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生物 第3部分 判断纠错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试题

来源:九壹网
word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2.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

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5.在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 7.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8.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

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11.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12.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14.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15.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1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

响等是决定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

17.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8.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演替形成森林() 19.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20.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1.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22.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23.人类活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总是破坏性的()

2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1 / 6

word 25.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

26.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 27.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28.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

29.计数酵母菌时,要让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 30.将酵母菌培养液滴满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 31.血细胞计数板不能用刷子刷洗,要用水流冲洗。( ) 32.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 33.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 34.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被取代的物种没有灭绝。( ) 35.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

36.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预期结果

是甲区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

37.植物丰富度的调查,应将物种数目达到稳定时的最小面积作为样方面积。( ) 38.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到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 )

39.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4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

4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 42.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植物、藻类构成生物群落。( )

43.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44.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45.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 46.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47.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 48.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2 / 6

word 49.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

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5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

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5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

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 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 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00000000个。()

52.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53.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54.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55.种群增长曲线中,K值是固定不变的( ) 56.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57.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

班级某某

答案

1.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2.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

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5.在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 7.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3

3 / 6

word

8.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

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11.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12.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14.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15.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2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25.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 )

提示:种群内的个体有自由交配、竞争、互助等关系,不是机械的组合在一起。 26.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 )

提示:种群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27.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

提示:农作物不能利用有机物。

28.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

提示:人口增长还受社会因素、个人观念影响。

29.计数酵母菌时,要让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

30.将酵母菌培养液滴满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 )

4 / 6

word 提示:应先盖上盖玻片,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一侧,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31.血细胞计数板不能用刷子刷洗,要用水流冲洗。( √ )

提示:用刷子刷洗会刷掉方格线。

32.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

提示: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结构,是水稻与其他种群之间的分层。 33.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

提示: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4.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被取代的物种没有灭绝。(√ ) 35.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 )

36.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预期结果

是甲区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

37.植物丰富度的调查,应将物种数目达到稳定时的最小面积作为样方面积。(√ ) 38.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到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 )

提示:有的动物活动时间受光照影响。

39.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 4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

41.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 42.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植物、藻类构成生物群落。( × )

提示:生物群落包含所有生物的总和。

43.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44.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45.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 46.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47.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 48.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5 / 6

word

49.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

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5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

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大。

5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

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 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 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00000000个。(√)

57. 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