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免除刑事处罚的概念是什么?

来源:九壹网

刑法规定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况,包括又聋又哑或盲人犯罪、防卫或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立功等。根据刑法第19、20、21、22和2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减轻或免除这些情况下的刑罚。

法律分析

对犯罪的人依照刑法规定免予刑罚,就是免除刑事处罚。免除处罚是被告人具有一定的量刑情节,如: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立功等,人民法院判决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理解免除刑事处罚的法律原则和适用条件

免除刑事处罚的法律原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行为的制裁予以豁免或减轻。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以保障法律的公正性和人权的尊重。免除刑事处罚的适用条件包括:自首、立功、悔罪、积极赔偿损失、协助侦查等。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立功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为中有积极表现,帮助打击犯罪或防范犯罪;悔罪是指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罪行表示悔过和忏悔;积极赔偿损失是指犯罪嫌疑人积极主动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协助侦查是指犯罪嫌疑人积极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重要线索或证据。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法院会综合考虑这些条件来判断是否免除刑事处罚。

结语

在特定情况下,根据刑法规定,对犯罪行为免除刑事处罚是一种合法的做法。根据法律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立功等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免除处罚。免除刑事处罚的原则旨在保障法律公正和尊重人权。自首、立功、悔罪、积极赔偿损失、协助侦查等条件也是免除刑事处罚的适用条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综合考虑,判断是否免除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条第二款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