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对外汉语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汉语发音的特点:1。音节和声调的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简单韵母、复合韵母和鼻音韵母。4.拼音方案类似于音标,只有拼音符号。 直接法:
代表人物:1。贝利兹2号。Yesperson 3。帕默4号。西5号。Ixley对直接法的评估(可能的判断问题):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一套完整的实践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强调经验,忽视感觉和对语言的理性理解。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 一种能够自动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外语教学方法。理论基础:1。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朗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1。在听和说中起主导作用。2.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4、排斥或限制母语
5.比较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的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根据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
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导向。2.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4、利用母语 5.分析和指导错误。6.利用视听手段创造教学场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
(语言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单元(教学时数、单元和阶段)、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和检查、讲和练习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安排课外作业)、教学步骤和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1。强化教学和更多实践2。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语音教学的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三对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指个体处理信息的方式) 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2、沉思型和冲动型3、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动机:是一种驱动人们活动的动机和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欲望、心理冲动或目标。 就学习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成就动机的三个内在驱动力:1。认知内驱力;2.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3.附属内部驱动态度:通过学习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Gagne)。情绪成分:指态度的认知成分产生的情绪或情绪。
性格类型:1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2、独立型和顺从型3、外倾型和内倾型教学方法:归纳法:先例子后规则。适于场独立性学习者或具有容忍倾向学习者居多的班级。他们喜欢从具体到整体地加工信息。(又叫例-规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教学方法。p102)
演绎法:先规则后实例。它适用于大多数领域依赖型学习者或沉思型学习者的课堂。他们喜欢处理从整体到具体的信息。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宗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教案:是课堂教学准备的书面体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工程蓝图。教学计划的构成要素:1。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2.课时分配及课时划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4、本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
5.复习旧课6。介绍新课程7。解释新课程8。巩固新课程9。布置作业(5-9是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
文化导入:1、意义:理解课文、思维、了解民俗2、内容:知识、交际、习俗文化 3.原则: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理顺主次位置;有机而非添加剂;内容丰富,不应过于集中,但可以分散进行。
4、方法:教师讲述、录像、图片、参观活动等。教学拼音要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1、音位的对应性2、音节的音乐性3、声调的起伏性读:是精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朗读和默读。问:是精读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说:是检测学习者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种反馈方式,有问答和复述两类。1、问答:是学习者向教师提问、请教或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教学方式。2、复述: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文而能把有关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回忆、叙述出来的一种方式。(叙述性、描写性、概括性、创造性复述)泛读有一定的技巧,训练过程中,应对学习者多加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泛读能力。泛读课的操作方法:1、指导猜测。(泛读材料有15%-20%的新词语和新语法点)2、指导跳跃(扫读法、跳读法)3、指导答题(是非题、选择题的答题指导)口语课:独白和会话两类。 二
口语从意念到表述即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话语计划(即意念和思想)――话语构建(即词语的选择、提取,并组合成句子)――话语执行(即指令口腔把内隐的语音码发出声来)
会话表达中的话语有三种:1。功能语篇2。接受性话语3。叙事话语听力课的形式有:回溯式听力、视听式听力和无声式听力。
听力技能训练的目的:1、内容理解2、语言知识的积累3、培养语感听力课的教学进程: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课堂准备:1。材料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2。监听设备的检查和预置
课堂教学:三环节:听前预示、听时练习(语音、句子、语段、对话听辨练习)、听后检查(对答案、复述、书面作业、记录段落或大意)。
课后总结:1。听力内容的深度2。长度3。听力的适应性形式4。效果写作是一项综合训练,与思维、翻译、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
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视实际而变通)与急用先学(打破原来安排的序列)结合。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3.实践与沟通的结合4。容错与标准化的结合
写作课的遣词造句主要是选词造句,定词造句和自由造句三种。写作教学的步骤:1、阅读范文2、布置作业3、批改4、评讲测试与教学的关系:1、测试可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估
3.测试可以测试教学效果。3.该测试有助于分析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测试的一般分类和功能:根据测试目的:潜在测试(学习能力或预测测试)、水平测试(能力测试)、成就测试(课程测试)、诊断测试(分析测试)、完成测试、课堂测试等。根据评估标准: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是为第一语言非汉语者设计的第二语言考试。(无固定教材。学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目的:选拔人才)
HSK:这是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汉语水平测试。命题要点:(提出的试题应有效、可信、难、有区别)
1、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难度:指项目的难度。“难”和“易”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4.辨别:指测试的表现,以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