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合同被骗后,首先要平复好情绪,冷静应对。如果是被诱骗所签订的合同,是属于可撤销合同,只要有证据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对方采用了诱骗方法,你的合同是可以申请撤销的。
一、不再购房后定金能退吗
不再购房后定金一般不能退。
但如果是因为卖方的问题而不买的,比如说卖方以欺诈方式使买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该合同是可以撤销的,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这里所说的财产包括定金。
二、欺诈撤销合同的有关规定是什么
欺诈撤销合同的有关规定是:
1、欺诈和胁迫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是否存在欺诈和胁迫;
2、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产生与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合同;
3、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该合同的撤销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4、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意味着受害人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申请撤销,维护合同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中标合同能否授权分公司签订
中标合同是可以授权分公司签订的。公司中标后委托分公司签署合同符合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在授权委托书等相关手续完备后,如果是总公司中标后委托分公司签署合同是可以的。中标人委托分公司签订合同也是可以的,只要得到了发包方的同意,那么中标的人可以委托分公司和招标方签订合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