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来源:九壹网
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四川省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 646000

为了增强新时代学生的劳动意识,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不谋而合,对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当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能让学生把劳动教育转换为实践操作,继而培养成为一种能力、一种意志品质,能更好地起到劳动教育的效果。该怎么拓展课程资源呢?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课程“结合”: 一、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国家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也能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理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但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家校结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上予以充分的支持和大胆的放手,把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希望和要求,告诉他们勤奋学习是他们的主要劳动,但其他方面的劳动也不可忽视,并制定个人学期劳动目标,期末进行对照评比。 二、与班级管理相结合

学生的劳动教育,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我们可以把劳动教育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坚持做到两个原则: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

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哪些是属于自己应该而且必须完成的劳动。如最基本的完成作业,整理书包、文具、课桌,收拾自己的房间、着装等,要求孩子能独立完成而且较好地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应该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班级劳动。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老师要注意观察,随时检查,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共同训练。 2.“班级的事情大家做”的原则

班级管理中,还要坚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班级可以成立卫生部,对班级劳动和卫生进行管理。班上的有些事情由专人负责,有些事情则采取轮流负责制。比如,班上有相对固定的图书管理员、花草管理员、电器管理员等,他们负责做好自己承担的一项任务,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而班级的大多数劳动事务,则采取轮流负责制,如教室卫生的打扫与保洁、每天的中餐服务、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班级的事情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由大家共同来完成,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与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班队活动课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育阵地,我们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有关劳动方面的教育和活动。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开展了“我有一双小巧手”的劳动比赛。比赛的内容包括系红领巾、系鞋带、洗袜子、叠被、梳头等内容。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有趣的活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植树活动、“小小文明岗”、“我为创文出份力”和志愿者活动等,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体会劳动的不易,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与学校资源相结合

如果学校有劳动实践基地,我们可以进行充分利用,开展劳动体验和劳动教育。我们学校利用校园菜地“乐耕园”,开展了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如:听老农介绍劳动过程、亲手种下一株幼苗、观察植物的生长、参与采摘的乐趣、分享丰收的喜悦……班级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寓教于乐。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校园的各种资源开展兴趣活动,以劳促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与评价激励相结合

对于学生的劳动过程,我们要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激励,更能促使学生热爱劳动。对每个周的值周小班工作进行评比,评选出最能干的孩子和最优秀的小班,并进行表扬。对主动帮助班级做事的孩子,更不要吝惜我们的赞美。班主任平时还要留心观察,抓住孩子们身上的

闪光点,多进行肯定和表扬,在班级形成掀起一股热爱劳动、热爱班级的正能量,才能涌现出更多热爱劳动的孩子。

新时代新要求,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师,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们积极拓展课程资源,推动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