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种子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23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由:关于加强种子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黄维礼
主 题 词:种子,工程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加强种子工程建设,加快培育优质高产粮食作物新良种,对于促进我省粮食品质、产量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种子工程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良种选育水平不断提升,品种改良取得新突破,良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种子生产与储备和粮食生产用种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种子企业资源整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完善种业地方法规,规范市场管理。
但是,我们也清醒看到,以福建省为例,福建是历史性缺粮省份,是全国仅次于广东、浙江之后的第三缺粮大省。2010粮食产需缺口达958万吨。粮食自给率42%左右,油料对外依存度高于80%。近几年粮食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产量又有所下降,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任务更为艰巨。分析当前的状况,主要问题有:
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下降
近10年来,由于全省农业生产结构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逐年减少。据统计,全省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232.3千公顷,粮食总产量为666.9万吨,较2000年分别下降32.6%和22%。
2、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粮食自给率1997年为69.85%,2003、2004年维持在50%左右,2007年下降到41.8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今后全省粮食产需缺口还将继续扩大。
3、耕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省耕地严重缺少,人均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83亩降至目前的0.6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一等耕地仅占21.93%,二等耕地占32.09%,三等耕地占45.98%,耕地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必将影响粮食生产波动,影响全省粮食的有效供给和安全。
4、种业基础设施薄弱
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粮食种子生产基地不健全,常规粮食作物商品种子供应率约
20%,混杂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5、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力不高
全省大部分种子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还没有一家种子企业进入全国种子企业50强,商业化育种自主创新能力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6、引粮入闽面临新问题
今年由于粮食价格走势和市场供求情况变化,国家不再执行运费补贴政策。销区省如浙江、广东、广西等都相应出台了调粮运费补贴政策,福建省对建立引粮入闽长效机制,安排粮食产销协作专项资金的相应政策至今未出台。
7、粮食卫生质量检测力量薄弱,安全监管难度大
省、市、县普遍存在资金、设备和人员“三缺”现象。福建省粮情相对复杂,粮食卫生质量监管既存在调入省份粮食种植过程中农民用药污染问题,又有省内各地方粮食的污染问题,点多面广,任务重,但目前检测力量薄弱。省级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检测与收购粮食污染调查和监测等环节,每个环节仅能安排100批次左右抽查,覆盖率极低。离国家要求储备粮质量安全抽查的数量要达到常年库存量15%,差距甚远。
根据调研与分析,我们认为,必须全面分析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坚持“立足省内为主,适当调入为辅”的方针,加强粮食作物种子工程建设,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为此建议:
1、进一步完善种子管理地方法规和配套性政策的制定,为粮食作物种子依法管理提供
依据
我国2001年实施《种子法》,2006年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做大做强现代种业,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我省先后制定了《福建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福建省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法规与配套规范性文件。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完善种子管理地方法规和配套规范性文件,各市也应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为依法管种提供依据和法律支持,这也是推动我省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加强规模化高产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
创建农业良种园区,建设良种引种实验基地,搭建科研、企业、农户沟通平台和新品种展示、信息交流、观摩展示现场与培训场所。
3、构建新型粮食作物科研育种体系
建设以“育繁销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创新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加强粮食作物种业人才培养,在相关院校设置农作物种业专业课程。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国家级农作物种业信息中心,加强信息网络站点建设。
4、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
加大粮食产销协作专项资金投入,继续实施市县粮库建设补助政策。增加粮食质量监管经费,加强机构建设,加大对粮食骨干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5、将粮食良种补贴资金转为高产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经费,用于建设米袋子工程基地。
来源:中国政协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