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员工造成损失赔偿金如何计算

来源:九壹网

员工造成损失赔偿金计算标准及员工违约损害赔偿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劳动者故意造成的损失需全额赔偿,存在重大过失的赔偿50%,一般过失不应让劳动者承担。员工违约损害赔偿原则包括完全赔偿、合理预见、减轻损害、损益相抵和责任相抵。员工不给损失赔偿金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法律分析

一、员工造成损失赔偿金如何计算

员工造成损失赔偿金计算标准如下:

1.劳动者故意造成的损失需要100%全额赔偿;

2.劳动者存在重大过失的,赔偿50%左右;

3.劳动者一般过失或者正常工作不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造成的经济损失,无论大小,均不应让劳动者承担。

二、员工违约损害赔偿的原则是什么

员工违约损害赔偿的原则是:

1.完全赔偿原则;

2.合理预见原则;

3.减轻损害原则;

4.损益相抵原则;

5.责任相抵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三条【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三、员工不给损失赔偿金诉讼时效多久

员工不给损失赔偿金诉讼时效是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结语

员工造成损失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包括故意造成的损失需全额赔偿,存在重大过失的需赔偿约50%,而一般过失或正常工作中无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无论损失大小,不应由劳动者承担。员工违约损害赔偿的原则包括完全赔偿、合理预见、减轻损害、损益相抵和责任相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3条,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有其他损失的,应赔偿损失。员工不给损失赔偿金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四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帮工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五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因第三人的行为遭受人身损害的,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有权请求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被帮工人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