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轮椅上的霍金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来源:九壹网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了轮椅上的霍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段③让我们再来仔细的端详我们的霍金。

  生:(读)

  师:这段文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病魔带给霍金的折磨和痛苦、他的命运如此悲惨,如此不幸……)

  师:这就是霍金,他身患卢伽雷氏症,病痛的折磨,身体的残缺,已经清清楚楚的写在了他的脸上、身上。你们知道么?医生曾经诊断霍金患有绝症,只能活两年!这样一个诊断,放在任何身上都是晴天噩耗,此时此刻,如果霍金软弱了,害怕了,那么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霍金。但是霍金却顽强的活了下来,两年过去了,许多的两年过去了,到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年过去了,霍金却仍然“活着”!(板书活着)

  师:霍金不但活着,人们还送给了他很多称号,请大家快速的阅读课文找找看人们送给他那些称号,用笔把找到的称号圈出来。

  生:(边读边圈点)“宇宙之王”“科学巨人”和“物理天才”……

  师:他被人们称为“宇宙之王”“科学巨人”和“物理天才”,这样的称号和一个不能说话,不能行动,全身上下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人联系在一起,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非常震撼、震惊、敬佩、惊叹、不敢相信……)

  师:要拥有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非常苦难,更何况是全身上下只有三个手指能够活动的人呢!那么,霍金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请同学们拿起书,快速阅读4—6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可以自由朗读或默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笔记一记、画一画。

  师:你来说一说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原因,或者答案。

  生:(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师:这里面有三个“飞出了”,这是一个排比句,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虽然他被病痛折磨被禁锢在轮椅之上,但是,他的思维是活跃的,他越飞越远,越飞越深了。)

  师:讲得好,能读出这种感受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他飞得多远呀!一直飞到了我们普通人想也不敢想的地方!这些想法竟然出自一位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够活动的残疾人士身上,就像这段课文中的第一句话一样,“他的身体一点也没离开过轮椅”。这是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呀,你能读出这种对比么?试一试。

  生:(读)

  师:其实病魔不仅阻止不了霍金的思维,更阻止不了的是霍金对科学事业的那一份执着和热爱,课文还有很多地方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点。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感受到他对科学事业的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

  生:(a、“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工作好几个小时”,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已经非常不易,何况是一个残疾人呢,所以……b、“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他宁愿……”

  师:怎么理解“顶礼膜拜”?

  生:(这是佛教信徒中对佛的最高、最虔诚礼仪。双手合掌,高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顶住受礼人的脚。现在多用来比喻对人的无限崇拜。)

  师:课文用“顶礼膜拜”这一词语来形容人们对于霍金那一种崇拜,如此高的地位,如此厉害是一种声誉,对霍金来讲,他都怎么呀?

  生:(置之度外,不为所动)

  师:是呀,他只想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为此他还撒了一个小小的谎,说——

  生:(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

  师:其实他在——

  生:思考,研究,探索。

  师: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霍金对科学事业的那一种执着的精神,还有吗?

  生:(他们喝着午茶,交流着对宇宙的看法。如果有学生对他的……)

  师:这是他的一种习惯,只要是与科学和宇宙相关的,他都愿意细细长谈,他还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导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5—6自然段,再次感受霍金那一种对科学事业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生:(读)

  师:正是因为霍金对科学事业有着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所以他发现了---

  生:-黑洞的蒸发性

  师:推论出了---

  生:-黑洞的大爆炸

  师:他还建立了----

  生:非常美的科学模型……

  师:如此多的成就,竟然是一位残疾人所做的(板书成就),难怪刚才我们同学们会说觉得不可思议、震惊……此时此刻,在你的心里有没有对霍金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呢?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霍金,带着你们这一种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文中描写他的外貌的这段话。

  生:(读)

  师:对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人们对他的内心更加的感到好奇。课文的7—11自然段,就写了一段小小的事例。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想一想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学术报告会上记者的发问以及霍金的回答。)

  师:那么那位女记者到底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

  生:命运让霍金失去太多了。

  师: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太多了,这“太多”里面都有些什么呢?

  生:(属于正常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能力,他基本上都失去了)

  师:女记者提问的语气是……

  生: “悲悯”(慈悲怜悯)

  师: “不无悲悯”这是一个双重否定词,表明女记者对霍金是非常同情怜悯的。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生:(读)

  师:这是一个有点儿唐突的问题,霍金先生是怎么回答的呢?一起来。

  生:(读)

  师:这就是霍金先生的回答,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更准确的说是他用他那浑身仅能活动的三个手指艰难叩打出来的话。听同学们把里面的几个词语圈出来“还能”“还能”“有”“有”“还有”,然后再读一读。

  生:(读)

  师:霍金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他所拥有的东西仍然很多,是么?他的手指还能……除此之外,你觉得他还有什么?

  生:(他的眼睛还能看,他的耳朵还能聆听,他的嘴还能微笑,他有众生追求的理想,他有他钟爱一生的事业,他有崇敬他他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的生命仍在延续……)

  师:听起来倒觉得似乎他拥有的都已经太多了,而其实,比起我们这些正常人比起来,他拥有的多么?然而,霍金先生面对这一切,他还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再联系女记者的问题,此时此刻,我们的内心为他感到骄傲。我们应该为他这一种安然自在的精神感到骄傲(板书精神)。

  师:此时,会场内……

  生:(读)

  师:发生在霍金先生身上的这样巨大的不幸,在我们常人看来是无法承受的,而霍金先生却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命运,去面对自己的生活。难怪课文用一个次来形容他,称他是一位……

  生:“非凡的科学家”。

  师:(板书非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霍金,这是一位身患绝症,医生断定他只能够活两年,而他现在依然活着,他的活着我们可以成为“非凡”,他被成为“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他的成就是(引读)非凡的,他的精神是(引读)非凡的。课题中,是轮椅上的霍金,但我们更想说他是(引读)“非凡的霍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