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来源:九壹网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诲:________ ②俱:________

[2]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③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日:“吾非圣人,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⑦入?”遂⑧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 (注释) ①鲁:鲁国。

②初:起初,开始。 ③计:计谋,策略。 ④俄:一会儿,不久。

⑤老父(fǔ):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⑥但:只。

⑦而:连词,表承接,然后。⑧遂:于是、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 执: __________ (2)俄有老父至 至: __________

(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 以: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1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的字。

(1)先自度其足(________) (2)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 (3)遂不得履(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有学间的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停顿节奏正确的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以书映光而读之 A.它,指书 B.它指光 __________ (2)邻舍有烛而不逮 A.捉 B.及,到 __________ [3]写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过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2 / 7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填序号。 使弈秋诲二人弈 ( )

A.后悔 B.教导,教诲 C.教训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 A.引,拉 B.救援 C.帮助

[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过之善弈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A.要懂得合作 B.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C.只能听一个人的教导

6. 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打上“√”。

弓缴(zhuó jiǎo) 为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 [2]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俱学:__________ 非然: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7. 文言文阅读。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客记其食性所好:( ) 乃于鱼肉中和豆腐 :( ) 其人只择鱼肉大啖:( )

[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 于 鱼 肉 中 各 和 豆 腐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今见鱼肉,何及性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怀橘遗亲

陆绩①,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②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

3 / 7

以遗③母。”术大奇之。

(注释)①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②辞:告别。③遗(wèi):给予。 [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归(合格) B.欲归以遗母(想要) C.术大奇之(以……为奇)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陆 郎 作 宾 客 而 怀 橘 乎?

[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及归,(____)拜辞(____)堕地。

[4]你从陆绩身上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之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日:“以此大见与,便当出尔。”生日:“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行人日:“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若不相与 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导引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

10. 文言文阅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③之群下,咸④莫能出其理⑤。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⑥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⑦焉。

(注)①智:通“知”,知识。②致:送来。③访:询问。④咸:都。⑤理:办法,道理。⑥校:通“较”,比较。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4 / 7

[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返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训练。

杨震暮夜①却金

(杨震)四迁②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③,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④昌邑令,谒见⑤,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⑥震。震曰:“故人知⑦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⑧?”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⑨无知者?”密愧而出。

-——选自《后汉书》 (注释)

①幕夜:深夜。 ②迁:升迁;升官。

③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④为:做。

⑤谒见:拜见。 ⑥遗:赠与,送给。 ⑦知:了解,知道。 ⑧何也:怎么回事。 ⑨何谓:怎么能说。

[1]《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_________的事。 [4]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7

12.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 _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 ”画出来。

[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______高,锺子期________高。通过反复吟诵,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象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_______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______的心情。

[5]伯牙绝弦是因为_______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___________。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D.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学弈》,完成下列各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选择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 A.弈秋 B.鸿鹄 C.弓 D.箭

[2]在句旁的方框里,各用一个词语批注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3]《学弈》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咏雪

6 / 7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②内集:家庭聚会。③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④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的妻子。⑤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1]对文中“儿女”理解正确的是( )。 A.儿子和女儿 B.子侄辈 C.青年男女 D.男男女女 [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气氛。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