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葡萄沟》教案

来源:九壹网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⑵ 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

  2、情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3、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积累。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新疆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激趣、交流导入

  1、歌曲激趣: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请同学们猜猜歌唱的是什么地方?

  2、多元交流:

  关于新疆你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语:新疆的确是一个充满浓浓异域风情的地方。

  我知道新疆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因为盛产葡萄,所以人们亲切的称这里“葡萄沟”。

  (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 、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

  (配乐范读)

  2、交流初步感知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过渡语:这么好的地方像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就让我们坐上开往葡萄沟的汽车亲自去看一看!

  三、朗读、感悟、积累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看到了吗,这里的葡萄种在哪?

  理解“山坡的梯田上”。

  (板画)

  ⑵ 长得怎么样?

  理解“茂密”。

  (板画)

  ⑶ 这一个个葡萄架连在一起就像什么呀?

  感受“凉棚”。

  ⑷ 这里的凉棚有好多呢!你愿意钻进哪个就钻进哪个,感觉怎么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朗读“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⑸ 我们再来看看这里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指名读)

  出示教具,认识颜色,理解“一大串一大串”。

  ⑹ 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葡萄:

  “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的对比理解。

  体会葡萄长得好。

  (板书:五光十色,朗读“五光十色”和“到了秋季……美丽极了。”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⑺ 这里的葡萄为什么长得这么好呢?动脑筋想想。

  (板书:聪明能干)

  ⑻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民不仅聪明能干,还有什么特点?

  通过老师表演维吾尔族老乡,和同学们互动交流,理解“热情好客”和“老乡”“吃个够”,积累“能歌善舞”。

  朗读“要是这时候……让你吃个够。”

  ⑼ 看课文插图,维吾尔族老乡高高兴兴的把收下来的葡萄运到哪里去呀?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出示葡萄干),这里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把“颜色鲜,味道甜”概括成一个词语“色鲜味甜”。

  ⑵ 水灵灵的大葡萄怎么就变成色鲜味甜的葡萄干了呢?

  (自读,小组交流,质疑)

  请同学们扮演小导游来介绍葡萄干的制造过程。 

  (独特,创造性的表达)

  3、学习第四自然段:

  今天我们一起畅游了葡萄沟,它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连词成句,加标点)

  朗读“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色鲜味甜,老乡聪明能干、热情好客……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这么好的地方想不想亲自去看看,读读课文,你最想什么时候去?

  ⑵ 制定路线。

  (出示中国地图)

  四、开放空间

  同学们的想象力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到了那里会看见什么?会遇到谁?把你的

  经历写一篇日记,名字就叫《梦游葡萄沟》。

  【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了浓浓的异域风情,让学生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本课一开始播放了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赋有浓郁新疆风情的歌曲,顿时把学生的心智引向了那遥远、神秘的新疆。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搭上开往新疆葡萄沟的列车,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葡萄沟去欣赏去感受那里葡萄的五光十色、葡萄干的色鲜味甜、老乡的热情好客。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葡萄沟,爱上葡萄沟,向往葡萄沟。

  全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和想象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心灵的感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