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难忘的一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2008.12.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最近中央一套在热拨一部连续剧《台湾,1895》。你们知道这部片子讲的什么吗?生交流。
2、大家都知道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它怎么被日本统治了呢?你们对这段历史有了解吗?
资料: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中国台湾人民,直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
3、中国台湾人民不断抗争,他们赶走了日本人,孩子们走进课堂,开始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预习后你们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
生: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师:大家可能都发现了,这篇课文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请勾画出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共出现了几次?(三次)
三、自读感悟
每次出现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节中?请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第一次: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第二次: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第三次: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作者对这节课难忘在哪里?请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者:“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为什么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没有忘记祖国,没有磨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所以,中国台湾一“光复”,师生们就怀着真挚的感情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他先用闽南语,再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教得非常认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他们在表达着回到祖国怀抱的激动之情,对祖国的爱,都融入到他们所独得这句话中。所以读这句话时,严肃认真而又富有感情。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用自己对他们的理解来一起读一下(注意读出严肃而又那么认真的感情)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此刻,作者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学校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说,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3、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四、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在我们的眼中母亲是最美的,祖国也是最伟大的,我们的语言在传递着我们的感情,如果有一天,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来用心读这句话。
五、感情升华
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23课生词。
2、做23课练习册作业。
板书: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
回顾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感情”主线,读中感悟。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中国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很多遗憾:
1、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
2、没有领悟语文“工具性”的含义。在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只重视情感,却完全忽略了对重点“字”、“词”、“句”的提炼。应该换个角度,从重点字、词、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脱离工具空谈感情。
3、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我抛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对此,我感觉是我最失败的地方。纠其原因是:
(1)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触高年级的教材,心里没底,对学生的把握不准,对学生不敢大胆地放手。
(3)还是自身的素质问题,语文素养实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是不够。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能到点子上,我就可是乱了阵脚,不能冷静地进行引导。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体,自演自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