m,则表达式为U1m= ,式中各字母代表的是: .

例3.两只电压表V1和V2是由完全相同的两只灵敏电流表改装而成的,V1的量程是3 V,V2的量程是15 V.为了测量15 V~18V的电压,我们把V1 和V2串联起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

A.V1和V2的读数相等 B.V1、V2的指针偏角相等

C.V1和V2的读数之比等于两只电压表的内阻之比

D.V1和V2的指针偏角之比等于两只电压表的内阻之比

-1-

例4.一只电压表,量程已知,内阻为RV,另有一电源(电动势未知,但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内阻可忽略不计).请用这只电压表、电源、一个开关和若干连接用的导线,设计测量某高值电阻Rx的实验方法.(已知Rx的值与RV相差不大)

解析:由于电源内阻不计,直接将电压表接到电源正、负极上,电压表读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即U1=E.

用电压表与Rx串联,如图3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U2,所以Rx两端电压为E-U2,则

图3

U2EU2UU2,解得Rx1RV.

RVRxU2例5.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

(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

13图4

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4上画出连线.

(3)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

例6.从右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试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

器材(代号) 规 格 据中的一组来计算

电流表(A1) 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r1,则所用的表达式电流表(A2) 量程500μA,内阻r2=750 量程10V,内阻r3=10 k 为r1= ,电压表(V) 阻值约100,作保护电阻用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电阻(R1) (R2) 总阻值约50 是: . 滑动变阻器电源(E)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电键(S) 导线若干 -2-

例7.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k~50k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待测电压表V(量程3V)、电流表A(量程200µA)、电流表A(量程5mA)、12电流表A3(量程0.6A)、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 k)、电源E(电动势4V)、电键S.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 .(填与字母代号)

(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例8.有以下的可供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条,要求使用个数最少的仪器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A.待测电流表:满偏电流约700~800μA,内阻约100,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

B.安培表:量程0.6A、内阻0.1 C.电压表:量程3V、内阻3k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E.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 F.电源:电动势3V、内阻1.5 G.开关一个 (1)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每个选用的仪器旁标上题目所给的字母序号.

(2)测量过程中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流表A的指针偏转了n格,可算出满偏电流Imax= ,式中除N、n外,其他字母符号代表的物理量是 .

-3-

答案解析:

例1.

(1)因无电流表,不能直接测量电流值,可设计如图1所示电路.

(2)设电源的内阻为r,电压表V1的内阻为RV1, S闭合时V1的读数为U1,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EU1U1r RV1,则有:S断开时,记下V1和V2的示数U1和U2U2EU1U1r RV1图1

(U1U1).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EU1U2

例2.

(1)待测电压表V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IMUgr125A=0.1mA,远小于电流表A的量程,325010图2

所以不能选用电流表,需用标准电压表V2作为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如图2所示. (2)U1m10r1U2,式中r1、r2分别表示电压表V1、V2

nr2的内阻,U2是某次测量时V2表的读数,n为此时V1表指针偏转的格子数.

例4:当把V1和V2串联使用时,组成电压表的灵敏电流表和分压电阻都是串联关系,通过完全相同的两只灵敏电流表的电流也相等,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当把V1和V2串联使用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V1和V2两端的电压,即V1和V2的读数之比,等于两只电压表的内阻之比.

正确答案为BC. 例5

(1)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远小于被测电阻值,所以滑动变阻器

-4-

图5

要采用分压接法;又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所以电压表V1与Rx并联,再与V2串联或者V1与Rx串联,再与V2并联,即电路原理图如图5中甲或乙所示.

(2) 实验实物如图6所示.

图6

(3)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对甲图有:

U1U1U2 r1Rxr2对乙图有:U2U1U1Rx r1解得

U1r1r2UU1或2.

U2r1U1r2U1例6

(1)求解该题时,首先要把被测电流表(A1)等效为可显示电流值的电阻,此题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器材,显然是在两块电流表和一块电压表中选取:由于待测电流表A1两端的电压最高不能超过UgIgr10.4V,若选用量程为10V的电压表测电压,则读数误差太大,这与题中“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的要求不符,所以不能用常规的伏安法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可将待测电流表A1和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2并联,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的特点得:

I1r1I2r2,即可求出r1(I2I1)r2.式中I1、I2分别是电流表A1 、A2的读数,r1 、r2分别是电流表的内阻.为了安全,必须选用定值电阻R1作为限流,才能保证通过A1的电流不超过10mA,如图7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使两电流表的读数同时接近满刻度,满足实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又能克服电流表不能并联

-5-

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说明:若电阻R1与电池串联或将R2用作限流电阻也可以.)

(2)r1(I2I1)r2,式中I1表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2表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r2表示电流表A2的内阻.

图7

例7

(1)电压表的读数等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与本身内阻的乘积,即UVIVRV.由题给条件可知,通过电压表本身的电流不会超过150µA,所以应选用电流表A1,与电压表串联接在电路中.

(2)由于变阻器R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又由于实验要求多测几组数据,减小误差,所测出的几组数据的电压值尽量不集中,所以变阻器应作为分压器

图8

接在电路中.调节滑片从而改变电压表的读数UV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IV,从而测出电压表的内阻RVUVIV.

答案:(1)A1;(2)实验电路如图8所示.

例8

(1)首先来分析电路的测量部分.

由于安培表量程与待测电流表量程相差太大,从实验测量精度考虑,不能直接将安培表与电流表串联来测量电流.注意到电压表内阻已知,而允许通过电压表

3的最大电流为IMA=1000μA ,跟待测电流表的量程比较接近,因此,

3000可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串联,利用其读数来计算通过电流表的电流. 再来分析电路的控制部分.若将滑动变阻器接成限流式,则通过待测电流表的最小电流大约为Im3A=750μA,显然,不能保证电表安全,也无法

(31)103通过调节测量多组数据.因此应采用分压式控制电路,为了便于调节,应选用最大阻值为20的滑动变阻器. 由以上分析知选用的器材为ACDFG,其实验电路图如图9所示.

(2)实验过程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待测

图9

-6-

电流表A的指针偏转n格,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则通过待测电流表的电流IUINU,由此可得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maxN,式中U为电压RVnnRV表的示数,RV为电压表的内阻.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