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犯罪行为,是指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应当给与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第216条规定了假冒专利罪: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
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6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专利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①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②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③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④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10条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①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
②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③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④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专利侵权的,应该及时通知对方立即停止此类的行为。如果专利侵权行为严重,则可能触犯假冒专利罪,需要缴纳罚款并且判处有期徒刑。
一、犯假冒专利罪要判多少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的规定,指违反国家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处罚。假冒专利罪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专利法中所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而冒充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则完全被排除在刑罚处罚之外。从国家专利制度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冒充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逊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