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山宏村游记]宏村游记

来源:九壹网
[黄山宏村游记]宏村游记

一:[宏村游记]安徽宏村游记散文

宏村——一个坐落在皖南山坳里的村庄,据说整个村落从空中俯视就是一头牛的形状,这头“牛”在这僻静的山野中,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依旧枕山而眠,依水而生,美好的传说,给小村营造出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宏村的游记散文,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宏村游记散文1

宏村是一个村,又不仅仅是一个村,更像是个掩映在群山中的“世外桃源”,如果用水墨丹青将它如实描绘出来,就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卷,画面烟雨迷蒙,疏离散淡,俨然一派“杏花、春雨、江南”。

宏村美,美在水中,村前一片宽阔的水域,俗称“南湖”,拉开了村庄和外界的距离,一弯碧水,环绕着古村落,仿佛古城边上的护城河,守护着这个宁静的山村。水的氤氲,水的温柔,水的轻盈,给山村带来了安宁和祥和,带来了灵气与灵性。水是活水,从山上流下来,汇成小溪,在这里汩汩流淌后,又欢快的朝山下流去,最后注入新安江,汇入千岛湖。

宏村美,美在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鳞次栉比,马头墙翘角飞檐,高低错落。水中间有一座小小的拱桥,仿佛一道彩虹,一弯明月,横亘在水面上。从池塘的一面看过去,房屋倒映水中,水中便有了蓝天,有了白云,有了粉墙黛瓦,波光潋滟,疏影横斜。那山,那水,那墙,那瓦,那桥,那倒影,像一副剪影,又像一副水墨画,置身其中,婉约,典雅,宁静,让人心醉神迷,仿佛来到画中。

真有人在水边作画,不是一个人,是很多女孩,穿着白底蓝边的校服,三三两两,在柳树下,架起画板,细细勾勒,画远处的青山,画近处的碧水,更画水边的房子。我从她们身边经过,她们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画板上,水彩洇出的笔墨已勾勒出房子的轮廓,水的清幽,山的寂寥,白云的悠闲,一种田园诗的气息呼之欲出。

进村的路有两条,近一些的可以穿过水中的小桥,直接到达彼岸,远一些

第 1 页 共 15 页

的沿水边的甬道徐徐而行,走到尽头便是村庄的正门。进了门是一块几亩见方的空地,两颗古树一左一右,像两位尽职的哨兵,静静的守卫在这里,这一守就是五百多年。左边的银杏树高达二十多米,树干挺拔笔直,右边的红杨树树围五六米,需几人合抱,树冠则像一把巨伞,开枝散叶,形成一片浓荫,庇护着村口这块风水宝地。

这里便是村民的议事厅,据说,凡有红白喜事,必须要在这里举行仪式。红事时,新娘的花轿要围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白事时,要抬着寿棺围着银杏树转个大圈,意味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从村口进去,沿着几条幽深的小巷,可以到达村庄的中心。小巷青石板铺就,两边是高高的马头墙,粉白的墙面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斑斓,靠近地面的地方长满了青苔,雕刻出了岁月的痕迹。一侧的地沟里有溪水在流淌,水流经各家各户后汇入村头的南湖。墙内是重重的院落,斗拱飞檐,阗寂无声,透着几分神秘。有几株枝繁叶茂的大树,枝丫不甘寂寞的探出墙来,给小巷送来一片浓荫。刚下过雨,石板路湿湿的,天气阴沉,空气中饱含着水分,走在巷子里,令人恍若回到古代,脑海里不自觉跳出戴望舒那首经典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一想到这里,心情无端的忧郁惆怅起来,仿佛真有这么一个姑娘,打着一

第 2 页 共 15 页

顶油纸伞,在眼前独自徘徊,彷徨。好在小巷不长,走出去立刻豁然开朗,一个半圆形的湖面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月沼了,这里是电影《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也是村子的中心。

湖面不大,但水质清澈,据说水底有泉眼,通过暗道与山上的溪水连为一体,曲曲折折流入每家每户。湖周围都是粉墙青瓦的房子,高高低低,倒影其中,从对岸看过去,朦胧轻柔,似梦如幻。闲暇时,村民们便聚在湖边谈天说地,妇女们浣纱洗衣,孩子们则跑来跑去,嬉戏打闹,只有鸭子、鹅最安静,在湖中悠闲的漫步,那种场景,安详和谐,其乐融融,令人神往。 湖的北面正中的位置便是村中的祠堂,因为村子都是汪氏先民的后代,祠堂便称作“汪氏宗祠”。祠堂的正门像一座石牌坊,门上面三层飞檐,檐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下方明间字板上上书“世德发祥”四个隶体大字。进了门是一宽敞的正堂,正中位置挂着“乐叙堂”匾,下方是汪氏的三位祖先像,左边墙上还有一女子画像,其名为“胡重娘”,是她当年从西递村嫁到这里,设计了整个村庄的水系,这才有了宏村的香火不绝,代代相传。

大堂横梁,立柱,斗拱,环廊等都是木质结构,卯榫契合,浑然天成。更有特点的是,大堂四面无窗,中央有一天井,光线便透过天井照进室内。天井呈“口”字型,四面檐角向堂内倾斜,一旦下雨,雨水会落入堂中,取名“四水归堂”,有聚财之意。

行走在幽深的小巷,不经意间,就会走入某个大户人间的宅院,门面并不张扬,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正堂两边有环廊,穿过环廊,是一重重的院落,从空中看,檐牙高啄,勾心斗角,令人不自觉想到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只是这里的院落没有北方的四合院那么直白,宽阔,胜在布局紧凑,建筑精美,尤其是那些木刻,砖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晋商齐名的流派,很多富商巨贾发财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彰显自己的成功,很多官员告老还乡后也会用多年俸禄,为自己在家乡修建一隐身之所,琴棋书画,安度晚年。久而久之,宏村就有了目前这个规模,那时的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是士绅阶层,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后花园,信也。

第 3 页 共 15 页

小巷里有些人家就在门口做起了生意,有卖小吃的,有卖茶叶的。小吃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毛豆腐了,“舌尖上的中国”曾经介绍过,豆腐发酵后长了一层细细的白毛,用铲子铲起来,在油里煎了,外面焦黄,里面白嫩,吃起来有一种怪怪的味道,越吃越想吃。

卖茶叶的则干脆在门口架起了炒锅,将早上从山里采摘来的嫩芽现场炒制。正好走累了,我顺势走进一户炒茶的大嫂家,大嫂热情的为我泡上刚炒完的毛峰,碧绿的嫩芽在水中浮浮沉沉,汤色清澈微黄,一股山野的、蕴藉了阳光与植物精华的味道溢了出来,喝一口舌底生津,香气如兰,内心顿时安静下来,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的走走停停看看,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消磨殆尽,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阴沉沉的天空中突然浮现出一缕阳光,阳光洒落到清澈的南湖湖面上,洒落到粉墙黛瓦上,洒落到远处逶迤的群山上,给这座宁静古老的山庄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回首宏村,依旧游人如织,往来不绝。 安徽宏村游记散文2

人不想走动总是能找到很多借口,比如天太冷、比如很多衣服没有洗、又比如《匆匆那年》还没有看完。于是,在许许多多的借口里,我的冬天生活变得基本可以概括为:白天坐着工作,晚上坐着码字和乱刷。这样日复一日,我从一位苗条的女性变成一位微胖的女士,无比悲惨。

而就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关于旅游的强烈想法。那晚,我盖了三层被,一层是太空棉的,两层是毛毯,无比温暖。温暖总是催生美梦。在那个美梦里,有首歌单曲循环着:“有个热情的地方,名字叫台湾。”。没错,我梦到了台湾。其实我压根都没去过那。

只是在梦里,台湾却无比生动着:蓝底的路标竖了一路,路标左边写的是短故事,右边写的是“一人即一猪”。梦里看到这些路标是欢喜的,因为它们让我想起《小团圆》里那个路标__“所有目的地”;梦里还有篇海域叫“妹妹海”,海水黑蓝黑蓝,人们告诉我那叫“妹妹海”。海的性别被定义为女,怎么着都多了几份神秘感;而在海边,则是成群的欧巴桑跟阿伯,以蒲扇的摇动

第 4 页 共 15 页

来展示这座城市的市井气。后来梦醒了,才想起好久没出游,不免又想去远方看一看了。

豆瓣活动里看到的“宏村——塔川——协里徒步行”,就点击了“参加”。这么果断的主要原因是,我对黄山一带存有好感。曾在一个夏天去过徽州,当时,竹海在我眼前晃悠着,徽派建筑像一幅幅水墨画般在我眼皮底下闪过,这对见惯了平屋顶的我而言,很新鲜。

而在车上再一次见到那些徽派建筑时,我心中的某种惊喜和新鲜感却消失——周末的雾很浓,将秋天的颜色稀释了不少,黄是灰的黄,红是灰的红,灰的徽派建筑与那些灰的自然组成一幅幅线条不流畅的画,让我着急,也让我叹息,只盼着把云南的蓝跟春天的明媚都搬到画面里来,好把自己的心也刷得蓬勃开朗。

而车内却热闹着。领队是位新疆男孩,大三的学生,看起来却一点也不怯。他流畅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活动的具体内容,末了,还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一到自我介绍环节,车厢里南北口音就此起披伏着。这不,两位博士妞还没开口,前面一个调皮的男孩就嚷起了“灭绝师太”,把大伙儿都逗笑了,不过,博士妞们也不恼,抛几个带着笑意的白眼过去,也就算是个回击;到一位“清华哥”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人开始打趣:这可是正宗的清华?我们那边的清什么化工也简称“清华”。“清华哥”则淡定地表示自己来自真清华———到底是真金不怕火炼,要是有人质疑我不是美女我肯定当场就跳起来了。回正题——中排有个女孩说自己喜欢旅行,但强调自己不喜欢在旅途中被鸟追,因为自己有次出行就遭遇了一只一直袭击她的鸟。没被鸟追过的我觉得太稀奇了,都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偷了鸟蛋。队伍里最小的女孩叫杜鹃,大家都调侃她是“小鲜肉”,“小鲜肉”自我介绍结束,领队就跟她喊:你可不要跟着前面那谁跑呀!她怕鸟——听出梗的人都乐了。 伴随这些愉快的交流里,车子很快驶到了宏村镇。路上有两个景象让我觉得颇为新鲜:一个是坐落在群山间的小高层,一个是大片大片盛放在田间的野菊花。尤其是后者,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为田里的金黄是独属于春天的景象咧。

第 5 页 共 15 页

下了车,我们的第一站是塔川。塔川人很多,成群结队走着,在这人群里,我一眼看到一位老头——他在背包上挂了串红果子。凑上去给他拍照,老头也不反对,他不紧不慢地说:这野果子山里有好多咧,去采吧。只是我后来逛了一圈,也没见到那些鲜艳欲滴的红果子,倒是在主景区见到了几个草垛和一群稻草扎成的假人。游客拍照的拍照,嬉戏的嬉戏,有大妈偎依着草垛静静睡着了。快离开这个景区时,看到了一个山里的小孩,脸庞黑红、眼神透亮、手里握着个硕大的牛奶瓶。这是属于乡间的孩子,质朴不娇气。 从山坡上看塔川,红绿黄相间的树包裹着一片徽派建筑群,远山层层叠叠。细节被隐去,显出几分寂静跟厚重。

告别塔川,是徒步行,目的地为宏村。一路上,有经过田埂,也有经过河埂。这一路我走得颇为开心。大片田地与远山带来悠远的心境,种在篱笆边的柿子树看一眼就觉得喜庆,南瓜晒在瓦檐上,婴儿坐在菜地里,农妇三两背着满箩筐的菜匆匆而过。这是这里的生活,也是于我而言的另一种生活。 晚上去了宏村,潭水倒映着红灯。有年轻人在巷子里唱着许巍。手机早就没电,也就什么都没拍了。第二天趁着天早又一个人去了那里。路上偶遇同组织一个大男孩,明黄的运动服搭配着大书包,生动而朝气的一张脸,他说他刚在山里看到日出。听着倒颇为开心,像自己看到日出一样。

逛宏村时,最开始吸引我的是村头一扇爬满了南瓜的门,看上去有点儿俏皮,但那俏皮是不张扬的;村里有人腌制臭桂鱼,一层层盐与剁椒将桂鱼覆盖起来,红艳艳的;不少店家卖着像龙须糖般有着毛絮絮的毛豆腐,买了一盒,偏咸,皮很香;写生的人有点多,但应该不比旺季,我大概看了一下,有人一点一点灵巧地涂抹,也有人大把大把用着色,同一个地方,不同的画,正如你我眼里不同的宏村。

回程路上,所有人分享此次旅行的想法:有人说宏村让她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有人说写生的那些学生让她想到高中时的自己;还有个男孩不知怎么的就提到夫子庙,他说大家都觉得夫子庙很矬,但其实夫子庙的凌晨是非常美的,他有次就在凌晨两点去了那,当时夫子庙上方挂着大月亮,特别美。听说队里还有人留下去爬黄山了,他在微信里传来黄山的云海,虚幻之境般。分享总是

第 6 页 共 15 页

愉快的事情。

回想这一路,感觉还不错。第一次在豆瓣活动里记住了所有人的名字和面孔。而全程,我也像是在一个班级里。在这个班级里,领队是班长,副领队是副班长,仍有体力去爬黄山的那位应该是体育委员吧,只是不知道应该把学习委员称号颁给清华哥还是两位博士妹。而我也感谢可爱、友好的他们,把单纯的快乐传递给我。 安徽宏村游记散文3

对宏村的向往,源于一幅水墨画。很多年前,我在北方打工,朋友从江南给我寄了一幅宏村的水墨画,甚是喜欢。白墙黑瓦,黑白线条,清晰地勾勒出宏村的美,蓝天白云,远山如黛,彰显着宏村的神韵。

宏村,安徽黟县的一个古村落,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清乾隆年间改名为宏村。村落背山面水,村人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没有多余的色彩,就是黑与白。白的墙,黑的瓦,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被喻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我们到达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落前面的一泓碧水,水面开阔,一路一桥,直通村里。人们称作“南湖”,湖畔浓荫覆盖,湖中荷叶田田;近观岸处,倒影如画;四顾诸峰,水天一色。在“南湖”的环绕下,宏村显得宁静、端庄和秀气。穿过小桥,依次进入村中的书院、祠堂和庭院。每一处院落均是高墙深宅,门楼处,厅堂里,砖雕石雕木雕精巧美妙,尽显徽派建筑之美;高堂中,案几上,楹联字画布局摆设古朴典雅,彰显徽商人家诗书传家崇文重义的追求。在每一处厅堂、祠堂和书院,不能不对这里的文化氛围心生钦佩之情。人家案上陈列的代表性物件右边是古瓶,左边是明镜,中间是钟表,取义“终生平静”,表明徽商人家的处事之道;据说右边的古瓶是帽筒,男主人在家的时候,帽子就放在帽筒上。若有客来访,看到帽筒上没有帽子,说明男主人外出经商去了,访问也就不必久留。几乎每一户人家的厅堂里,都有许多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爱世无奇但率真。”、“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嚼诗书其味无穷,敦孝弟此乐何极。”等众多联语,尽显他们的

第 7 页 共 15 页

治家理念。

穿行在街巷中,到处是逼仄的小路和路旁的水圳。宏村先人把整个村落建设成“牛型形”,这水圳就是“牛肠”,环绕在整个村中,其实是他们设计的用水设施,把周围山泉引入村中,环环绕绕,让每家每户用上了最早的“自来水”。村中间有一半月形的水塘,他们谓之“月沼”,也就是所谓的“牛胃”,这里的水安详清冽,透明如镜,四周的房舍倒映在水里,复合成美妙的水墨画。

被喻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气派、古典。当年,发达起来的徽商汪定贵,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前后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单单天井就开了九个。宅子里的每一方砖,每一截木,每一块石头,无不用尽匠心,上面的雕刻,精湛非常,随便取下一小块,都是非同寻常的艺术奇葩。如横梁上的百子闹元宵图,一百个小儿神态各异,活泼伶俐,令人叹为观止。民间多能人,从这里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上,更能说明这一点。从一个狭长的弄堂穿出去是后院,院墙上,藤蔓密集,光影交错。一扇窄窄的木门,门上一把铁锁已是锈迹斑斑。这古老的后院,当年不知发生了多少故事。那些藤蔓,是不是记得墙根下的一场爱恋,或者一段往事。

月沼其实是人工开挖的一方池塘,呈半月形。塘边的徽式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水映着房,房衬着水,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至于月沼为何挖成半月形,有不少的传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一个女人的。那个女人叫胡重娘,她的男人和别的商人一样,重利轻别离,几年难得一回见。她便出资挖了这方池塘,以寄托相思,取花半开、月半圆之意。

在一户人家,我就见到一张形似月沼的桌子。主人告诉我,这样的桌子有一对,就是两个半月形的。据说当年男主人经常出去做生意,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和家眷只使用半边桌子,等男主人回来了,就把两外半边桌子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取大团圆之意。看得出古时候,女子对男主人的敬重,以及长久的思念之情。

村口两棵古树,被当作宏村的“牛角”,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都五百高龄了,却不显老,阳光下树叶绿得发亮,蓊蓊郁郁,笑迎八方来客。

第 8 页 共 15 页

出了村子,回望宏村,俨然一副水墨画,安静地挂在青山绿水间。 二:[宏村游记]学生游记作文精选五篇:宏村游记 1五一宏村游记

“五一”长假,我跟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同事驾车去安徽著名的古村落——宏村游玩。

我们的车在皖南的盘山公路间穿梭,宏村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之中。一下车,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楼院吸引了我。我们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小巷,触摸着两边的青砖碧瓦,聆听着房前屋后潺潺的山泉声,我们仿佛看到了两百年前的小桥、流水、人家。

我们参观了南湖书院、承志堂和树人堂,宽敞的客厅、高悬的牌匾、精致的徽雕,还有昏暗潮湿的天井,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明清时期徽商大户宅第的奢华景象。一路上,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古玩,有精美的首饰,有隽永的字画,还有各式各样的手工挂件,都让我们感受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傍晚,天空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我们坐在月沼湖畔的茶庄,一边品茶,一边听雨。湖面上升腾起一团团雾气,不时有几条金色的鲤鱼跃出水面,还有一对白鹅在水中缓缓漂游,敬业的摄影师们抢拍下了这一幅幅雨中春景。

2宏村游记

安徽之行的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就准备去宏村欣赏徽派建筑和宏村美景。

宏村称中国画里的乡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到今天已有800余年,古宏村人以聪明的智慧,建造了这个闻名四方的古镇,宏村位于黟城东北处,青山绿水,湖光云影,构成它独特的神韵。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 那儿非常美丽,还没进大门,我就看见一池的荷花,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此时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如诗中描述,大片绿叶上面立着一个个穿红衣的荷花仙子。

第 9 页 共 15 页

一进宏村有一座拱形桥,导游说因拍“卧虎藏龙”而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在此合影留念。那里的 民居、祠堂、牌坊都保存完好。楹联、牌匾彰处处显徽商儒雅。宏村是明清民居时的博物馆,更是今天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 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一边欣赏一边品尝那里的特色小吃,那儿的小吃有梅干菜烧饼、野生甘蔗、各式陷饼等,真是既饱眼福又饱了口福啊。 3游宏村

游宏村前,我已经去过了黄山。

我到宏村第一眼就看到了南湖,爸爸告诉我宏村的南湖就像牛的头。 我们看完南湖,就提了旅游包走进了宾馆。我们要了一间房间,那间房间的床很像以前的床。因为床的边上挂着红色的流苏,非常漂亮。还有,床的边上还刻着花纹,床旁边还有一个小花窗。

宏村里房子的墙破破的,屋顶两边翘翘的,跟古代的一样。 我还在一家卖糕点的店里品尝了几种糕点,还买了几盒糕点。 我又开开心心地来到南湖上的桥上。过桥的时候,爸爸总是拉着我的手,生怕我掉进水里。

在宏村里我感觉回到了古时候。 4宏村雨中游

昨天,我们去宏村玩,一路上满山遍野的油菜花,繁花似锦。我们到了宏村的月亮湖,那个是卧虎藏龙拍蜻蜓点水的地方,然后我们到了那个村最富有的人家,那户人家有株百年牡丹,我们去了宏村的茶商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茶香,他们家还算是富有的,他们的墙上雕刻着很多工艺品,有铜钱,有蝙蝠和宝剑。然后我们走到他们的大厅,大厅中间有个小炉子,小炉子中间有很多铜钱,我不知道那个炉子是干嘛用的,可能是祈福的吧。在村口有两棵树,一棵是白果,一颗是红树,新娘要结婚了,就绕着红树走三圈,村里老人死了,绕着白果树走三圈,后来自由活动的时候,老妈给我买了一种刷出来的饼吃,很好吃哦!

这次我在宏村感觉很好玩也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5宏村游记

第 10 页 共 15 页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太阳早就挂在了天空,把大地照的一片金黄,小草伸了伸赖腰,抖落身上闪闪发光的露珠儿,池塘里的睡莲也醒了,开的分外娇艳动人。

吃完了早饭,我们就向宏村走去。一路上,左右两边的枫杨迷住了我,树干粗的需要我和妈妈两个人才能把它抱住,我不由得想,那得需要多少年才能长这么大呀?通过一座不宽的小桥,我们就进入了宏村。导游阿姨让我们回望南湖,的确很像一把蓄势待发的弓箭。然后,我们参观了宏村的民居,木门、木窗、木横梁、木柱子,一件件都精心雕刻。特别是横梁上的人物、花鸟雕刻得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佩古人的手艺。宏村里每户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水由北往南流,最终流入南湖。听导游阿姨说,这是先人为了防止火灾而设计的。先人真是了不起啊!

大约一个小时的工夫,我们游遍了整个村庄,真让我恋恋不舍。 三:[宏村游记]游宏村作文七篇 1游宏村

宏村在安徽省黄山市,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个周末,我游览了宏村,体会到了她真正的美丽。

路上,遍地开着金黄色的野菊花,异常美丽。

到了宏村,它古色古乡,青灰的瓦、白而泛黄的墙,到处弥漫着一股古老的气息。听导游说,宏村像一头正在熟睡中的牛,而刚进去最醒目的湖泊就是牛的“肚子”----南湖。再往前走,穿过"肚子"上的小桥,就到了村民居住的区域。房子中间的水渠就是牛的“肠子”。“牛肠子”在当地还有一句俗语:“顺水进村,逆水出村。”跟着导游走,就来到了学堂,那学堂是供以前的宏村小学生上学的,对姓“汪”的小学生免费教学。再往里走,我们游览了一些地主,族长,村长的屋子。地主屋子最大,好似一个让人走不完的迷宫。地主家有一个巨大的露天平台,原来,在当地村民眼中,下雨等于下金子,下雪等于下银子,这个露天平台一定是“聚宝”用的。再往里走,可以看见一幅幅木雕雕刻在横槛上,雕刻着人物、马匹,个个雕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一些木雕上涂着“金粉”,似乎在炫耀自己的财富呢!族长家里的木窗

第 11 页 共 15 页

上,雕刻着许多倒挂着的蝙蝠,就是“福到”的意思,而每扇窗上雕着五只倒挂的蝙蝠就是“五福临门”的意思。族长家旁边就是牛的“胃”----宏村中心的湖,族长是唯一能住在宏村中心的一户人家,说明族长在宏村的地位是十分高的。宏村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形似圆月的湖中桥、高大的银杏树、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

我回头望了一眼宏村,湖中桥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让人想起了夜晚的明月。

宏村啊!你的美丽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2西递·宏村游记

7月7人,我们全家去了安微的黄山市,游览西递·宏村景区。 黄山市是一个地级市,是中国一个较为年轻的城市。而西递·宏村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村名。合称皖南古村落,隶属于黟县。

我们便去了宏村。宏村的规模较大,且有两个重要水源:南湖和月沼。而许多水渠通往市井小巷里。随团的导游说,如果迷路了,可以用古人在这儿的方法:顺水进村,逆水出村。

西递与宏村是徽派建筑的典范。这里虽有不少供人参观的房子,但仍有不少后代在这儿居住。这些房子的布局都很有特点:大堂正中是一幅画,下面是一摆钟,左右(或柱子)上贴对联(有些会在家门口贴)。钟左右各放一只花瓶、盘等装饰物。正中的两边是两个门,走进去就到了天井(有的是天井在前大厅在后)。

“天井”实际上是一个类似福建方形土楼的屋顶。古时候人们认为天上下的不是雨,而是金子。于是他们设天井,在下面放水缸,因此俗话说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

徽派建筑风格与江南民居大同小异,都是以黑白风格为主,而且都设马头墙。马头墙的作用是防火,同时又起分隔作用。村落里的房子都设门槛,门坎越高地位就越高。有一大户人家的门槛有桌子那么高。进门时不能踩门槛要跨过,因为门槛如门面,踩了就是不敬。

黟县地区的对联十分著名。大多数都刻在木板上,很少写在纸上。大多数

第 12 页 共 15 页

对联都寄托了勤俭持家的愿望,如“儿孙自有儿孙福,勿替儿孙做马牛”“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

宏村,一个规模宏大又不失美感的村落,它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底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3走进宏村

这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时光静静流淌,不着痕迹。

这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生活,温润悠然,不急不躁,这里就是美丽的宏村。

走进宏村的大门,第一眼就看见一片大池塘。池上种着荷花,荷花亭亭玉立,芬芳扑鼻,几只小蜻蜓翩翩起舞,沪上还有一座大拱桥,弯弯的身子,轻轻的石板,记载着岁月的沧桑,一批批游客从拱桥上走过,古桥、游人、荷花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有许多画画爱好者就在这里写生,他们一定是想把这美丽的景色永远留住。

走过石拱桥,进入村子,就看见一间间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这里的老房子都有高高的马头墙,青色的瓦檐,老房子的结构也差不多,院子中央有一只大水缸,四周是一个个房间,这边是卧室,那边是客厅,门窗上都刻着精美的图案,比如刻着一只倒着的蝙蝠,意思就是“福到了”,真有意思。 走过老房子,就来到了月沼。月沼就是村子中央的一个池塘,水是那样的清,清得能看清水底的沙石和已经发黑的枯叶;水是那样的静,静的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老房子。四周挂着红红的灯笼,为老房子增添了积分色彩和喜庆。湖周围有许多人,有的在参观,有的在卖茶叶,还有一些老人坐在椅子上休息。

宏村的人们把自己的家当店铺,有卖茶叶的,有卖米酒的,有卖竹雕的。商店里的物品琳琅满目,各有特色。

弯弯的拱桥、古老的房子、清澈的月沼,各式的店铺,宏村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希望你能去细细游赏。 4大美宏村

我的家乡安徽,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地方,那儿有雄伟的黄山、

第 13 页 共 15 页

佛教圣地九华山、古镇三河。…但其中最令我沉醉的还是那恬淡静谧的古村落宏村。

宏村是安徽的一颗耀眼明珠,她位于黟县,以古朴富有特色的徽派建筑而驰名中外,每天都接纳着成百上千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千年宏村,悠悠古镇。晓雾未散,天空中还下着毛毛细雨,整个村落都笼罩在一片飘渺中,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整个村落好似一幅水墨画,一切是如此朦胧而清晰。听,雨点在弹奏小曲。雨声中每一片树叶,每一块青石板,每一角屋檐,都变成了琴键,雨滴就像一双轻盈敏捷的手弹奏出属于宏村的雨点大合奏。

沿着千年的青石板小路,一进村便能看到“牛胃”——南湖。湖面很静,犹如一颗绿翡翠,清晰的倒映着天空白云,只见得不时有几粒雨点落入湖中,漾起层层碧波。湖边的石栏板也雕刻得犹为细致入微,每一面栏板的题材都不尽相同:有造型夸张的二龙戏珠、有寓意美好的喜上眉梢;还有各种精巧繁复的花卉造型。…石雕内容丰富多彩,有繁有简。承志堂中有一幅国内罕见的双面镂空“喜鹊登梅”图,可谓是巧夺天工。游人们看了这些精美的雕塑,无不赞不绝口。

夜晚,华灯初上,湖中的倒影歪歪斜斜,宛如一条条妖娆的银蛇在池中舞动着、潘腾着,四周静悄悄,只有一轮玉盘似的明月挂在撒满银粉的深蓝天幕上,几户亮着灯的人家和那斑驳无言的墙壁。此时若是弹上几曲古筝,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宏村,大美宏村。 5宏村

黄山的宏村,是我去年暑假重点选择游玩的地方。它位于黄山市的黟县,离黄山市约40多公里。

一进入宏村口,便看到一片黑瓦白墙建筑群,徽味十足!顺小岛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塘清水,池塘被一座小石桥一分为二,那石桥中部突出,呈拱形,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池中成片的荷花与荷叶,不时的在傲风中摇摆着,岸边的古屋配上后面的青山,真是古韵悠悠,意境浓浓啊!

第 14 页 共 15 页

我们本想放慢脚步,却又迫不及待的顺着人流“闯”进了古村,村里的小路很窄,最多过一辆小推车的宽度,路面是青石板路铺成的最引人注目的是路边始终有一条流动的水渠,清澈见底。原来这就是宏村最讲究的地方了。 据介绍,在南宋绍兴年间,宏村为了灌溉、防火、饮用,独具匠心,利用仿生学建成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细水顺着存了就偶去十八弯,好似“牛肠”,流过家家户户门口。

接着,我们拐进了古村的中心区,是一外月牙形小池塘,水面平静如镜,映着蓝天白云和黝黑古老的院墙,仿佛来到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听介绍说池塘是早先村民傍着泉眼挖掘的,取各月沼,也就是水系中的“牛胃”了。溪水经“牛胃”过滤后又顺“牛肠”又绕回每家每户,最后流向村南边的“牛肚”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