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讨

来源:九壹网
总第297期 DOI编码:10.3969 ̄.issn.1007—0079.2014.02.018 人才培养改革 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讨 周 宁 王晓宇赵会军 李恩田 吕爱华 周 昊 摘要: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需具备的能力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成才。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师和大 学生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大课题。论述了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现实意义,概述了我国大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并在 此基础上分别从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角度探讨了各自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周宁(1977一),男,四川仁寿人,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常州213016)王晓宇(1981一),女,上海人,常 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JSJGll0)、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教育研究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13JYOO6)、常州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GJY100200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35—02 自学能力是指不在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知识、掌握知 识、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人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 一学习生活的能力。二是大学新生没有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 律,学习意识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缺乏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 当他们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由自己决定学什么、如何学时,他们 就变得很迷茫,难以适应。『2 三、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1.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中华民族要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屹立不倒并长足发展,必须拥有 自学能力是一种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包括:独立阅读的能 力;熟练使用各类工具书、报刊、杂志、网络数据库等资源检索 文献资料的能力;“存疑”、“解疑”的能力;分析、比较、综合、 推理的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在自学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就 构成了完整的自学能力。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在思 想教育、育人环境营造、教育机制建设上加大投入,需要教师在 教学方法上创新、积极引导大学生“会学”,需要大学生发挥自 身的主观能动性。 1.高校在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上的方法与措施 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良好 的素质和能力,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均是以良好的自学能 力为基础的,自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 展,决定了人才的成长。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 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民族复兴和强盛的必然要求。 2.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是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20世纪中叶,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学所学知识的70%可以 一直使用至退休,而现今,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个数字 (1)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现在多数同学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甚至相当一部分 同学是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追求,一旦考上 了大学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学校应采取更多的措 降为2%。【 l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式增长,大学生在学校所 学的知识远远不能解决工作和生活遇到的众多问题,并且随着 知识的快速更新,大学所学知识很快过时,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很快被淘汰。因此,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大学生都渴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良 好的自学能力是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大学生自学能力现状分析 施,充分利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学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 民族意识、责任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历史责任 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 目前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很大一部分 时,更要大力开展学风建设,通过各种竞赛、比赛、文化、文体活 动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比学习、比创新的风气,形成一种固定的、 长期的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的氛围。高校应在管理上创新,应 同学的自学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经常听到同学抱怨“老师讲 的太快、太多,听不懂,就不愿意听了;老师讲课的理论性太强 了,公式和理论很多,没讲公式和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事 实上这些公式和理论是其他课程刚讲过的。出现上述现象的原 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在中学阶段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和教 师为学生们安排好了一切,不需要学生考虑什么时间干什么,怎 样学。并目学习任务也非常繁重,学生不用思考也没有时间思考 该学什么、如何学,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了。多年来学生养成了_一种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安排自己 把大学生当做发展主体,而非管理的对象,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规 划,既制定短期的学业规划也制定中长期的职业规划,使学业规 划与职业规划紧密衔接,激发他们的学习责任感、紧迫感。 (3)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多年的僵化教育造成 很多同学看书时感觉什么都懂,而一遇到现实问题就茫然,不知 道该如何解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大学生在 实践中学习,自己动手做实验、做调研、做研究,只有这样才能 35 呷国吨力毅 真正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在课程体系改 革中、在课程设置上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 和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大学生开展实践 提供物质保障。 (4)完善淘汰机制。高等教育应完善“宽进”、“严出”的 教育原则,使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从国外高校的办学经 验看,都是通过层层淘汰制度从而保证大学生质量的高标准, 美国大学平均淘汰率在50%左右,英国20%~30%,德国30%, 法国50%。『3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淘 汰机制,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并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大学生将 淘汰的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大学生自学能力与综合素 质的提高。 2.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 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老师要做到将大学生领进科学的殿 堂,而大学生要做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践行“会学”,而不仅是 “学会”。[41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 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 程。因此,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科研、学科发展前景、 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结合高等教育的特征,培养大学生的自学意识。大学 学习内容宽泛、教学进度快、各门课程性质和难度相差很大,这 些与中学学习有很大差别。因此,新生入学起教师就要向学生 介绍大学学习的特点、课程的安排、学习的要求,使大学生尽快 熟悉和适应大学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班会、座谈等 不断向同学传输自主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养成良 好的自学习惯。 (3)改革授课方式。高校的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灵 活地选择新颖、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如采 用讲授一提问一启发、自学一解疑一渗透、专题报告一交流研 讨一系统总结、学生调研一汇报一课堂讨论一教师点评等教学 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口]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发现 其优缺点,好的地方要拿来与所有的同学分享,不好的地方要及 时纠正,努力做到教师与同学、同学之间分享彼此的知识、思想 与观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专业教师应从科研项目中挑 选一些问题,指导大学生,由学生自己调研、查资料、做实验、 进行科学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并汇报研究成果。 通过完整地参与一个科研全过程,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研 究、科学研究的意义、应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 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因 36 2014年第2期 此,学生应该自觉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业,做到 主动学习。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学生要培养 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向学习好的学长、同学请教学习方法,同 时还要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习惯,综合他人好的学习习惯和方 法,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6 在课堂上,不要死记硬背老师 所讲授的具体知识,而是观察和体会老师思考、分析问题的思 路,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2)应该现代信息资源,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大 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科技调研和文献检索的能力。大学生除了 学习教材和一般参考资料的知识外,还要学会从网络、各类文 献数据库获取知识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方便性 和快速更新的特点,但网络信息资源所包含的信息包罗万象,大 学生如何去快速、高效地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于高效的 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高效地检索 网络信息资源,使其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3)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决速拓展视野, 培养自己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就是参加社会实践、社会 调查、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现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高 校都设置了大量针对本科同学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社会调研、实 践项目,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申请主持或参与这些项目,通过项目 开展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查找自身的不足, 采取相应措施快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也是大学 生成才的基础。而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 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才能实现。作为高校,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完善 的制度,形成制度保障、提供相应的资源和经费,形成物质保 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 学”;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远大人生的目标,在学习过程围 绕人生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加强实践、掌握探究 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冰冰,周会娟,贾耿华.11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 探讨【J J.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09,(23):550,572. 【2】杨晓燕.大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山西高等学 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1O9—110. 【3]张婷.浅析高校淘汰机制在促进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方面的作 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72-74. 【4】王有刚.当代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4(5):35,39. [5】郝红,陈刚,张粉艳,等.注重启发渗透式教学,着力创新素质 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1,(6):86—88. [6】张胜林,吴明君,关兵.试谈大学生应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J].邢台学院学报,2006,(6):79—81. (责任编辑:王祝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