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伶官传序》教案

来源:九壹网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专题二:古代文言文教学 教案设计示例(二)

一、《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学院 金荷华

[切入]“醉翁之意不在酒”——史论的立意特点:以史立论,旨在讽今。

[拓展] 国家盛衰之理,适用于个人成败吗?

[设想]

语文教材选入许多历代称颂、经久不衰的名家力作,尤其是几经遴选的文言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名篇因为经典性而倍受人们关注,其颇有见地的研究评述可谓见仁见智、不一而足。而中学语文教学要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阅读这类古代名篇佳作,追求的目标不在于“全”和“深”,而在于“精”和“新”。这里的“精”,指选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1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择指向教学、教育、发展任务的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重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必面面俱到。而所谓“新”,即在抓住重点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古人教读文言文重视“诵读、断句、评点”的传统经验,也不因袭今人“串讲、翻译、解析”的教学途径;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几方面的发展目标,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准确给课堂教学目标定位;通过动之以情、激之以趣、晓之以理、授之以法、导之以行等途径,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文言文知识网络,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并且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笔者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其配套用书为依据,以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语文读本·必修三)为主要阅读对象,结合贾谊的《过秦论》(语文读本·必修二)、苏洵的《六国论》(语文·必修二)、杜牧的《阿房宫赋》(语文·必修二)等文本,对学生进行同类比较阅读训练。其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2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大意,梳理整合文中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2.把握课文结构,并与《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苏洵)进行比较阅读,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3.理解文中“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深刻涵义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

1.课型定位:自读课。

2.教学方法:提问对话法,揣摩语言法,研究阅读法。

2.课时安排:2教时。

[教学思路]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了解文章大意。 2.用现代汉语疏通全文;归类整理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判断句、省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3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的句式结构。 3.指导诵读,当堂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

1.理解常见的几种词类活用情况(兴国、.函„首、亡身、东出、泣下) ....2.翻译句子:“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并理解其含义。

3.掌握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何处导入课文,引出下一环节。

二、有关知识 (以引导学生回答为主,老师作适当评价和适时补充)

1.作家作品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自号“六一居士”缘由:“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4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是岂不为‘六一’乎?”

(2)身份地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文坛领袖,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著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苏家父子三人、曾巩、王安石都出自其门下。 (3)代表作品:《新唐书》、《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集》。

2.时代背景

(1)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王朝(见注释)

(2)新五代史:补充注释: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旧的《五代史》为宋代薛居正修撰,欧阳修嫌其不佳,便自撰《新五代史》。其中有篇《伶官传》,欧阳修又为此传写了序。该序重在论古讽今,属史论范畴。

三、师生逐段研读课文,归纳整理有关知识

1.归类、整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内容(略)

2.途径:以问题带动阅读,注重整体感悟;从品味语言入手,注重培养文言语感;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5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师生互动,展开对话,共同建构知识。 四、课后作业

1.归纳整理几篇文章中的特殊的词法、句法的类型,并配之以句例。

2.研究《伶官传序》的思想内容及结构,并与《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苏洵)进行比较,思考探究它们的异同。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1.总结课文结构特点,把握史论的常见结构。

2.进行比较阅读,掌握比较阅读的一些方法。

3.对国家盛衰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1.比较阅读中“比较点”的确立。

2.本文阐述的“国家盛衰”之理,与生活中“个人成败”之道的相同之处。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思考课本练习一。 二、总结课文结构,完成下列板书: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6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伶官传序(欧阳修)

论 点 论 证 结 论 推 论

盛——不忘世仇,凯旋还矢(事)——忧劳兴国(正) 智勇困于所溺 人事决定 (对比)

衰——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理)——逸豫亡身(反) 祸患积于忽微

三、联系有关课文,掌握史论立意谋篇的特点

1.以史立论,旨在讽今。 2.透视历史,卒章显志。

四、比较《伶官传序》、《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明确比较的意义

比较是人认识事物、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能够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和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能够更好地打开思维的通道,学会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被动接受进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7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入主动分析评价,长此以往,必将走出思维定势、人云亦云的局限,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养成。

2.确立比较点:求同比较;求异比较。 求同比较—— (1)选材立意 (2)论证方法

——具体内容(略) 2.求异比较—— (1)文章题材 (1)写作目的 (2)论证结构 (3)语言风格

——具体内容(略)

五、拓展探究,升华认识

1.结合有关史论,联系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总结自己对国家盛衰之理的认识。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面对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媒体、高科技娱乐、快餐文化消费等诸多诱惑,如何把握好个人成长的方向盘。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8

第二讲 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六、课后作业

以“国家盛衰之我见”或“也谈‘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