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机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来源:九壹网
2O13.9 理论与应用研究 高职机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戴有华 于 泓 刘 旭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 摘要:分析了与机制专业对应的职业标准所共同要求的职业技能,介绍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课程教学内容现状,提出专业课程从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实训课的实习内容及课程考核办法三个方 面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并指出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国家职业标准;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11-03 职业标准是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 性要求.是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 依据.也是衡量劳动者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尺度。 我国自1994年开始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党的十 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 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和 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标准有3个:铣工、加工中心操 作工、装配钳工。国家对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 员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职业资格等级共划分为五级.分 别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 级)与高级技师(一级),并制定有不同的工作能力要 求。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对应着高级工。根据铣工、 加工中心操作工、装配钳工职业标准,归纳出这三种职 业(高级)岗位共同的技能要求,如下页表1所示。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现状 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都对实行国家职业资格 证书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职业活 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 为导向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 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应的职业标准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建设需要的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 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 面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 的“瓶颈”『J].成人教育,2007(11):1O一11. f31陈尚,唐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 目前.我国有国家职业标准641个 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给出的与机械设计与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一些东部省份对高职院校投人总 量多.然而并未达到按其GDP发展水平应投入的数 量.需在适度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高等职业教育 资源配置的效率: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少的东部省 份更要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发挥东 部省份的优势.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渠道 西 对策[J1.职业教育研究,2008(10):23—24. [41王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非衡性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40—44. 【5】刘晓.论高等职业院校的财政公平[J].当代教育 论坛,2007(11):35—36. 部地区多数省份高等教育规模小.先前对高等教育发 展的倾斜度不够.各级政府应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预算 内经费投入.促进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本地经 济发展服务。中部省份高等教育规模大于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却低于西部地区.客观上降低了生均预 算内经费.但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更加剧了 经费不足的现状.尤其是近年预算内经费增长率低的 省份.该类省份需增强经济实力,努力加强政府对高 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投入 最后.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中捐赠收入和其他 f61叶小明.公办高职院校经费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04—106. [7]UNESCO.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 1[EB/ OL].[201 1—1 1-03].http://www.unesco.org/new/en/educa- tion/resources/online-materials/publications/. 『81岳昌君.高等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的国际比较 研究f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92—104. [9]UNESCO.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 1 0L]. [20ll—09—1 3] ̄ttp://www.oecd.org/edu/highereducationanda dultlearning/educationataglance20 1 1 oecdindicators.htm. 收入占总经费的比例极小.我国应借鉴职业教育发展 较好的国家的成功经验.使企业和社会团体都参与到 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之中.增加用人单位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1刘春生,牛征,纪元.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 『10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1.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杨家珍(1987一),女.河南南阳人,湖北大学教育学 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沈华,女,博士,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 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道及投资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02(6):84-88. r21潘建华.经费4-a: ̄x.: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理论与应用研究 表1铣工、加27-中心操作工、装配 钳工职业标准中共同的技能要求表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读图绘图 能读懂复杂的零件图、装配图 工艺制定 能制定简单的加工工艺和复杂的装配工艺 工件装夹 能提出工件的装夹方案.能正确使用专用夹具和组合夹具 选择刀具 能够依据加工需要选用适当种类、形状、材料的刀具 编制程序 能够编制较复杂零件的铣削加工程序 机床调整 能够根据说明书内容完成机床维护保养:能排除编程错误、超 及维护 程、欠压、缺油等一般故障 孔系加工 能够对孔系进行钻、扩、镗、铰等切削alto以及加工螺纹 数控 能够有效利用刀具补偿进行较复杂的平面轮廓的铣削加工:能 铣削加工 够{壶惜榆杏#{云行给幸=维以 加T捍庠 普通铣床 能加工平面、连接面、台阶、沟槽和键槽;会使用分度头;能镗削 加工 平行孔系;能铣齿轮、齿形离合器、曲面和凸轮、螺旋齿槽、端面 和锥面齿槽、复杂的型腔和型面 精度检验 能进行螺旋齿、模具型面及复杂大型工件的检验:能够分析数控 及分析 加工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通过修正来减少误差 钳工加工 能进行工件的划线;能够钻削、绞削孔系;能够刮削与研磨 装配 1j琶够对疑转体进仃明平衡;1l巨够装配铣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 与调试 镗床等:能够进行装配性能及精度检验 2013.9 种高级工考核鉴定试题.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的选择 对象,替换或压缩原来使用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工 程材料》中,加入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分析;在《机械 制图》中加入轴测图、零件展开图的画法讲解,在零件 图、装配图讲解中引入蜗杆零件图、回转工作台的装配 图等;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引入编制箱体的铣削加工 顺序、复杂设备的装配工艺规程等;在《机床夹具设计》 中,引入在交换工作台上正确安装夹具等;在《金属切 削机床与刀具》中,加入机械设备电气图的读图方法、 铣刀的刃磨及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方法等;在《数控机 床编程与操作》中。加入编制具有二维、简单三维型面 工件的铣削工艺卡.利用已有宏程序编制加工程序,各 类报警号提示内容及其解除方法:在《公差与技术测 量》中.加入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原 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等。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调整,争 取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 人才。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为:机械产品的开 发、设计与制造;机械产品的装配、调试和质量检查; 先进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工作;机械设备、生产线 (二)实训内容中的案例与职业标准中的操作题 对接 现在的实训都有实习计划和实习指导书.但是. 实习内容的编排与实训题目、项目的选择未考虑国家 职业标准考证试题内容,因而,应把实训项目由易到 难分成几个小题目.把最后的综合题换成高级工考证 的操作题。例如,数控铣实训的题目由平面铣削、轮廓 技术改造、安装、运行调试、维护与检修等工作:生产 管理、技术操作与管理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依据本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 的课程如表2所示 表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结构表 l 文化课 铣削、挖槽、钻孔等单项小题目和简单综合题再加上 加工中心(高级工)考证的操作题组成.让学生在实习 中逐步掌握数控铣的操作以及加工中心(高级工)考 证的内容与要求.进而指引学生按职业标准中的技能 技能与今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接轨 l l专业 I工程材料、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Am0CAD、公 l基础课l差与技术测量、热加工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 f 课程 综合实践l金工(I)、金工(Ⅱ)、电工实训 拓展课 嚣、三维设 要求强化数控铣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实训中掌握的 (三)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对接 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专业知识和职业技 能水平的证明.是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进入职业 岗位的凭证。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 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 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 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 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方法 对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的 学生技能与本专业相应职业标准中共同要求的技能. 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尚未完全接轨 为使人 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在坚持高校所规定的专业课 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内容的同时.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 鉴定文件要求,调整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以及课程考核.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 对接起来。 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 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因此,对于理论课程的考试,试题要引入铣工、加工中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以及案例与职业 标准中的考点对接 高职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其课程结构必须遵循 教育教学规律.应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生长.注重学生 学习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而 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从业 人员工作能力的规范性要求。因而.在将理论课教学 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时.要坚持原来的专业课程 心操作工、装配钳工的高级工考证的理论题;在钳工、 车工、数控车、数控铣、电工等实训结束后,与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举办工种考核鉴定.对合格者 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使之 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能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 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 人才 在对我系2010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课 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95%以上的学生取得了车工(中级)证书、钳工(中级) 体系。在各门具体课程中,对知识点的选取.要把铣 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装配钳工的高级工考核鉴定理 论部分所要求的知识点加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来:对 教学案例的选取上,把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装配钳 证书和AutoCAD(中级)证书:70%以上学生取得了数 工的高级工考核鉴定试题适合作为知识点讲解、分析 案例的选为教学案例,包括车工、钳工、维修电工等工 控车(高级)证书和加工中心(高级)证书;有3位学生 在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江苏赛区)获得二等奖 2013.9 理论与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国贸专业“岗、课、证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 郑美花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课程体系是实现高g,q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职业 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以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为 切入点,对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翔实的分析与研究,以期构建以岗位职业能 力为本位、“课证融合”、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为确保学生学习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实现提供 理据性的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13-03 高职高专国贸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万的人才缺口 而最为紧缺的人才 是那些需要持有国家通用资格证 书才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如单证 员、报检员、报关员、外销员、跟单 员、货代员、外贸会H-、外贸英语口 译员等.他们一直是外贸人才招聘 市场上的热门人选 高职毕业生的.-eL业现状 然 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实际 外贸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 加入WTO.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带 与岗位需求相衔接.进一步讲.就是 要使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与#1-贸岗 位需求的职业能力相对接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 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动我国外贸经济迅速发展 以出口 为导向的#1-向型经济的增长和#1- 商投资的扩大.使得我国在客观上 需要大批既具良好91-语语言运用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直接 依据.是教学进程的计划和安排, 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构成 而.面对如此好的就业前景.从毕业 生就业市场却频频传来高职毕业生 就业难.并且很多外贸单位招不到 所需人才的消息。电视、报纸、杂志 能力,又熟悉国际贸易知识、掌握 国际贸易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 型国际贸易人才。据有关专家的保 守估计.即使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 度.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 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 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 者所能呈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 构.直接关系到高职培养目标的实 现。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因 上的新闻画面中.那一幅幅毕业生 “难嫁”、外贸岗位需求大军“难娶” 的招聘场景历历在目。这不得不让 肩负着高职人才培养使命的高校深 思。据笔者对就业市场的调查.造成 现有的人才素质与#1-贸行业需求相 比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岗 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在高职教育工 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尽管我国高职国贸专 业教育引入了职业能力本位的理 念,调整了部分课程内容,也增强了 在外贸企业数量的两倍.仅按每家 新增企业需要10位#I-贸专才计 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国家 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 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 万人左右.即使l3万人全部从事 国际贸易工作.5年内也只能培养 出65万名该行业人才.尚有100 位职业能力的需求与学生本身具备 的素质能力相矛盾 因此.要想实现 有效就业.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 需要的学生素质显得十分迫切和重 (6):101-104. 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仅限于局部.在整体的专业课程 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 所存在 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和三等奖:在顶岗实习中。多个用人单位反映学生掌 握技能较好。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提 高了该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完 善了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机制 参考文献: f51徐炳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与职业 标准的对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2):29-31. 作者简介: f11李居参,李晓东.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双 证书”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5(3):1—5. 『21谢红勇.略论国家职业标准在高职教学中的实 戴有华(198O一),男,江苏江都人,硕士,江苏农 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设计与制 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于泓(1965一),男,江苏南京人,硕士,江苏农林 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136—139. [3]张麦秋.课程标准引入《国家职业标准》分析【J]. 职业,2008(3):63—64. 1敖鹏翔.基于国家职业标准高职专业课程开发 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模具 设计与制造 刘旭(1974一),男,硕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为切削加工。 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