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后小结

来源:九壹网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获得言语能力的发展,而且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成长。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文本具有的价值引领功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设计特色:

  在生活化的对话表演中,促发学生真实的内心矛盾、促进学生深刻的理性思考,化难为易、化庄为谐,使课堂充满语文学习的情趣。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课文情境理解“斩钉截铁、小心翼翼、铭刻”的意思。

  2、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的变化。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方案:a

  板块一:学习生字词。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如果有人问:我该把这条鱼怎么样?

  如果有人问:我该把哪条鱼放掉?

  如果有人问:我能不能不把这条鱼放掉?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句话能读出不同的重音,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也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表达真是丰富多彩啊!今天学习的就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

  2、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多,有24 个。你们希望老师一个一个教呢?还是自己一个一个学?怎么学?老师有个建议:先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然后回忆一下课文,组成一个词语,说一说。教师举例:钓,钓,钓鱼。学生仿照老师的方法自学,同桌之间相互读,读错的用笔圈出来,再读一读。全对的打个五角星。学生相互读后,教师指名读。教师点拨:今后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学课文的生字词。

  3、现在,我们可以读课文了。必须用心读!老师看谁读得用心。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

  (1)教师:谁愿意读这些段落?——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学生选择1—4自然段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夜幕初垂”的意思。谁能将文中的汤姆改成“我”,再来读一读。(教师在学生朗读后进行引导,以便将课文读得更生动: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体会心情变化,自己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一下,把课文读生动。注意课文中的三个“!”表达什么心情?你钓过鱼吗?你能介绍一下钓鱼的经验吗? )

  (2)教师:谁愿意读这些段落?——汤姆放掉了那条大鲈鱼。学生选择5—12自然段朗读。

  (3)教师:谁愿意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话写汤姆干什么?——汤姆铭记父亲的话语或明白了做人的准则。(插话:牢记了哪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5、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将三句话联系起来。

  6、教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对于难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老师还有一个方法:放大。比如:垂,放大写就不大会写错。学生描红。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写法上很相似,容易混淆。我们用什么办法记清呢?老师有一个方法:比较。比如,“钓”“钩”,这两个字用什么方法区别?(“钓鱼”要用鱼饵,这一点就是鱼饵;“鱼钩”的“钩”就表示“钩子”,这一点就是鱼饵。)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区别记忆这些字吗?甩、竿、未、允、坚。引导学生仿照教师的比较组词法练习。学生练习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加以评点。

  板块二:听记复述训练。

  1、教师出示一组词语,学生朗读: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2、想一想: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描写钓到鲈鱼的过程)熟记这组词语,就能帮助我们复述课文。现在,请你认真听老师讲钓鱼的经过,用心记。看谁能复述出来。教师讲述汤姆钓鱼的经过,然后让学生复述。教师进行点评。

  板块三:读中体会心情变化。

  1、汤姆钓到了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可是爸爸却要他把鲈鱼放掉。父子之间进行了一段对话。我们先来朗读这段对话,边读边体会汤姆的心情,只有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变化,才能读好对话。学生自己朗读对话,用恰当的词语表示汤姆的心情。然后指名朗读,结合学生的朗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汤姆的心情变化:很不情愿—侥幸—无奈—遗憾。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关键的词语: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道、只好慢吞吞、叹了口气、心想等。结合朗读,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同桌之间进行合作。然后交流朗读。

  3、对于这件事,汤姆当时感到非常遗憾。长大后呢?还遗憾吗?自己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读后进行交流。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遗憾——无憾:哪句话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可是”一词,理解父亲的话语对汤姆的影响,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4、齐读最后一段。

  板块四:联系生活理解道理。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老师读完这篇课文后心情如何?惭愧!我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你们想听吗?教师朗读自己的日记。

  同学们有记日记的习惯吗?你有没有老师这样的体会?你能写一写吗?说一说?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同学们,你们班级、你们学校有哪些规定?建议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每人选择一个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小学生守则》。你有没有遵守这些规定?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新的认识?鼓励学生写读后感。

  板块五:语言运用训练。

  1、造段训练。允许,必须。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