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陷罪立案标准如下:
1、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
2、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应当立案;
3、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应当立案。
诬告陷害罪的客体是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犯罪是行为人企图假借司法机关实现其诬陷无辜的目的。这种犯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无辜者的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可能导致错捕、错判,甚至错杀的严重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机关的威信。
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3、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
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诬告陷害罪量刑标准是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标准是最高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规定,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诬陷借钱是什么罪
诬陷他人借钱属于故意捏造犯罪,是诬陷罪。
诬陷罪全称为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国家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1、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3、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4、如果诬告陷害行为导致他人被错判死刑的,应以诬告陷害罪与故意杀人罪(间接正犯)的想象竞合犯论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