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综合考虑其认识能力、动机、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刑罚,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罚,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法律分析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未成年犯罪者的刑罚制度及法律保护措施
未成年犯罪者的刑罚制度及法律保护措施是指针对未满18岁的犯罪行为所制定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政策。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刑罚制度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针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刑罚更加注重教育和改造,以期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此外,为了保护未成年犯罪者的权益,法律还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保密审判、少年专用法院、心理辅导等。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未成年犯罪者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同时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综合考虑其认识能力、动机、年龄、犯罪记录、悔罪表现等情况,从宽处罚。根据《刑法》第266条,对于未满16周岁的盗窃犯罪者,不承担刑事责任;对于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者,可减少基准刑的10%至50%。未成年犯罪者的刑罚制度及保护措施旨在教育改造、保护权益,并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