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是指将别人的子女过继到自己的家庭中,这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收养螟蛉子。收养实质条件包括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符合法律规定,且养子女与生父母在事实上已终止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未曾办理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实际履行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并得到亲友、群众或有关单位的认可。
法律分析
收养是指将别人的子女过继到自己的家庭中,这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收养螟蛉子。古人误以为蜾蠃会收养螟蛉的幼虫作为自己的儿子,但实际上它们只是用螟蛉幼虫当作自己的食物。法律上,收养视同婚生子女的一种身分契约关系。由于收养会将本无真实血缘联络之人间,拟制具有亲子关系,因此收养者与被收养者间又称为法定血亲或拟制血亲。收养者称为养父或养母,被收养者则称为养子或养女;被收养者之生父母称为本生父母,而对本生父母而言,被收养者称为出养子女。子女出养后,本生父母之亲权即处于暂时停止之状态。
一、实质条件
收养当事人双方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1、收养人的条件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三十周岁;
(5)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2、被收养人的条件
(1)被收养人是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2)被收养人是丧失父母的孤儿,或者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或者是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3)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二、其他条件
1、养子女与生父母在事实上已终止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未曾办理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
3、实际履行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抚养、照顾、保护、教育、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相互之间的继承等。
4、亲友、群众或有关单位的认可。
因为收养属于私人事情,涉及家庭内部关系,外人一般不太知晓。但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或收养人所在单位对此一般会比较的了解,可以起到见证作用。
结语
收养是一种将别人的子女过继到自己的家庭中的行为,实质条件包括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收养人与被收养人满足一定的实质条件。同时,养子女与生父母在事实上已终止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且未曾办理收养公证或登记手续,实际履行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并得到亲友、群众或有关单位的认可。在收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让外界知晓,以免影响收养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