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应急类法律主要按照什么来立法

来源:九壹网

我国应急类法律主要按照事件来立法。
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四个层次:
1、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
2、由政府、行业和企业颁布的应急救援管理的相关规章或条例等;
3、包括预案在内的以企业发布令形式颁布的规定等;
4、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一些标准或管理办法。
目前,应急管理还缺乏统一的要求,各个企业和部门在制定此类文件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制定预案时,企业内部也可根据现有的一些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一些规定和要求,包括计划和程序等内容。这些企业文件一经发布,也可视为执行应急活动的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第十八条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