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过失伤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来源:九壹网

过失伤害罪在我国刑法中不存在,但有过失致人重伤罪。该罪的立案标准包括肢体残废、毁容、丧失器官功能等重大伤害。根据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应当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而发生的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也可根据其他规定进行处罚。

法律分析

我国刑法并没有“过失伤害罪”与之相近的罪名有过失致人重伤罪,该罪的立案标准是:

1、过失伤害他人,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2、过失伤害他人,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根据《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过失伤害罪立案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审查要点

过失伤害罪立案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审查要点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对于过失伤害罪的立案所需的具体标准和适用范围的界定,以及在审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过失伤害罪立案标准主要包括行为人的过失程度、行为人的预见性、行为人的防范义务等方面的要求。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过失的程度、行为人的专业背景等因素,来判断是否符合过失伤害罪的立案标准。审查要点包括事实调查的全面性、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法律条款的适用等方面。在审查过程中,需要慎重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确保立案决策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结语

我国刑法对于过失伤害罪的立案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过失伤害他人并造成重大后果的行为将负刑事责任。在刑事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过失程度、预见性和防范义务等因素,以判断是否符合过失伤害罪的立案标准。在审查过程中,应全面调查事实,充分收集证据,并准确适用相关法律条款。同时,也要确保立案决策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慎重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