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
林煥辉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南水镇)卫生院广东珠海519050)
摘要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接收的90例冠心病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 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常规组,LVEF(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冠心病 患者服用芪参益气滴丸,临床症状、心功能显著改善,效果确切,可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9)12-0055-02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影响安全健 康叱临床治疗冠心病通常以药物为主,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 防,西医治疗则主张ABCDE原则,而中医防治的关键点在于整 体调整,在发生心衰症状之前予以药物防治^。为探讨冠心病二 级预防用药效果,本文基于中医整体思路,应用芪参益气滴丸, 供临床参考。1资料与方法1.1
一
1.5统计学方法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进行处理并对比检验结果,以[n( %)]描述计数资料,x2 检验;以(i±s)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 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M %
组别研究组
常规组X2
般资料90例冠心病患者的接收时间为2018年7月~
例数
4545
2019年7月。经冠脉造影检查予以确定;既往存在心梗病史;符 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1提出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 排除血压控制不佳、心律严重失常、肝肾功能疾病、造血系统疾 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Killip心功能分级m-lV级、80岁以上。 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男性25 例,女性20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5±6.6)岁。常规组男 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0.8±6.9)岁。两 组临床资料相比b〇.〇5,均衡性、一致性良好,可对比。
1.2治疗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抗凝、他汀 类药、硝酸酯类、抗血小板、P受体阻滞剂以及ACEI类药物。持 续用药治疗8周。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芪参益 气滴丸治疗,每袋〇.5g,嘱咐就餐后30min冲服,3次/d。持续用 药治疗8周。
1.3临床疗效评定临床体征及症状显著减轻,心电图复常或 ST波升高0.05mV,T波变浅>25%或T波从平坦变为直立,为显 效;临床体征及症状基本减轻,未出现并发症,心电图与治疗前 基本相同,并未呈严重化趋势,为有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无任何 变化,且产生诸多并发症,心电图加重,ST段降低>0.05mV,T波 加深>25%或从直立变为平坦、倒置,心律异常,为无效。总体疗 效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
1.4观察指标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包括LVESV(左室 收缩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左室舒张 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根据中医症状,比如胸闷胸 透、心悸、气短、自汗、乏力、舌象、脉象以及面色等予以评分,〇 分为无症状,1分轻微,2分中度,3分严重。
显效
23(51.11)17(37.78)
有效
19(42.22)17(37.78)
无效
3(6.67)11(24.44)
总体疗效
42(93.33)34(75.56)8.066<0.05
P
2.2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无显 著差异(尺>〇.〇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 (P<0.05)。见表 2。
表2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1:8,分>
组别研究组常规组
tP
2.3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例数
4545
治疗前
12.5±3.612.2±3.90.434>0.05
治疗后
4.1±2.57.6±2.414.556<0.05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
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SV、LVEDV、LVDd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its)
组别
LVESV(mL)LVEDV(mL) LVDd(mm)LVEF(%)
138.7±33.6 58.9±4.648.7±4.6研究组治疗前71.5±10.9
50.4±4.6*#58.9±9.3*#(45例)治疗后51.2±13.7*#119.5±30.4*#
常规组治疗前70.8±10.6
(45例)治疗后66.7±13.3*
138.8士35.1 58.8±4.348.9±4.750.3±7.5*
128.7±34.3* 56.5±5.5*
注:比较治疗前*表示P<〇.〇5;比较常规组治疗后#表示 P<0.05〇
563讨论
内蒙古中医药第 38 卷 2019 年 12 月第 12 期 Inner MongoliaJoumal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 No.12 2019
参考文献
[1] 王薇.芪参益气滴九在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及对 心功能影响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 (10): 153-154.
[2] 谢艾林,王保和.芪参益气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6): 854-857.[3] 贾彦青.氣'■比格雷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 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8,16( 10): 100- 101.
[4] 车启富,何丽杰.芪参益气滴丸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 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5 ):46-49.
[5] 余海,彭晓红,朱亚楼,等.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冠心病骨科大 手术后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心脏GRACE风险评分的 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丨7,35(8):2190-2192.
[6] 周荣华.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影响因子的水 平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 150.[7】田野,顾健霞.芪参益气滴九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Meta分 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 (9): 1725-1727+1742.
[8]谢先余.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276-277.
冠心病二级预防指的是针对已经患上冠心病的患者,对病 情严格控制、积极预防并发症,促使预后良好恢复'中医药对 于冠心病的预防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他汀类、硝酸酯类、抗凝以及抗血小板等药物,是临床公认 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最为常用的药物I
本文采用芪参益气滴丸
与之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临床症 状积分低于常规组(P<〇.〇5);在心功能改善方面,研究组 LVESV、LVEDV、LVDd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P<0.05), 表明芪参益气滴丸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临床效果 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中,芪参益气 滴丸值得推荐。由丹参、黄芪、三七、降香油组成的芪参益气滴 丸,可以活血、通脉、益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可以 加强机体免疫功能,促使心肌良好收缩;丹参可以扩冠脉、减少 心肌氧耗、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流、优化微循环、抑制凝血因 子1^。药效学表明芪参益气滴丸能够为缺血的心脏提供充足的 血氧,稳定动脉斑块,降低血脂水平,清除氧自由基,优化微循 环,进而对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充分发挥保护作用'
综上,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芪参益气滴丸值得大力推荐, 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
陈学裕刘阳龚锦
(梅州市丰顺县中医院广东梅州514300)
摘要目的:评估脑梗塞后遗症期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丨月~2019年12月我院 收治的60例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0)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与穴位贴敷联合治巧,比较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 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指标:治疗后,观察 组NIHSS评分(14.27±1.1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2±1.06)分;Barthe丨指教评分(78.62±2.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7± 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没有显著差异(P>〇.〇5)c结论:针对脑梗 塞后遗症期,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期;补阳还五汤加味;穴位贴敷;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9)12-0056-02
脑梗塞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 高致残率、致死率。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新增的脑梗塞患者约 有100万例,该病的临床治疗已经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医学难 题。中医学理论中,脑梗塞属于“中风”的范畴,疾病的各个阶段 多伴随瘀血,患者通常属于以正气亏虚为特征的气虚血瘀证 本研究对60例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全部
作者简介:陈学裕(丨982-),男,汉族,广东梅州人,硕士学历,中西医结合医学副主任 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面研究。
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 标准(试行)》中脑梗塞的诊断标准I病情处于后遗症期;经头 颅CT、MR丨检査予以确诊。排除内分泌系统疾病、短暂性脑缺 血、合并重大器官功能障碍。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 例;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62.84±1.15)岁;病程6~15个月, 平均病程(9.42±0.75)个月。观察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 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3.54±1.27)岁;病程6~17个月, 平均病程(9.85±0.62)个月。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〇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血栓通(丽珠集 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44020285),3ml7次,1次/d;静脉滴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