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一、教前设想:
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本课在教材中起主导地位,通过研究“吃”的问题,引领学生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三年级探究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关注身边的科学,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之中,经历科学活动、提高科学素养。教材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生食和熟食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第二部分:生、熟研讨会,(一)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区别;(二)了解食物有生变熟的过程和方法;从师展示的一道“奶油香爆玉米”中共巩固探索食物的乐趣;第三部分:巩固新知,课后延伸,在学生对食物认知体系形成了,主体意识被教师唤到高潮时,让学生谈体会,巩固本节课内容思考作业,进行课后延续探索。
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和提问既要严谨又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并能举例说明生食和熟食。
2、技能:能用酒精灯或蜡烛烧熟食物;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知道马铃薯煮熟后营养更易人体消化吸收。
五、教学准备:
教师提供每组一份:生熟马铃薯各两个;生玉米数颗;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记录表、玉米变熟观察记录表;酒精灯1盏、火柴1箱、烧杯得实验器材。
六、教师自备:
微波炉1只、爆米花2袋、课件一只。
七、课前准备:
酒精灯的操作;学生每人自带小刀一把。
八、教学过程:
(一)生食和熟食的了解(大约5分钟)
1、导入
师:听说你们的特点是: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是这样子的吗?
(通过课前的了解,肯定本班同学的优点,激发他们对下面问题的兴趣。)
师:我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吗?
题目是这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你认为是什么?
(学生会说出很多生活中的重要东西,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引入到这节课的内容。)
师:大家说的没错,这些东西对我们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食物这方面。
2、了解
师:说说平时爱吃些什么食物?
谁能说说咱家乡有哪些好吃的东西?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哪些是可以生吃的,哪些是须煮熟了才能吃的呢?
在大家的介绍下,相信咱家乡会更加吸引人的。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些东西,请大家看屏幕,这么多食物,哪些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哪些是须煮熟后才能吃的?
(从学生爱吃的,常吃的食物激发深入研究生食和熟食。)
(二)生食、熟食研讨会(大约30分钟)
1、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感知生食和熟食的区别。
(1)分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课件出现马铃薯。
师:马铃薯是生吃的好,还是煮熟了吃好呢?
生的和熟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生的和一个熟的马铃薯,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比较?说说看。
请大家动手比较吧!
(先集体交流观察方法,再由小组合作体验,这样可以让大家体验更多的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