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有答案)

来源:九壹网
.

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期中试题

时间:50分钟,总分: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 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政协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3. 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4. 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 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6.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7. 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人均产量 钢产量 发电量 中国 2.37kg 2.76kw.h 美国 538.3kg 2949kw.h 印度 4kg 10.9kw.h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8.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

.

.

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的是( )

A. 鞍山钢铁公司 B.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沈阳机床厂 D. 武汉长江大桥 9.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主要实施了( )

A.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 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

A. 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 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 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 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

12.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13.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 “一五”计划时期 B.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4. 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的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遵义会议

15. “三起三落/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摔打/回顾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使你悟出了‘真理’也有真假/划时代地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走上了正轨/ 使共和国的国力/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壮大。”上述材料称赞的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周恩来

16. 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

.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大跃进”的促进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17. 在我国古代时期,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这一历史重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是( ) A. 中共十四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八大

1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包括( )

①民族团结 ②民族平等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下列有关我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中国完成了统一 ④殖民国家力量削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近年来,台湾陈水扁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不断制造障碍,公然提出“去中国化”、“台湾法理独立”等主张。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这是因为( )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唯一方式

④“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 (5分)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炼钢铁;③特区;④两个凡是;⑤一带一路;⑥原子弹;⑦小康社会;⑧公私合营。

(1)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B:_____;C:______。 材料二 如右图。

.

.

材料三 197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表。 时间 外商直接投资 1979-1982年 17.69亿美元 1992年 110.08亿美元 2001年 488.78亿美元 2008年 1 083.12亿美元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是如何逐步扩展的。 (3)结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22. (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材料一中的“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哪些?为实现中国梦,需要通过哪些途径? (2)材料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次提出是中共哪次会议?

(3)材料一中“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一句中“改革开放”是哪一会议的伟大决策? (4)材料二中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23. (11分) 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春联。请你把他们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 请依次写出ACDEFH对应的事件或编号

.

.

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B: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D:大跃进和 第三单元 E:实行 G:全面免除农业税 历史时期 建设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主要事件 A: 春联编号 ②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C: ③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F: H: (2)进行A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年完成,由此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3)从表格中找出哪一措施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危害?(请写出对应字母)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4.(8分)海峡两岸,有着永远阻不断的情。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987年11月4日,86岁的台湾同胞沙先生(左一)经香港回到大陆探亲,与他失散38年的亲弟弟沙教授(右一)重逢在北京首都机场。

图2:2006年9月4日,来自海峡两岸的150余名大学生来到黄陵桥山,恭祭轩辕黄帝。

材料二 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1中两位兄弟得以相见,得益于台湾当局什么政策的调整?这一政策调整有何重要意义?(3分)

(2)材料一中图片2,台湾大学生对黄帝的恭祭,有何重要意义?(1分) (3)材料二中的一系列数字说明了什么?(1分)

(4)台湾统一是人心所向,在台湾统一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有哪些?请对台湾的统一发表下自己的看法。(3分)

.

.

2018-2019学年下期初二年级期中

历史试卷答案

1-5 DBDBD 6-10 CCDBD 11-15 ADDCB 16-20 CDABC 21题(5分)

(1) A:②⑧;B:①④⑥;C:③⑤⑦。(3分)

(2)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行逐步扩展。(1分,回答对外开放的步骤且顺序正确,指出了各步骤所在的空间范围,如沿海到内地,东部到中西部)

(3)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1分)。

22题(6分)

(1)基本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分) (2)中共十二大 (1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4)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果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只有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1分,言之有理即可) 23题(11分)

(1)请依次写出ACDEFH对应的事件或编号(6分)

A:土地改革 C:⑤ D:人民公社化运动 E: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F:① H:④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分)。1952年(1分)。 (3) D(1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分)。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农村政策一定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分,符合题意 ,言之有理即可)

24题(8分)

(1)得益于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3分)

(2)说明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拥有着共同的祖先。(1分言之有理即可)

(3)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海峡两岸的交流在不断的加强,实现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1分,采意不采点)

.

.

(4)台独分子和企图以台湾问题控制中国的美国(2分)。我认为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是民心所向,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1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