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木偶的故事》课堂教学片断

来源:九壹网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至第十二册中,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分别为98、111篇,基本是平分秋色。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备受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教师们亟需方法和策略上的引导。近期,我们运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以《小木偶的故事》教学为例,来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整体设计,追求简约

  《小木偶的故事》富有童趣,条理清晰,既适合学生独立阅读,又是把握主要内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材料。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语言发展的需要,我们做了以下两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1.课时目标

  (1)抓关键词句,概括在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四件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体会“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蕴涵的道理。

  (3)积累描写表情的词语。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2.教学流程

  (1)回味童话,激趣导入。

  (2)初读童话,整体感知。思考: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交流时指导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关于小木偶的四件事,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读读写写,积累描写表情的词语。

  (4)聚焦重点,想象补白。

  ①聚焦小木偶的遭遇:笑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画出相关的句子。

  ②补白:熊警察的误会、小木偶的委屈。展开想象,明白道理。积累、运用童话语言。

  (5)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作业:续写小木偶的故事;汇编《木偶奇遇记》童话集。

  [教学设计二]

  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把故事讲简洁或讲生动。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2.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2)一创情境,试讲简洁。

  ①播放录像一,明确任务:给奶奶讲故事应该简洁、概括。

  ②快速浏览课文,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③师生模拟生活情境进行练习。

  (3)再创情境,学讲生动。

  ①播放录像二,明确任务:给小弟弟讲故事,应该做到具体、生动。

  ②以第三个小故事为例,按照记内容,说具体、讲生动的方法讲故事,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

  (4)课外延伸,学讲故事。

  [设计说明]

  略读课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对于内容的理解应求“略”,求“放”,给学生以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的机会。

  1.提纲挈领式教学。对于童话内容的理解,我们从略处理,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从“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入手,从整体上快速感知、理解。要求学生尽量快、尽量准确地阅读,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全文形成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然后聚焦重点,围绕“笑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这个问题进行想象、补白。

  2.情景式教学。略读课文教学求“略”,童话故事教学求“趣”,在教例2中,我们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能力,学习把故事讲简洁、讲生动。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二、语言实践,追求扎实

  [设计一教学片段]

  (请学生思考:只有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了哪些麻烦?要求画出相关的句子,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童话中的熊警官、小木偶,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会想些什么呢?请选一处想一想。

  (出示填空题,要求学生先思考,再小组交流)

  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他想:( )。于是他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嘻嘻。装得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小木偶心想:(   )。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小木偶又想:(   )。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生1(满脸愤怒):可恶的小木偶,偷了别人的背包,还嬉皮笑脸的,看我怎么收拾你!

  (生2略)

  ……

  师:小木偶真冤枉!他会怎么想呢?

  生1:(伤心地)……

  生2:(委屈地)……

  师:熊警官冤枉他,小兔子误会他,连老婆婆都怀疑他的时候,小木偶又会怎么想呢?

  生1(皱着眉头):老木匠啊,老木匠,你应该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给我啊,这样我就不会被老婆婆怀疑了。

  (生2略)

  ……

  师:是啊,怪不得作者说,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生(齐读):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抄在本子上,也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抄写:要是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

  [设计二教学片段]

  (在学生记住第三个小故事,并能声情并茂地讲述小木偶和小兔子的对话后)

  师:真好,讲故事就要这样有声有色。为了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我们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出示填空题)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练习说一说。

  一个老婆婆走过来,地问。 “小木头人,你病了吗?”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看到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老婆婆心想:  。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小木偶更加痛苦了,他心想:   。

  (生自由练说)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老婆婆看到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她想:脑袋疼还笑嘻嘻的,肯定是在撒谎。

  (生2、生3略)

  ……

  [说明与分析]

  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在略读的基础上,我们分别抓住故事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根据第三个小故事比较概括的特点,找出“空白”,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能力,把故事讲得完整、有条理、具体而生动。而教师则在学生学习讲述的过程中给予点拨和指导,提示学生把学到的童话语言运用到自己的讲述中,把比较、想象、说明等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阅读效率。

  三、合理取舍,追求有效  

  同课异构,同样精彩!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略读课文教学应该学会做减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地选择学习内容。那么如何合理取舍学习内容呢?我们的体会是:

  1.借助教学提示语。课前的提示语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了单元学习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用好、用活“提示语”,借此确定学习内容取舍的侧重点,明确教学的方向与思路。

  如《夸父追日》课前提示语是:“《女娲补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讲的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根据这一提示,我们先引导学生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欣赏描写“神奇”的语句,学做批注;最后共赏《夸父追日》的古文,激发阅读兴趣。做到重点突出,扎实有效。

  2.聚焦文本特色。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做到“略中有精”“精略结合”,以彰显教材的特色,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运用了“果然”“结果发现”“于是……”等过渡语,把课文内容进行连接,使文章浑然一体。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表达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很有启示。教学时,我们设计了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对这样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打细敲,使略读课文教学做到了“精”“略”结合。

  3.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略读课文让学生有了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在《小木偶的故事》教例2中,我们设计了“讲故事”的语言运用环节。在趣味盎然的语言活动中,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教学《夸父追日》时,我们指导学生学习概括,学写批注,体会故事的神奇;教学《秦兵马俑》时指导学生制作阅读档案卡,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方法读懂文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了别样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