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1 二、内容提要……………………………………………………………1 三、关键词………………………………………………………………1 四、正文…………………………………………………………………1 五、注释…………………………………………………………………13 六、参考文献……………………………………………………………14
惠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石,也是大学生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通过社会调查的数据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惠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认识状况。调查显示社会责任感现状总体较好,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得不到体现。同时,针对调查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得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初步材料,提出具体可行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建议、相应教育方案,为我们的学生工作部门制定工作思路提供参考。最后呼唤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社会行为 【正文】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①。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年轻一代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前途和未来。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们逐步成熟的开始,因此如何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感,是我们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通过查阅了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从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水平并不容乐观,问题很多,主要存在大学生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但是针对个别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却很少,这难免造成了研究结果的片面性。惠来县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之一,因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对于其他地区也必然存在着差异。那么,惠来县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如何,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在惠来县具体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我们又应该着重从哪些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惠来大学生联合会随
机选取了共60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496份。其中男生252人,女生244人.
(二)、研究工具.调查采用的问卷是通过收集资料,根据实际的调查问题改编。具体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1)何为责任感;2)大学生的行为调查;3)大学生的责任感现状调查;4)问题及建议.其中,1~3题是关于大学生们对于责任感的定义,4~6题是青少年们责任感意识调查,7~12是大学生的行为调查,13~20是相关的问题及建议。
(三)、数据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由EXCEL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1)针对“你认为怎样才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多项选择)?”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如下:
44.4%的同学认为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25。2%的同学认为会赚钱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13。3%的同学认为不依赖别人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只有约6。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其余的大约44.2%的同学对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有以下几个认识:1.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投入工作与学习,有良知,关心他人;3.
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4.有独立的思考,能从全民角度出发,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5.让自己周围的人过得安心;6.为人类做贡献。
(2)针对“你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体现?”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如下:
29。2%的同学认为好好学习就体现了社会责任感,21.2%的同学认为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社会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37.2%的同学认为乐于帮助有苦难的人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其他的12.4%的同学持其它的意见。
(3) 针对“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如何?\"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如下:
37。9%的同学认为当代青少年有社会责任感,但是比较盲目,33。1%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太强,责任感比较缺乏,15.6%的同学认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在危难关头才能看到,13.1%的同学认为当代青少年不缺少社会责任感,仍有0.3%的同学不清楚这个问题。
从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试大学生大部分认为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比较多的同学认为奉献社会、乐于助人、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主要体现,可见被试大学生大部分都对社会责任感有自己的认识。但是,从第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33。1%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从其他同学的答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盲目或者不易显现,只有13。1%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不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不乐观。
(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1)对于大学生对社会的满意度,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60%的大学生认为贪污腐败是他们最不满意的地方,17%的认为
是不民主,13%的学生对于贫穷落后的社会不满。
(2)而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调查学生的态度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种不同的态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5%、14.7%、27.95%、24。85%,对于社会上的不足之处,不同的同学所持的态度不同,但是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不足之处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的,只有32.5%的学生选择“立志要去改变不足之处”,其余的67.5%的学生都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或者不去理会,或者选择适应。
但是,针对生活中的事情,大学生的观点都比较一致,81。4%的同学认为在别人困难时应当尽力帮助,反映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有的,但是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倒不是学生认为社会的贪污腐败严重,导致了对社会的不满意,而这种腐败导致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学生采取回避的态度。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于腐败的问题,自己可以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力量不大,自己无力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大部
分学生对于社会的这些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仅此就否定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都愿意尽全力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未缺失或者降低,只是受某些原因的影响,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不一致而已,我们还是应该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三)、大学生的行为调查
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我们从学校、社会、家庭、恋爱、公共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过闯红灯或者跨越栏杆的经历,但是大部分是在车比较少的时候或者有急事的时候做出这样的行为,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这是不对的行为,但是在具体情况发生的时候却采取了灵活的方式,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局限于已有的规定等等。在乘坐公共汽车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主动的给老人、孕妇等让座并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时多数学生都选择了悄悄地提醒受害者,只有极少部分的人选择不予理会,说明大学生的正义感较强,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比较冷静,安全意识也在增强。对于婚前性行为是否应该得到允许,47%的同学持中立态度,26%的同学不大赞成,9%的同学反对,18%的同学赞成,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也呈现不同的态度,比较多的同学的态度都不太明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方面,一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开放,性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同学对于性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因此并再是一味的反对,另一方面就是社会
的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于性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辩证的观点来看,一方面肯定思想解放的积极方面,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尽量避免不当的婚前性行为。对待作弊现象,大学生的态度也很不一致,35%的学生对于作弊现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6%的同学持中立态度,29%的同学反对,10%的同学强烈反对。对于承担建设祖国不发达地区的任务,大部分的同学(70%)有顾虑,因为受到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有15%的同学会去,因为那里需要人才,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有为建设祖国而努力的愿望,但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的学生都是心存顾虑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而是因为收到许多原因的影响使大学生的责任感在这一方面体现不明显,这一点我们从另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多数的同学都有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望.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出大学生在行为方面的表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能说明责任感的缺失,很多都是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而使得大学生的责任感在当代生活的背景之下得不到体现,从而造成了一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假象。因此,对于大学生社责任感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一方面要肯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一味的批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另一方面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大学生的责任感得到更多的体现。
(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义务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报纸网络等了解各种新闻,增加对社会的关注比较有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63.6%的同学希望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义务活动来体现对社会的责任,16.4%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讲座或者座谈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通过网络、报纸等等途径了解社会信息,关注社会现状,说明大学生对于社会上的种种问题还是十分的关注的。
总结这方面的结果,我们认为通过组织大学生多参与志愿活动、回报社会,是体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讨论
惠来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特征。总体上看惠来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水平总体较好,并不像以往的研究结果一样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但是,在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等方面存在许多有区别于其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社会责任感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都有自己的认识,并且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对于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有比较好的认识.但是,在行动方面,存在行为与认识不一致的现象,比如说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对的行为,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这种行为采取中立的态度,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例如腐败、民主缺失、贫穷等),很多的同学也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没有较多的接触社会,也没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实践的机会较少,社会责任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导致了对于某些问题的不正确的认识,例如认为一些社会问题无法解决而采取回避态度等等.
(2)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不满意,多数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化,这与调查中实际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不缺乏,但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却不持积极的态度,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社会期望太高时主要的原因,很多的社会调查结果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上对于当代大学生80、90后群体普遍持有偏见,认为这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感较差,这在很大一方面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造成了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责任感信心的缺乏,因此,我们应该纠正偏见,正确的认识这一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增强其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信心.
(3)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不满意集中在贪污腐败以及民主的缺失等方面,这反映出了我们国家的政治体系的一些不足,“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尤其是来自政府管理层的负面信息,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会信心”②。因此,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在加强大学生教育的同时,做好政府的廉政建设以及民主的建设,形成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这将为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提供较好的背景③。
五、建议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上,应该重视营造良好校园氛围。“首先,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之作为主导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其次,学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如何做人、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最后,学校要让大学生在各项校园活动中学会承担责任、管理自己” ④。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来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塑造优良、完善的人格,让大学生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以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帮助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行为,把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行为准则,通过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为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⑤
(三)、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好学校,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切实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⑥。
(四)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活动
例如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讲座,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者义务
活动等,让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以体现,并在此过程中提升。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因此,呼唤大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把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全员动员起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潜心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责任感,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大学生逐渐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培养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注释:
①《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提高.教育与职业》连城[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2 ②《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思考》胡贵禄[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4
③《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陈文斌,刘经纬,宫丽艳[J]教育探索2005年07 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感》马恒民[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年02 ⑤《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金培玲[J]高教高职研究2007年02
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谢四平,朱雯霞,谭建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2
2、金红《关于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思考》教育前沿2008年08期 3、陈锡敏《健全人格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11期
4、彭文英《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0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