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依据

来源:九壹网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按照顺序担任,法律依据为《民法典》。监护终止的原因包括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或被监护人一方死亡、监护人丧失行为能力、监护人辞去监护以及被撤销监护人资格,法律依据为《刑法》。

法律分析

一、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由哪些人担任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按照顺序担任。父母是未成年子女当然的监护人,若是父母没有出现不能监护的情形,就必须进行监护。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3、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监护终止的原因有哪些

1、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监护人或被监护人一方死亡。

3、监护人丧失了行为能力。

4、监护人辞去监护。监护人有正当理由时,法律应允许其辞去监护,但这不适用与未成年人的父母。

5、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权利与责任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权利与责任是指在法律上,成年人被授予了监护未成年人的权力和责任。监护人担负着保护和照顾未成年人的责任,确保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包括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监护人有权决定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教育方式、医疗护理等,并代表未成年人行使权益。然而,监护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和利益。监护人的权利与责任紧密相关,旨在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结语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按顺序担任。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若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其他经批准的个人或组织担任监护人。监护终止的原因包括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或被监护人一方死亡、监护人丧失行为能力、监护人辞去监护以及被撤销监护人资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长期监护:

(一)查找不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二)监护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无其他人可以担任监护人;

(三)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且无其他人可以担任监护人;

(四)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监护人资格并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六条 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监护或者长期监护职责的,财政、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