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理论计算报告
为完善线损管理的技术体系,以实现线损的科学管理为目标,20__年我所开展10(6.3)kV、0.4kV配电线路和低压台区线损理论计算工作。高压线损理论计算采用规范化理论计算对我所10kV铅矿线、上套线、石湖线、下套线和低压台区进行系统、准确的计算和分析,为我所制定降损规划、线损指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密筹划,确保理论计算有序开展。为了顺利的开展10千伏、0.4KV低压台区的理论计算工作,并保证数据的准确和真实,对10千伏、0.4千伏新装用户及时在条图上统计,更新,以的数据确保计算的准确性。通过线损理论计算结合我所年初制定的降损计划并分解到月,有计划的抓好了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使降低线损工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数据为基础,以理论为论据,稳步推进降损工作
1、线路基本情况:我所10(6.3)kV线路4条:10KV石湖线长39.16公里,所带配电台区31个,容量1050KVA;10kV下套线长5.12公里,所带配电台区8个,总容量155KVA;6.3kV上套线,长8.76公里,所带配电变压器13个,容量920KVA;6.3KV铅矿线,长29.06公里,所带配电台区32个,容量930KVA。我所变压器基本上为新型节能变压器。综合台区48个,其中供电半径超过标准(0.5公里)的为1
39个,低压线路长91.34公里。
2、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线损理论计算,明确统计损失与理论损失差值,确定降损目标,通过对实际统计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发现实际统计值偏低,这说明我所的线损管理还存在着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供电线路过长,线路导线配置不够合理;2、负荷分布不合理,有的线路负荷密集,用电量较大,
有的线路用电量过小;
3、线路功率因数过低,无功损耗过大。理论计算分析
10kV线路理论值对比
通过对比,4条线路实际损失率都要比理论值高。原因:各线路供电线路都很长,,而且上套线还承载着朝鲜方面的供电,朝鲜线路时常发生接地故障,对我所的上套线王损产生了影响。通过数据的对比我所从管理降损方面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线路、设备管理维护,减少停电次数,提高供
电可靠性,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对绝缘子老化及时更换,使故障点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严格执行规定的抄表例日,坚持抄表到位及时检查台区计量表。
3、根据实际情况,整改用电设备和变压器负载不配套的问题,如“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现象。
三、今后降损管理工作的重点
根据本次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结合我所实际情况,首先我们从管理降损入手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制度,及时掌握各线路、各辖区线损波动的原因,及时查找云因及时处理。
2、定期开展抄表抽查制度。抄表时间的波动是影响线损的主要因素,建立同步抄表制度,严格执行抄表例日,大用户每月定在15日抄表做到与变电所出口同步抄表。合理安排低压台区抄表路线固定抄表日期和抄表路线,防止线损的波动。
3、定期普查和反窃电制度,根据不同季节和用电性质,定期开展普查活动,重点对表计、抄表日期、线路走廊、设备运行等进行普查,杜绝跑、冒、丢减少不明损失。
总之线损理论计算不但要对高低压损失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应用到线路管理,加大线损管理的技术含量,建立线损的规范科学化管理,使指标更具科学性,使我所的线损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0__年6月3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