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损失,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对于诈骗财物的情况,一般不予受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受损时,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1、被诈骗了如果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因犯罪分子诈骗财物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拓展延伸
欺诈行为对受害者的法律权益产生何种影响?
欺诈行为对受害者的法律权益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受害者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因为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欺骗、虚假陈述或隐藏信息,导致受害者在交易中遭受损失。其次,受害者的信誉和声誉可能受到损害,这可能对其个人和职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欺诈行为还可能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受害者有权寻求法律救济,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追求赔偿和正义。因此,欺诈行为对受害者的法律权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结语
欺诈行为对受害者的法律权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受害者可能遭受经济损失,信誉受损,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寻求法律救济。然而,对于因诈骗财物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对于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的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维护受害者的权益,追求赔偿和正义,是重要的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六章 争议的解决 第四十四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