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来源:九壹网
第16卷!第1期2011年2月25日JournalofHebeiRadio&TVUniversityVol.16No.1Feb.25,2011󰀁经济󰀂法律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姜丽美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和国家与社会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日益重视,社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但从实践来看,该专业学生就业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在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着专业定位不统一、课程设置无基准、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等问题,因此,需在上述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9X(2011)01-0037-02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背景及现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新设置的,该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学等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与日俱增,我国约有114所高等院校计划招生。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和国家与社会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日益重视,社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

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由于高校在该专业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再加上目前社会各界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多数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无法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因此,各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如何定位,如何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就成为各高校急需思考的问题。

尤其偏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如武汉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2)依托社会学的,如苏州大学、吉林大学等;(3)具有公共管理特色或有公共管理学背景的,如山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4)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如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2.课程设置无基准,且偏社会保险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我国各学校该专业历史起点不同,发展程度有别,但目前在课程体系上却面临着四个共同问题:(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无基准;(2)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成果在课程体系中的反映滞后;(3)学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很多学校面临∀因人设课#和∀无人而不设课#状况;(4)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课程界限模糊,知识点的衔接混乱甚至重复。目前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社会保险,几乎把社会保险等同于社会保障。教育部把∃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劳动经济学%列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而其他社会保障内容则较少强调,甚至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

3.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的人才不仅应掌握该专业相关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统一

根据对开设了该专业的各院校网站所公布的公

共信息进行统计,目前各院校的专业方向定位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1)以经济学为依托,

收稿日期:2010-12-24

󰀁

作者简介:姜丽美(1980-),女,山东烟台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专业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的

研究。38

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在理解国家现行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能够按照社会需求的变化制定出或提出新的适当的政策,因此,专业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作为支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同其他专业一样,本专业也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基本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或实习机会,最终使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陷入就业状况不佳的尴尬境地。

第16卷

管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员工福利的

筹划、设计和管理;三是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特色方向,该专业特色应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与会计、财政等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设置应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设置是否应统一的问题,本文认为,各个大学设置的专业基础不同,培养的学生也应该各有特色,不应该统一,应该百花齐放,应在本着专业设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一些院校的经验和经济发展要求来设置,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各院校的师资力量,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与技能,既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又能使得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避免恶性竞争。

3.加强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要遵循学科特性,注意从经济、社会、管理、心理等多学科进行设计和操作,适应社会多样性需求。而且其实践教学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这就需要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专业认知实践、专业文献综述训练、劳动保障专题调研、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内容。

三、关于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

诸多问题的思考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定位与特色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要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该专业定位要明确在培养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上。在专业特色方面,也应在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这个目标定位上着力探索。鉴于我国目前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以及社会的需求等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该专业培养特色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社会保险特色方向,该专业特色应注重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使得培养的学生既懂得社会保障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又懂得商业保险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是企事业单位员工福利特色方向,该专业特色应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唐运舒,骆正清.工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培养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社保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3).[2]杨立雄.是∀社会保障#,还是∀社会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社会保险偏向[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

[3]齐殿伟,王秀兰.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几点设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ExistingProblemsandReforminConstructingtheSpecialtyof

LabourandSocialSecurity

JIANGLimei

(FinanceandPublicAdministrationCollege,AnhuiFinancialUniversity,Bengbu,Anhui233030,China)

Abstract:AsChinagraduallyimprovesthesocialsecuritysystemandthestateandsocietyincreaseemphasisonsocialsecurity,demandofhumanresourcesfortheseaspectsisincreasinginsociety.Butinpractice,theem󰀁ploymentrateforstudentsofthismajorisnotsatisfactory.Thereasonis:thereexistssuchproblemsasthespe󰀁cialtyorientationisnotuniforminitsconstruction;curriculumlacksbenchmark;moreemphasisontheoryteachingandnegalectofpracticalteaching.Therefore,improvementneedstobemadeintheseareas.

Keywords:labourandsocialsecurity;specialtyconstruction;practicalteach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