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公路改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市公路规划勘测设计所
二○○八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03 1-1编制依据及背景----------------------03 1-2研究范围----------------------------03 1-3研究的主要结论----------------------03 1-4主要问题和建议----------------------10 第二章 现有公路的概况及问题----------------11 2-1项目所在地综合交通运输网现状--------11 2-2项目在公路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13 第三章 运输量和交通量发展预测---------------14 3-1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现状------------14 3-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9 3-3交通量预测--------------------------21 第四章 公路建设规模与标准------------------34 4-1建设规模----------------------------34 4-2技术标准----------------------------35 4-3改建原则----------------------------35 4-4主要工程设计说明--------------------35 第五章 建设条件----------------------------38 5-1沿线自然条件------------------------38
5-2天然材料的来源及运输条件------------39
5-3路线改造原则--------------------------40 5-4社会环境分析--------------------------40 5-5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1 5-6环境保护------------------------------42 第六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44 6-1投资概算------------------------------44 6-2概算结果------------------------------44 6-3资金筹措------------------------------44 第七章 建设安排及实施方案--------------------46 7-1工程施工条件--------------------------46 7-2工程特点------------------------------46 7-3工期安排------------------------------47 7-4工程招投标方案------------------------47 第八章 经济评价------------------------------48 8-1经济评价的方法和参数------------------48 8-2国民经济评价--------------------------49 第九章 主要问题与建议------------------------60 9-1主要问题及建议------------------------60
2
第一章 概述
1-1编制依据及背景
按照通乡油路建设要求,我局负责编制了《XXX县XXX公路
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是XXX县公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 1-2 研究范围
1、深入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的公路网现状及现有公路状况
及问题,尤其对XXX公路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2、收集XXX县历年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状况资料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进行“0D”交通量调查,分析研究XXX县国民经济和交通量发展趋势,预测项目远期公路交通量。 3、收集公路沿线地形资料,拟订和优化改建工程方案,充分征求XXX县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改建方案的意见,通过现场踏勘调查,依据公路交通量的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和节约工程投资的原则,提出改建工程的推荐方案、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4、估算工程量、工程投资。
5、进行项目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及借款偿还能力分析。
6、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 研究的主要结论
3
1-3-1建设理由
1、改建XXX公路,是满足客货运输量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
XXX公路全长5.48公里,是XXX县白坝乡及观音镇通往重庆市梁平县的交通出口,是经过乡镇辖区内物资集散的必经之路,在XXX县山前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XXX公路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公路等级低、基础差、坡陡弯急,路面狭窄,路线大多数地段属四级及等外级公路。尽管近年来XXX县强化了养护管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承载能力弱、通行能力低的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县地经济乃至附近地区地经济发展。
由于XXX县境内无铁路、通航河流和航空运输,所有工农业物资及人们生活必需品全部依靠公路运输,致使全县公路不堪重负,长期超负荷运行。作为XXX县山后地区通往梁平县唯一县级通道,XXX公路的现有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客货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必须加以改建,提高技术等级、扩大通行能力。
2、改建XXX公路,是加快XXX县山前地区资源开发的需要。XXX县物产丰富,矿产品资源众多。XXX县农产品及经济作物产量高、品种优,已形成粮食、苎麻、柑桔、油菜、茶叶、油桐、烟叶以及生猪禽肉生产基地。特产的苎麻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XXX县矿产资源以煤、天然气和石灰为主,储量十分丰
4
富。
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这些优质物产和矿产却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XXX县建成的一些矿产加工业,因运输不便,成本过高,无法正常生产,很多前来投资的企业厂商面对大竹的交通现状都望而却步。要加快XXX县100余万人民脱贫致富步伐,必须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构筑快速通道势在必行。 3、改建XXX公路,是改变XXX县山前地区经济落后面貌的需要。
XXX公路贯穿XXX县山前山后地区与重庆市梁平县相连,是XXX县连接重庆市梁平县的枢纽,是XXX县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象的直接体现。该公路覆盖面宽,受益面广,以白坝为起点,穿越观音镇与梁平县相连,直接受益人口8万余人。公路通过乡镇粮食、苎麻产量丰富、产业化农业密集,煤矿资源丰富。尽快建设好XXX公路,不但可以彻底改变XXX县山前地区公路交通的落后面貌,打通XXX县进出口通道,树立XXX县改革开放的新形象,而且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沿线厂矿企业及产业化农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XXX公路的改建还将促进沿线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
4、改建XXX公路,是加快地方公路建设,优化地方路网建设的需要。
2OOO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以公路交通
5
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XXX县的公路交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改造主干道、畅通进出口、构筑新骨架、形成配套网”的中长期公路交通发展战略,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以XXX公路改建为重点的公路交通建设,优化XXX县县乡路网的结构,提升地方路网的综合使用效益,以公路交通建设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3-2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回归分析与弹性系数相结合的办法,预测基年为2005年,预测特征年为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预测结果见下表。
单位:中型标准车 辆/日 表1-1
年 份 交通量 2005 541 2010 788 2015 931 2020 1588 2025 2140 1-3-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调查及预测分析,本路远景交通量为1241辆/日。公路改建起点是从XXX县白坝乡,经过观音镇,终点在观音镇与梁平县交界处。根据路段交通量和该区域公路规划,拟定全段采用山重三级标准、混合交通。改建等级定为山重三级,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0米,沥青表处路面,两侧各培植0.75米土路肩,设计行车时速为30公里/小时,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最大纵坡9%,其余附属设施及公路绿化等按GBM工程标准实施。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2,建设规模见表1-3。
6
主 要 工 程 数 量 表 表1-2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 程 项 目 路线长度 挖方 其中土方 石方 填方 软基处理 路面 小桥、涵洞 路肩 沿线设施 单 位 公里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平方米 米/道 公里 公里 数 量 5.48 20867 2087 18781 8629 1506 38360 86.4/10 5.48 5.48 备 注 主 要 技 术 指 标 表 表1-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指标名称 公路等级 计算行车速度 路基宽度 行车道宽度 最小平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最大纵坡 桥涵设计荷载 单位 公里/小时 米 米 米 米 米 % 技术指标 三级 30 7.5 6.0 30 15 15 9 公路Ⅱ级 备注 7
1-3-4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路线走向按照尽量利用原路改建的原则,基本保持原有路线,在保证线形顺适的前提下,对部分急弯地段施行改道新建。 1-3-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估算,主要依据交工发[1996]611号通知发布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和[1992]65号通知发布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以及交工发[1996]610号通知发布的《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进行编制,推荐方案估算投资金额325.7678万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59.4668万元。
XXX项目段改建工程费用概算表
项 次 一 1 2 3 二 1 2 工程或费用名称 第一部份:建筑安装工程费 路基 软基处理 路基挖方 路基填方 路面 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单 位 公路公里 公路公里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公路公里 平方米 平方米 数 量 5.48 5.48 1506 20867 8629 5.48 38360 38360 总金额 (元) 3257678 94245 各项费用比重% 216203 61416 605652 1033470 8
3 三 1 一 二 3cm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桥梁、涵洞 小桥、涵洞 第二部份: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 平方米 公路公里 米/座 公路公里 公路公里 公路公里 32880 5.48 86.4/10 5.48 5.48 5.48 842851 165725 165725 0 0 0 0 3257678 594467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 办工和生活用家具购置费 第三部份:其他基本建设费用 公路基本造价 平均每公里造价 人 工 和 主 要 材 料 数 量 表
序 号 1 2 3 4 5 项 目 人工 碎石 块石 水泥 沥青
单 位 工日 M3 M3 吨 吨 数 量 14052 22017 250 805 151 1-3-6 实施方案和工期安排
根据建设条件和资金筹集情况以及XXX县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本项目拟于2008年3月开工,2008年10月完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3月前完成XXX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设计
9
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在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完成路基工程、排水涵洞工程等。
第三阶段:在2OO8年6月至2008年10月,完成路面铺筑工程。
第四阶段:在2O08年10月至2O08年12月完成路线整形及路肩培植等附属设施工程。 1-3-7 经济评价
本项目属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由地方自筹及国家补助构成,项目经济评价只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本项目经济评价结果: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见表1-4,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见表1-5。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 表1-4
经济净现值 ENPV万元 325.8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 16.73
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 1.36 投资回收期 N年 14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指标表 表1-5
投资、效益 变动情况 经济效益费财务净现值 投资回收经济内部收用比FNPV万元 期N年 益率FIRR% FBCR(%) 910 10
效益降低l0%
1.22 16 15.36 效益增加10% 投资增加10% 投资降低l0% 投资增加lO%,效益降低1O% 1703 1478 725 1081 1.50 1.24 1.51 1.11 11 16 11 18 17.73 15.50 17.83 13.80 1-4 主要问题和建议
l、本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一般三级公路,混合交通,因此地方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公路用地和城镇建设规划,杜绝以路代市现象。
2、因建设资金紧缺,本公路绝大部分是原有公路改造,故经过地区沿线增加各种建筑物较多,为减少不必要的拆迁,下阶段测设时,应先控制地物后再确定路线,以使路线经济合理。 3、由于本路大部分路段利用原路基,在施工期间必然会对交通造成干扰,因此应作好施工组织,特别注意保证公路畅通,避免阻碍现有交通。
第二章 现有公路概况及问题
2-1 项目所在地综合交通运输网现状 一、XXX市综合运输网现状
XXX市综合运输体系主要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方式组成。 1、公路
11
由国道和省道组成主干线(国道210线、318线、省道广开路、城阿路、通宣路)。l999年XXX市公路总里程7161公里,按行政等级分为:国道367公里,省道464公里,县道2125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为:一级公路lO公里,二级公路408公里,三级公路176公,四级公路6036公里,等外公路531公里。公路运输是达州综合运输体系的主体,1999年客运周转量2O.53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6.63亿吨公里。 2、铁路
襄渝铁路纵贯XXX市,途经三县二市,境内全长2 8 9公里,达成路于1998年通车试营运,是达州联接省内外的进境运输大动脉,主要承担长途出境物资运输,随着达万(县)铁路2000年竣工,已建成新的纵贯全市东西干线,与南北向的襄渝铁路共同构成铁路的十字架网络。 3、水运
XXX市共有通航河流9条,分别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后河、中河、铁溪河、清溪河、林岗溪,基本上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为主干流的水路运输网络,流域覆盖全市四个县(市)。其中:渠江望溪口至洲河小河嘴162Km为国家IV级航道;洲河小河嘴至渠前河口52Km、林岗溪望江至林岗河口22Km、巴河三汇至黄毛溪95Km均为国家VII航道;另有通航水库14座。共有港口4个,即达县港、开江港、渠县港、三汇港。已初步形成以四个港为集散中心的水运交通枢纽。1999年全市水运运输
12
完成货运周转量O.36亿吨公里,完成客运周转量0.37亿人公里。
4、航空
达州河市机场正在按4C级机场改建,2002年复航,预计年旅客吞吐量18.22万人次,货物5000吨。届时航空运力将有大幅度的提升,随着航线的增加,将进一步缩短达州与成都、西安、武汉、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乃至国外的时间距离,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硬件。
5、其他运输形式
管道运输主要是天然气和小部分矿石管道运输。随着全区天然气发,管道运输会有所发展。 二、XXX县运输网现状
XXX县运输体系主要由公路运输体系组成。
公路由国道、省道和县道组成公路主干线:国道318线、省道218线共计111公里。目前,国、省、县、乡道总里程914.4公里,按行政等级分为:国道50公里、省道61公里、县道269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为:二级公路111公里、四级及其等外级公路803.4公里。县境内无铁路、通航水路、航空运输。
综上所述,XXX县的主要运输方式依靠公路运输,要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的优势,对道路等级及运输能力进行提升势在必行。
2-2 项目在公路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1、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
XXX公路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当时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公路等级低,达到四级及其以上标准的路段不到40%,大部分公路属于等外级公路,公路基础差,路面窄,路面均为泥结碎石路面。公路弯多而急,坡陡而多。符合标准的平曲线达到50%,最大纵坡达到13.5%,行车条件差,严重影响行车速度,车行速度仅能达到10公里左右,若走完全程需要1.5小时。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群众集资养护公路困难,致使近年公路路况急剧恶化,急需铺筑沥青路面。 2、本项目的地位和作用
公路运输是区域内唯一的运输方式。XXX公路贯穿白坝乡、观音镇全境,是两乡镇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是山后大镇观音镇连接重庆市梁平县的命脉,是两乡镇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象的直接体现。该公路覆盖面宽,受益面广,直接受益人口8万余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XXX县县乡路网建设滞后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XXX公路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现有路况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形象。为消除这一“瓶颈”,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建该公路势在必行。
第三章 运输量和交通量发展预测
14
3-1 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现状
本改建项目位于XXX市的XXX县境内,现对XXX市及XXX
县的社会经济情况简述如下: 3-1-1 XXX市 l、概况
XXX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素有“川东重镇”之称,地处大巴山、米仓山南麓,大部份属于盆周山地区域,北接巴中地区和陕西省的汉中、安康两地,南与广安地区接壤,东靠重庆市的梁平和垫江,西与南充市相连。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40’至l08。34’,北纬30。20’之间。幅员面积1659l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8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l7.6-18.1℃,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l2.0-1354.5毫米,1999年末总人口615.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52万人,占总人口的14.21%。
2、社会经济特征
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并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开发。 (1)矿产资源:XXX市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2 8种,其中煤矿、石灰石、天然气等储量大,分布广。其中钒矿储量59OO万吨,是四川省仅次于攀枝花市的钒矿产地,石灰石储量超过3O亿吨,白云石670亿吨,天然气储量超过3OOO亿立方米,硅石储量在1OOO万吨以上。
(2)生物资源:XXX市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区内
15
现有森林面积376.21万亩,以马尾松林为优势,约占6 5%,活立木蓄积量1649万立方米。位于XXX县铜锣山南段的白夹竹林,面积达16万亩,是全国白夹竹林面积最大的地区。区内还有珙桐、桫椤、岩柏、银杏等珍稀植物l7种,其中珙桐和桫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另有大鲵、白鹤等国家保护动物。 (3)水资源:境内主要河流有渠江、州河、巴河,水资源丰富,水资源蕴藏量251.3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量1l8.08万千瓦,可开发量41.10万千瓦。 3、国民经济的发展概况
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达州的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繁荣,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冶金、机电、纺织、食品、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地位基本确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达州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各事项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XXX市正在实现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的飞越。
工业:达州工业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规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近年来,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强化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机制,企业活力增强,运行质量提高。1999年工业总产值207.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68亿元,已初步形成以食品饮料、医药、建材、机电、纺织五大支柱产业。新达水泵系列、智强核桃粉、灯影牛肉、XXX县东柳醪糟、巴山雀舌等产品
16
已打入全国市场。
农业:达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达州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重点抓好粮食、畜禽、蚕桑、林果、苎麻、茶叶六大优质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999年全区蓄林牧渔业总产值113.95亿元。粮食总产量287.96万吨,油料13.71万吨,麻类2.55万吨,烟叶1.01万吨;林业生产不断发展,绿化造林、森林资源保护和病虫害防治进一步加强,1999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05亿元,森林覆盖率达29.3%;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1999年肉类产量52.24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2.70吨;渔业生产稳步发展,1999年水产品产量达3.68万吨。
人民生活: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长抓不懈,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3.1%左右,l999年XXX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4l80元,农民人均纯收1948元。
从总体上看,达州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纵向相比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各行各业与建国前、改革开放前相比,都得到了发展。但是从横向比较,达州在全国、乃至四川省内的经济实力较为低下。除农业项目的统计指标外,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省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传统农业色彩较重,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在“十五”期间,达州将坚持把
17
发展作为主题,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实行追赶型、跨越型发展,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城镇化五大战略,将达州建设成为四川省东部的交通枢纽,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川渝鄂陕结合部的经济强市。
3-1-2 XXX县
1、概况:
XXX县位于四川省东部、XXX市南部。东邻重庆市梁平、垫江,南邻广安地区邻水,西与广安市、渠县毗邻,北与达县接壤。县境幅员面积2075平方公里,辖63个乡镇、总人口103万人。 XXX县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为三山两槽,两槽形成山前地区和山后地区。土质以粘土、黄壤土为主。
XXX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8.1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6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0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1.7摄氏度,年无霜期315天。
XXX县矿产品主要有煤矿、石灰石,储量达1.63亿吨,天然气储量达6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发热量4OOO-6000大卡。石灰石品位96%以上,储量为148万吨。。
2、主要经济指标
18
XXX县是地处川东丘陵区的农业大县,在全市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XXX市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XXX市工业发展的重镇。按照“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由原料生产主导型向加工贸易主导型转变。本着“加强农业,大力振兴工业,相应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集中精力抓好农业基础工程和交通能源、科技、教育四个重点工程,初步形成纺织、丝绸、食品、机电、化工、冶金、建材等七大支柱和骨干企业。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68.5亿元。
3、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XXX县地处四川省东部、XXX市南部,与邻水、渠县、垫江、广安等市县毗邻,境内国道318线穿越县境50公里,省道218线穿越县境61公里。建国五十年来,陆续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截止2000年,全县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境内国、省、县、乡道公路总里程914.4余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客车。邮电通讯方便快捷,有直拨国际国内的程控电话,装机3万门以上,有漫游全国的无线寻呼系统和漫游世界的移动电话。加上区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生产门类基本齐全,先后建成化纤、机电、苎麻、棉纺、烟叶、油菜、生猪等l0余个商品基地,名优土特产品大竹醪糟享誉海内外。因此,XXX县经济将和全国经济一样,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态。
19
3-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l、趋势型经济预测
根据XXX市经济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XXX市将以“强化基础枢纽,兴农强工调结构,重城活商强辐射,改革开放促发展,科技创新富达州”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保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促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保证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XXX市建成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川东部的交通枢纽、川渝鄂陕结合部的经济中心、初步繁荣兴旺的中等城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达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步目标。
本研究收集项目影响区历年的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进行经济预测。模型如下: Yt+T=at+bt.T+ct.T2
其中:Yt+T-第t+T期的预测值 at、bt、ct-参数 预测步骤:
第一步:根据收集的历年经济指标求出第一次指数平滑值,以及第二、第三次指数平滑值;
第二步:求出参数at、bt、ct,并建立预测模型; 第三步:将“T”代入模型计算出第T期的预测值。 预测结果见下表
20
地预测模型 区 XXX市 XXX县 Yt-T=at-bt.T+ct.T2 a=0.3,at=103.1323,bt=7.9809,ct=0.2382 增长率(%) 2000-2005 2005-2010 2010-2020 2010-2020 7.46 6.61 5.51 4.65 Yt-T=at-bt.T+ct.T2 a=0.3,at=14.7312,bt=0.8970,ct=0.0244 6.05 5.59 4.87 4.24 2、诱增型经济预测
参考省内及地区其缝项目情况,结合本项目影响区域实际情况,确定诱系数2OO0年-2OO5车按6%,2O05年-2O25年按5%。
3-3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是对规划区域内公路交通量的发展水平所作出的科学估计。是公路布局、建设规划、技术标准、项目排序的主要恢据。
3-3-1交通量调查
XXX公路路段较长,经济发展和交通流量各有差距。因此须调查、收集最新交通量资料,确定其基年交通量。为此,XXX县交通局于2O05年6月连续三天进行了24小时交通量调查,地点是设于三个代表性的地方:第一个调查点是白坝乡、第二个调查点为观音煤矿、第三个调查点为观音镇。调查结果见表3-1、3-2、3-3。
白坝乡0D调查结果表 表3-1
21
车型分类 小型货车 大中型货车 小型客车 大中型客车 拖拉机 摩托车 合计 折算中型车 6月10目调查结果 6月11日调查结果 6月12日调查结果 69 218 79 191 86 35 679 555
29 232 75 191 79 29 638 520 92 225 78 191 72 32 691 562 22
观音煤厂0D调查结果表 表3-2
车型分类 小型货车 大中型货车 小型客车 大中型客车 拖拉机 摩托车 合计 折算中型车 6月10目调查结果 6月11日调查结果 6月12日调查结果 29 221 76 191 83 28 628 512 13 231 75 191 75 29 615 502 26 221 78 191 72 32 619 506 观音镇0D调查结果表 表3-3
车型分类 小型货车 大中型货车 小型客车 大中型客车 拖拉机 摩托车 合计 折算中型车 6月10目调查结果 6月11日调查结果 6月12日调查结果 50 173 56 189 88 26 580 473 28 190 56 189 83 22 565 461 47 196 56 189 75 25 584 476 3-3-2 基本考虑和预测方法
本项目主要影响区为XXX市,在川东北公路网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远景公路交通量的组成:
23
本项目交通量由趋势型交通量和诱增型交通量构成。趋势型交通量为现状道路的交通量,按照其历史资料和经济的相关关系,在经济发展预测的基础上预测的未来交通量。项目的建成将改善白坝乡、观音镇以及连接地,梁平县的交通条件,诱发潜在的交通需求,还将改善该区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因而将产生诱增型交通量。 二、预测年限及特征年:
根据交通部1988年8月发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及《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试行办法》第七条之规定,本项目预测年限为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2O年。预测特征年确定为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 三、预测方法: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依据《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试行办法》的要求,采用直接推算法预测公路远景交通量,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对XXX公路2005年度交通量观测调查资料的分析,确定基年(2005年)该公路交通量。
第二步:依据各项资料提供的公路交通量发展水平,结合近期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综合确定未来交通量的发展速度。
第三步:推算远景公路交通量。 3-3-3 趋势型交通量发生量的预测
24
一、基年(2005年)路段年均日交通量的推算
1、月、周、日交通量不均匀系数:月交通量不均匀系数ß1=0.9,周、日交通量不均匀系数ß2=0.9,抽样率à=l。
2、区域交通量特征分析,见表 ①平均吨(客)位
车型 平均吨(客)位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 小客 中客 大客 拖拉机 1.29 4.65 7.20 9.00 5.90 24.02 36.50 0.50 货车平均吨位:3.65 客车平均客位:23.75
②实载率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 小客 中客 大客 O.85 O.92 0.92 0.80 0.86 0.86 0.90 拖拉机 0.80 货车平均实载率:O.885 客车平均实载率:O.875
③各种车型的比例 客:货=20.99:79.01
车型 小货 中大货 l7.76 22.3 小客 中大客 拖拉机 18.53 11.64 7.44 9.34 9.55 12.02 摩托车 12.43 1.57 车型比例(%) 34.43 折算后 43.12 根据XXX县交通局所提供的交通量实际观测资料,经分析可
得基年(2005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分别为505辆/日(中型标准车)。
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25
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主要通过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即对各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全国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精神,参照《四川省XXX市公路网规划》以及XXX市、XXX县的“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产生。国内生产总值预测结果见下表:
年 份 GDP指标 XXX市 6.61 5.51 4.65 XXX县 5.59 4.87 4.24 2005—2010年 年均增长率(%) 2010—2020年 年均增长率(%) 2020—2025年 年均增长率(%)
三、远景交通发生量预测
常用的交通发生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弹性系数法等。根据本项目特点、历史统计资料情况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回归模型分析与弹性系数法相结合进行交通发生量的预测。 (一)交通量预测 1、回归模型分析
(1)对XXX县历年客运量Y1、货运量Y2与XXX县对应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1=115.883+l4.978X Rl=0.86
26
Y2=50.652+22.449X R2=O.9O 式中Yl一一客运量(万人) Y2一一货运量(万吨)
(2)对XXX县历年客运周转量Y3、货运周转量Y4与XXX县对应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3=5953.671+611.249X R3=O.89 Y4=6528.815+669.203X R4=O.86 式中Y3一一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Y4一-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
(3)对XXX市历年客运量Y5、客运周转量Y6、货运量Y7、货运周转量Y8与XXX市对应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5=212.206+63.959X R5=0.83 Y6=65.825+26.574X R6=O.85 Y7=-54285.9+2298.45X R7=O.9O Y8=-60920.8+2212.88X R8=O.95
式中Y5一一XXX市客运量(万人)
Y6一一XXX市货运量(万吨) Y7-一XXX市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Y8一一XXX市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
(4)将XXX市、XXX县预测确定的经济指标分别代入上面各公
27
式求得对应特征年度的Y1、Y2、Y3、Y4、Y5、Y6、Y7、Y8值,并计算出相应增长率见下表。
Y1 内 容 客运量 增长率 货运量 增长率 客运周转量 增长率 货运周转量 增长率 客运量 增长率 货运量 增长率 客运周转量 增长率 货运周转量 增长率 万人 % 万吨 % % 万吨公里 % 万人 % 万人公里 % 万吨 % 万吨公里 % 预 测 2005年 430 4.19 521 5236 18786 3.89 20577 3.89 10420 7.28 4175 7.61 312534 9.16 292243 9.52 2010年 529 4.2 699 5.2 22797 3.95 24969 3.94 14267 6.49 5774 6.7 450798 7.6 425360 7.8 202O年 780 3.97 1046 4.57 33059 3.79 36204 3.79 24248 5.45 9921 5.56 809466 6 770675 6.12 2025年 933 3.65 1276 4.05 39010 3.52 43047 3.52 30381 4.61 12469 4.68 1209870 4.93 982873 4.98 Y2 Y3 Y4 Y5 Y6 Y7 y8
2、弹性系数分析:
(1)、交通运输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互为因果关系,交通运输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交通运输。所以,我们通过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便可掌握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而弹性系数法就是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相互关系,确定未来年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弹性系数的定义如下;
28
弹性系数e=运输指标变化百分率/经济指标变化百分率 弹性系数按上式计算。 (2)、弹性系数的确定
XXX市、XXX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与客车、货车交通量增长率及客、货车运量作弹性系数分析,结果见下表。
XXX县弹性系数表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均增长率% 弹性系数11 年均增长率% 弹性系数I2 年均增长率% 弹性系数I3 年均增长率% 弹性系数I4 2000一2005 6.05 4.2O O.69 5.36 O.89 3.89 O.64 3.89 O.60 2005—2010 5.59 4.2O O.75 5.1O 0.91 3.95 O.71 3.94 O.7O 201O一202O 4.87 3.97 O.82 4.57 0.94 3.79 0.78 3.79 O.78 2020—2025 4.24 3.65 0.86 4.05 0.96 3.52 0.83 3.52 O.83 客运量Y1 货运量Y2 客运周转量Y3 货运周转量Y4
达 州 市 弹 性 系 数 表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0—2005 7.46 7.28 0,98 7.61 1.02 9.16 2005—201O 6.61 6.49 0.98 6.70 1.01 7.6O 2010—202O 5.51 5.45 0.99 5.56 1.Ol 6.03 202O一2025 4.65 4.61 O.99 4.68 1.01 4.93 客运量Y5 年均增长率% 弹性系数I5 年均增长率% 弹性系数I6 货运量Y6 客运周转量Y7 年均增长率% 29
弹性系数I7 货运周转量 年均增长率% Y8 弹性系数I 8 1.23 9.52 1.28 1.15 7.80 1.18 1.09 6.12 1.11 1.06 4.98 1.07 3、趋势型交通量增长率的确定 (1)回归分析结果
客运量Yl、Y5、客运周转量Y3、Y7:
2005年-201O年,分别为4.2%、6.5%、3.9 5%、7.6%,平均值为5.56%;
201O年-2020年,分别为3.97%、5.45%、3.79%、6.03%,平均值为4.81%;
2020年-2025年,分别为3.65%、4.61%、3.52%、4.93%,平均值为4.18%;
货运量Y2、Y6、货运周转量Y4、Y8:
2005年-20l0年,分别为5.1%、6.7%、3.94%、7.8%,平均值为5.89%;
201O年-2020年,分别为4.57%、5.56%、3.79%、6.12%,平均值为5.01%;
2020年-2025年,分别为4.05%、4.68%、3.52%、4.98%,平均值为4.31%; (2)弹性系数分析结果:
客运量I1、I5、客运周转量I3、I7:
2005年-2010年,分别为0.75、O.98、0.71、1.15,平均值
30
为0.90;
2010年-2020年,分别为0.82、1.0l、0.78、1.09,平均值为O.93;
2020年-2025年,分别为0.86、O.99、0.83、1.06,平均值为0.94;
货运量I2、I6、货运周转量I4、I8:
2005年-201O年,分别为0.91、1.01、O.7、1.1 8,平均值为0.95;
2010年-2020年,分别为0.94、1.01、0.78、1.11,平均值为O.96;
2020年-2025年,分别为0.96、1.01、O.8 3、1.07,平均值为0.97。
从两种模式不同数据的组合分析结果,经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本项目根据客、货车交通量和客、货车运输量回归分析的平均值,参照对应年段的弹性系数分析结果,充分考虑通行环境条件的具体情况,客、货车增长速度应作适当调整的原则,调整本项目交通量增长率见下表。
未来交通量增长率
2000一20052005—2010201O一202O202O一2025年 7.26 6.20 年 5.3O 5.60 31
年 4.68 4.85 年 4.08 4.21 客车增长率% 货车增长率%
根据上述模型的计算值,参照《1991-2020年四川省公路、
水运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调整确定交通弹性系数,同时考虑到XXX县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路网的不断完善,未来货、客车交通出行量弹性系数估计值见下表:
32
年 份 2000——2005 2005——2010 2010——2020 2020——2025 货车弹性系数 1.2O 0.95 O.96 O.96 客车弹性系数 1.O3 1.00 O.99 0.99 根据XXX县未来经济发展预测及各时期弹性系数,发展实
际,计算并调整趋势型交通增长率。 4、诱增型交通量增长率的确定
诱增型交通量按确定的诱增系数推算,即以趋势型交通量为基础,分年度乘以诱增系数,从而获得诱增型交通量。根据经济预测确定的诱增系数为:2000年-2005年为4%,2005年-2025年为3%。
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辆/日(中型标准车)
客车(折算中型车) 趋势 诱增 货车(折算中型车) 趋势 诱增 交通量 交通量 218 325 392 703 1014 33
合计 折算 中型车 541 788 931 1588 2140 备 注 交通量 交通量 2005年 201O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小计 小计 245 350 407 686 880 15 26 34 43 52 261 376 441 729 932 63 87 98 156 193 281 411 490 859 1208 设计年限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全路段2015年交通量为931(中型标准车辆/日), 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
规定,全路段应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3OKM/h。
XXX市社会经济概况统计表 表3-4
土地面积 人口 年份 总面积 耕地 万人 平方公里 万公顷 16648 16648 16648 16648 16648 16648 16548 16591 16591 16591 3209 3198 3187 3143 3132 3121 3127 3108 3103 3079 590 593 595 597 599 618 亿元 40.19 44.62 52.46 亿元 69.35 20.66 10.51 9.02 685 754 883 产总值 总产 业亿元 业亿元 业亿元 值元 额亿元 16.38 18.11 19.03 20.17 27.05 36.27 43.52 50.79 55.67 57.42 国内生 工农业 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人均产品零售况社会消费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76.93 21.95 12.26 10.41 89.41 24.54 15.54 12.38 62.73 118.74 26.80 21.62 14.31 1054 94.75 128.23 43.59 30.66 20.51 1586 119.9 137.68 53.13 39.76 27.01 1996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06 146.77 182.16 64.09 50.01 32.67 2428 610 170.07 199.58 71.34 62.69 36.04 2795 613 173.63 299.94 72.69 63.36 37.58 2838 616 176.64 341.51 72.59 63.15 40.90 2875 XXX县社会经济概况统计表 表3-5
年份 人口 (万人) 国内生 产总值 亿元 工农业 总产值 亿元 第一 产业 亿元 第二 产业 亿元 第三 产业 亿元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 亿元 1990 1991
99.05 99.25 7.05 7.81 l3.77 14.92 34
4.28 4.3 8 1.24 1.7l 1.52 1.71 2.89 2.96 1992 99.51 8.80 9.89 l 4.04 18.05 22.21 25.7 26.56 26.92 l5.68 17.23 19.42 24.13 27.58 31.88 35.18 38.39 4.61 4.27 7.1O 8.34 10.64 12.68 13.11 12.92 2.15 2.77 3.43 5.07 6.43 7.98 7.64 7.74 2.04 235 3.50 4.54 5.14 5.02 5.82 5.26 3.13 3.58 4.36 5.22 5.94 6.83 7.97 8.61 1993 100.03 1994 1995 1996 1997 100.1 100.09 100.52 101.3 1998 101.85 1999
102.2 XXX市主要运输指标表表3-6
客运量 年份 (万人)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4303 3096 3857 3204 1358 5423 5246 4475 6881 7783 1577 1526 1106 1195 1580 1980 2114 2090 2275 3224 货运量(万吨) (万人公里) 67599 65523 69168 63586 115475 129775 105556 120680 185942 205300 (吨公里) 55358 54670 37118 54242 102563 120990 131809 124739 154240 164300 客运周转量 货运周转量 35
XXX县主要运输指标表 表3-7
客运量 年份 (万人)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96.32 232.85 264.13 295.47 297.70 300.27 209.8 316.75 296.92 249.43 (万吨) 203 227 278 304 309 312 316 327 335 415 (万人公里) 10189.2 11903.7 12017.19 12283.11 12392.03 12543.21 13056.77 13158.19 14215.91 16377 (吨公里) 10527 11096 13217 14429 14892 15011 15114 15209 15311 15586 货运量 客运周转量 货运周转量
第四章 公路建设规模与标准
4-1 建设规模
根据交通量发展预测结果,(见表4-1),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JTJOO1-97)规定,本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指标,计算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主要工程数量见表4-2、4-3、4-4、4-5、4-6。
36
单位:中型标准车 辆/日 表4-1 年份 数量
2005年 541 201O年 788 2015年 931 4-2 技术标准
见XXX县XXX公路改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4-6。 4-3 改建原则
1、沿原有公路改建;
2、公路穿越场镇地段,尽量绕避场镇,另辟新线; 3、重丘区三级中限指标取用,微丘区按上限标准取用,特别困难地段基本达到下限要求。 4-4 主要工程设计说明
一、路基工程
路基宽度:根据本路线的实际情况,路基宽度7.5米,车行道宽6.0米.两侧各设0.75米的路肩。
路堤设计:路堤边坡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比采用1:1.5,边坡高大于8米时,8米以上按1:1.5,8米处设置宽1.5米的边坡平台,以下边坡为1:1.75,填方高度大于20米时另作设计。
路堑设计:根据沿线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拟定本路段挖方路堑边坡坡比为1:0.5-1:0.75。
二、路面工程
37
全线路面拟采用3cm沥青表处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填隙碎石。
三、桥梁涵洞
全线共有小桥涵洞10道,计86.4米。
路基土石方数量估算表 表4-2
序号 1 2 3 项目名称 挖方 其中:土方 石方 填方 软基处理 单位 m3 m3 m3 m3 m3 K0-K5+480 20867 备 注 2088 18779 8629 1506 路面工程数量估算表 表4-3
序号 1 2 3 项目名称 沥青表处面层 2O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 单位 M2 M2 M2 K0-K5+480 32880 38360 38360 备 注 涵洞工程数量表 表4-4
孔数及跨径 路段 结构类型 孔一米 KO-K14 KO-K14 合 计
工程量 道数 8 2 10 长度(米) 69.3 17.1 86.4 石盖板 石拱涵 1-0.75 1-3.5 38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4—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程项目 路线长度 挖方 其中土方 石方 填方 软基处理 路面 小桥涵洞 路肩培植 沿线设施 单位 公里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平方米 米/道 公里 公里 数量 5.48 20867 2088 18779 8629 1506 38360 86.4/10 5.48 5.48 备注
主 要 技 术 指 标 表 表4-6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指标名称 公路等级 计算行车速度 路基宽度 行车道宽度 最小平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最大纵坡 桥涵设计荷载 单位 公里/小时 米 米 米 米 米 % 技术指标 三级 30 7.5 6.0 30 15 15 9 公路Ⅱ级 备注
39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方案选择
5-1沿线自然条件
5-1-1自然地理及自然条件
l、地形地貌
XXX县地处四川省东部、XXX市南部,幅员面积2075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北段。
XXX县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三山两槽(三山: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两槽形成山前地区和山后地区)。土质以粘土、黄壤土为主。岩质表层主要以石灰岩、泥灰岩、页岩、泥岩为主,地下水丰富。 2、气候、气象
XXX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8.1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6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一2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1.7摄氏度,年无霜期315天。 3、水文地质
本路段大气降水年均在1100毫米以上,雨季集中在5~l0月份,12月至次年3月为少雨多旱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完全受大气降水控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多年平均全年大于O.1毫米的雨日有140天,雨量比较充足。
岩层裂隙水:砂岩和泥岩透水性弱,岩层的构造和风化程度
40
决定其水文地质规律。张性断裂带和风化裂隙带,是该地层单位主要含水带,其流量大小随裂带、裂隙带的规模大小而异。 水质:沿线路旁水井多,水质据有关资料称:一般地下水属于矿化的HC03-Ca+Mg型水。呈中性或弱碱性水,无腐蚀性,可供生活用水。 4、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分”,XXX县地震为VI度,近代历史上未发生过大的地震,因此建筑物可不考虑设防。 5-1-2 工程地质条件
1、有利条件:测区位于铜锣山北侧,均为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不等厚互层,绝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地层单一,覆盖层薄,对工程施工有利。 2、不良地质现象
沿线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岩崩和边坡坍塌。
岩崩原因:一是砂岩构造结构节理发育,岩层被切割成块状,失去稳定;二是地层关系,砂岩推动支撑;三是山顶树木的根锲作用,使节理不断扩大和加深;四是受大气降水影响。 边坡坍塌的主要原因:一是挡墙基础未放在基岩上;二是挡墙基脚受水流冲刷,基础被掏空;三是路基压实度不够,从而由陷落-开裂-暴雨随裂缝灌入软化-塌方。 5-2 天然材料的来源及运输条件
砂石:沿线砂岩裸露面广,钙质砂岩多,一般可作支挡结构
41
和排水及防护工程。
砂:工程用砂方便,茅家河段砂量丰富,取砂方便,运输也方便,完全可以满足公路建设需要。
水泥:工程用水泥可采用苦竹水泥厂水泥,运输方便(通过318线运输)运距近。
粉煤灰:由XXX县火电厂可满足供应,汽车运输方便,可作路面稳定材料。
水:施工用水以河、渠为主,工程用水方便。 5-3 路线改造原则
XXX县XXX公路里程5.48公里,路线起点位于白坝乡与观音
镇交界处,路线终点位于观音镇与梁平县交界处。
该公路平面线形上大量存在坡陡、弯急、视距差的情况。由于公路落后,阻碍了该路沿线乡镇的经济发展,目前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对该公路改建基本原则是:1、原有公路进行改建;2、在取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指标上,对施工特别困难的取用山重三级下限标准。 5-4社会环境分析
5-4-1 沿线村镇居民点、建筑构造物、农业布局对公路选线制约程度和征用带来的难度。
1、拟改建公路,原则上利用老路,路线经过场镇,为有利于沿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在全线勘测过程中,充分听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在不增加公路里程、工程数量和投资
42
的原则下,使本工程路线布设尽量与城镇规划一致,根据地方政府规划一致的前提下,拆除部分建筑物。
2、沿线排灌、堰渠不多,个别地段因需要而侵占沟渠,在公路施工前应先行赔偿修复,以确保农田灌溉。 5-4-2本公路与附近公路的衔接情况
本公路为混合交通,与原有公路、机耕道均系平面交叉。 5-5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5-5-1 沿线自然环境概要 l、气候环境
XXX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较多,日照充分。平均气温18.1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6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8.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1.7摄氏度,年无霜期315天。
本路段大气降水年均在11O0毫米以上,雨季集中在5-1O月份,l2月至次年3月为少雨多旱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完全受大气降水控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多年平均全年大于O.1毫米的雨日有140天,雨量比较充足。 主要灾害天气是伏旱、暴雨和冰雹等。 2、农田环境
路线经过地段为中丘地形,丘体上一般山地和旱地,冲沟中为水田。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土豆。经济作物有苎麻、青麻、柑橘、油菜。水源条件较好,粮食产量基本稳定。
43
3、自然林地
项目地区主要为农耕区,人口居住集中,前院后坝有部分竹林、果木,林地很少,地形破碎,横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4、矿产资源
XXX县矿产品主要有煤矿、石灰石,储量达1.63亿吨,天然气储量达6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发热量4OOO-6000大卡。石灰石品位96%以上,储量为148万吨。 5-6 环境保护
5-6-1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交通环保工作回顾
XXX县交通事业在县委、县政府和市交通局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全县交通系统干群的辛勤劳动,开拓进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管理圆满完成了“十五”目标,使交通环保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条件和环保条件。
5-6-2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XXX县实际情况,对XXX公路提出改建环保目标:达到畅、洁、绿、美的要求,优化交通运输环境。 5-6-3环境保护措施
把环境保护和绿化工程项目列入建设工程计划组织同步实施,建立健全工程实施环保奖惩制度。 5-6-4解决重点环境问题
44
1、对植被破坏的重点地段,砌筑防护挡墙,植树种草,稳定植被,保持水土。
2、全线实施路面黑化,减少汽车行驶中的扬尘,做到养护不取土。
3、沥青油库的沥青升温,改变过去用柴煤油烟熏火烤的方式,采用导热油升温,大大减少空气、环境污染。
4、改善路基路面,提高车速,减少废气排放,可减少汽车行驶途中的噪声及空气污染。
5、营造绿化带、植树、植草皮,提供既绿又美的运输环境。
45
第六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6-1 投资概算
一、编制依据
1、指标:按交通部工发(1992)65号文颁发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进行编制。
2、费率及计算方法:按交公路发(1996)612号通知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规定执行。费率按三级施工企业取费。
3、人工及材料单价:人工工资单价根据四川省交通厅(97)川交函建字第891号“关于印发《执行交通部(96)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四川省补充规定》的通知”规定,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人工工资单价五类区,确定本工程人工工资单价为15.87元/工日。材料单价主要参照市场价。 6-2 概算结果
该项目投资概算总金额为325.7678万元,概算主要成果见
表6-1,6-2。 6-3 资金筹措
由于改建工程投资额大,因此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
筹集建设资金。本项目已列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XXX县交通局、
46
乡镇人民政府将自筹下差部分资金以完成该项目的建设。
XXX项目段改建工程费用概算表
项 次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一 二 工程或费用名称 第一部份:建筑安装工程费 路基 软基处理 路基挖方 路基填方 路面 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cm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桥梁、涵洞 小桥、涵洞 第二部份: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 单 位 公路公里 公路公里 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公路公里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公路公里 米/座 公路公里 数 量 5.48 5.48 1506 20867 8629 5.48 38360 38360 32880 5.48 86.4/10 5.48 总金额 (元) 3257678 94245 各项费用比重% 216203 61416 605652 1033470 842851 165725 165725 0 0 0 0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 办工和生活用家具购置费 第三部份:其他基本建设费用 47
公路基本造价 平均每公里造价 公路公里 公路公里 5.48 5.48 3257678 594467 人 工 和 主 要 材 料 数 量 表
序 号 1 2 3 4 5 项 目 人工 碎石 块石 水泥 沥青
单 位 工日 M3 M3 吨 吨 数 量 14052 22017 250 805 151 第七章 建设安排及实施方案
7-1 工程施工条件
XXX县XXX公路改建工程位于四川省东部,XXX市南部。局
部地段地势起伏较大,设计时应对沿线地质情况作必要的钻探,避免出现病害段。同时,施工时应注意做好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工作。
沿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降雨主要集中在5—1 0月。场镇地段人口分布较集中,施工用水及饮用水方便。筑路所需砂石、碎石、石灰等均可在沿线或附近地区
48
采集、采购,汽车运输也较方便。 7-2 工程特点
本改造路段是XXX县山前地区的重要交通走廊,也是沿线群
众的致富路,对调整沿线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深地区间横向经济联系有极大促进作用。项目局部地段地形较复杂,工程投资额大,应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7-3 工期安排
根据建设条件和资金筹集情况以及XXX县县委、县政府的
要求,本项目拟于2008年3月开工,2008年10月完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3月前完成XXX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设计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在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完成路基工程、排水涵洞工程等。
第三阶段:在2OO8年6月至2008年10月,完成路面铺筑工程。
第四阶段:在2O08年10月至2O08年12月完成路线整形及路肩培植等附属设施工程。 7-4 工程招投标方案
1、由地方政府按有关法规尽早落实项目业主,由其对本项目的质量、工期、资金、协调等工作统一安排部署。
2、由于本项目建设里程中长,实施中可分为2个合同段,进
49
行招标。招标工作应由项目业主严格按照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实施。
(1)严格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剔除不够资质的单位。 (2)规范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组织评标专家组,对投标书从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查,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用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评标方式来确定施工单位。
(3)做好招投标中的廉政工作,可由纪委、监察、检查、公证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杜绝工程招投标中的行贿受贿现象。
3、工程建设中,业主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杜绝层层转包、分包现象。并建立健全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对工程监理实行招投标,做好本项目的监督、监理工作。
第八章 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财务分析和贷款偿还能力析。
8-1 经济评价的方法和参数
一、本项目的经济评价按照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
济评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4月7日,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及交通部发布《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1988年8月9日)
50
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期及主要参数
本项目拟于2008年3月开工,2008年12月竣工,建设期为10个月,评价计算期24年。国民经济评价折现率采用社会折现率为12%,财务折现按投资综合利率为3.16%。
三、费用概算
公路改建费用为325.7678万元,路线建设里程长5.48公里。 四、公路建设费用来源及利率
本项目建设资金由XXX县政府及XXX县交通局自筹106.5678万元,申请上级补助219.2万元。 8-2 国民经济评价
一、费用的调整和确定
1、建设费用的调整仅对项目投入物的主要原材料、人工费、予以调整,剔除税金、利息和物价上涨等费用。
(1)主要材料费用的调整
本项目所需的钢材、木材、沥青按外贸货物调整;水泥则按非外贸物调整。
钢材、木材和沥青的影子价格为口岸价格加贸易费用再加长途运输,水泥的影子价格等于出厂价乘以换算系数加贸易费用和运费。贸易费用率为6%,货运影子价格换算系数:铁路1.84、公路1.26、内河2.0。影子汇率用国家外汇牌价8.3乘以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8。
51
主要材料价格调整结果见表8-l
主 要 材 料 影 子 价 格 表 表8-1
材料名称 口岸价或分解成本 运费影子价格 贸易费用率 元/吨(m3) 910 1258 3065 5652 4150 240 元/吨(m3) 163 133 133 133 220 48 % 6 6 6 6 6 6 影子价格 元/吨(m3) 1073 1391 3198 5785 4375 288 原木 锯材 钢材 高强钢丝 石油沥青 水泥
(2)人工费用的调整
根据项目建设特点,按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规定的原则进行调整,确定70%的人工影子工资的换算系数为O.5,30%的人工按技工考虑,其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调整后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O.65。
(3)土地费用的调整
土地是一项特殊投入物,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土地影子费用包括拟建项目占用土地而使国民经济为此放弃的效益,即土地机会成本以及国民经济为该项目占有土地而新增的资源消耗费用。
①土地机会成本
土地机会成本计算公式如下:Oc=NB。(1+g)t+11-(1+g)n(1+i)-n
52
i-g
式中:OC----土地机会成本
n-----项目占用土地的期限,一般为项目评价年限 t-----基年距项目开工年数
g-----土地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的年平均净效益增长率 i-----社会折现率
NB。---基年地的“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的单位面积年净
效益根据调查,本项目沿线耕地多种植两季,旱地以生产小麦为主,平均亩产246公斤,水田以生产水稻为主,平均亩产380公斤,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水稻和小麦的口岸分别为l80美元/吨和133美元/吨,生产成本以其影子价格的40%计。
水稻确定为出口产口,其产地影子价格为口岸价减去贸易费用和运输费用:
口岸价折合人民币:l 8 O美元/吨*8.3O*1.08=1613.5(元/吨)运输费用:27.0*1.84+l.89*1.26=73.5(元/吨) 水稻的影子价格:1613.5/1.06-73.5=1448.7(元/吨) 小麦确定为进口产品,其产地影子价格为口岸价加贸易费用和运输费用:
133*8.03*1.08*1.06+73.5=1337.2(元/吨) 生产每吨小麦和水稻的净效益分别为: 小麦:1337.2-1337.2*4O%=802(元/吨) 水稻:1448.7-1448.7*4O%=869(元/吨)
53
每亩水田和旱地的净效益(水田按每年生产一季水稻和水麦,旱地按生产一季小麦和其它作物,其他作物的净效益同每亩小麦净效益计)。
水田:869*0.380+802*0.246=528(元/亩) 旱地:802*O.246+802*0.246=395(元/亩) 每亩水田的机会成本:
0C=528*(1+0.02)H1+11-(1+0.02)23 (1+0.12)-23=4789(元/亩)
0.12-O.02
每亩旱地的机会成本:
OC=395*(1+0.02)1+11-(1+0.02)23 (1+0.12)-23=3528(元/亩)
0.12-O.02
②新增资源消耗费用
按“方法与参数”的规定,采用估算资料的房屋拆迂费用乘房屋建筑工程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1,换算影子价格的房屋拆迁费用。
(4)公路养护及营运管理费用的调整
公路养护费用及营运管理费按5万元/年*公里,年递增率3.0%计算。公路的大修费用按11O万元/公里计算,每10年大修一次。
公路养护和大修费用的调整,以公路建设费用的总体调整比例进行调整。计算结果见表8-8。
二、经济费用
54
建设项目经济费用调整,建设费用分年度使用计划见表8—2。
三、效益计算
效益计算按“有”、“无”此项目时的公路运输成本的差额进行计算。
1、运输成本的确定参照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制《公路技术经济指标》及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按本项目中水同等级公路,在评价年度内相应交通量时的行车速度对应的单位运输成本。计算公路如下:
RC=501.3328-12.3304V+0.1O198V2(元/千吨公里) 式中:RC---评价年度内相应交通量的单位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
V----平均行车速度(公里/小时),按下面公式计算: 二级公路 v=156.7* 1
N0.691
三级公路 v=99.1* 1 N0.1323
四级公路 v=70.5* 1 N0.0988 式中:N---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昼夜)
由于上述模型是根据1950年-l985年统计资料拟合的,其计算值明显偏小,根据交通厅的统计资料,近几年汽车运输成本比1985年有较大增长。为此,对汽车运输成本模型计算值进行修正,即将各级公路汽车运输成本的模型计算值乘以2.5。
55
2、效益计算
本项目仅计算公路使用者的直接经济效益,即:公路晋级效益、缩短里程效益、节约旅客、货物在途时间的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1)公路晋级效益: Bj=(Cw-CY)*Q.K
Bj---公路因提高等级导致客、货运输成本降低的金额(万元)
CW---无此项目时,原路的客、货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 Cy ---新建公路的客、货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 Q.K---新建公路评价年度内客、货运输周转量(千万吨公里)
(2)减少拥挤所产生的效益 By=(Cw-Cy)* Q.K By---减少拥挤的效益(万元)
Cw---无此项目时,原路的客、货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 Cv---有此项目后,使原路减少拥挤相应的客、货运输成本(元/千万吨公里)
Q.K---老路剩余的客、货物周转量(千万吨公里) (3)缩短里程产生效益 Bd= CW*Qdk
Bd---公路新建缩短里程而降低的客、货运输成本
56
CW --- 无此项目时原路的运输成本 Qdk ---公路缩短里程上的客、货周转量 (4)旅客节约在途时问的效益(万元) Bsk= IC*Q.k*T/(16*365*L)
Bsk---旅客节约在途时间的效益(万元) Ic---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Q.k---新建公路的货物周转量(万人公里) T---全程节约小时数(小时) L---公路里程全长(公里) I---社会折现率(%)
效益计算结果见表8-3,国民经济效益汇总见表8-4。 三、国民经济评价计算
l、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有: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投资回收期N。经计算各项评价指标见表8-5,计算过程见表8-6。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 表8-5
经济净现值 ENPV(万元) 325.8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效益费用比 投资回收期 EIRR(%) 16.73 EBCR 1.36 N年 14 从上表可知,本项目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12%,经济净现值大于O,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投资回收期小于计算
57
期,说明本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较好,项目可行。
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8-7。从敏感性分析看,交通量的变化对方案评价指标影响大于建设投资。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指标表 表8-7
经济净现值 经济内部 经济效益投资回 投资、收益变动情况 ENPV (万元) 效益降低10% 效益增加10% 投资增加10% 投资降低10% 投资增加10%,效益降低10% 910 1703 1478 725 1081 收益率 EIRR(%) 1.22 1.50 1.24 1.51 1.11 费用比 EBCR 16 11 16 11 18 收期 N年 15.36 17.73 15.50 17.83 13.80 8-4 评价结论
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看,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12%,经济净现值大于O,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是,投资回收期小于计算期,说明本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较好,项目可行。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效益降低l0%,或投资提高l0%,或效益增加lO%,或投资减少10%,即使效益降低l0%的同时,投资增加10%时,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12%,经济净现值大于O,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投资回收期小于计算期,说
58
明该项目在国民经济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晋级效益计算表
新路周转量老路成本评价 老路交通量新路交通量(千万吨公(元/千吨公(元/千吨公年度 (辆/日) (辆/日) 里)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5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541 602 662 723 788 835 881 930 1023 1117 1210 1302 1396 1489 1590 541 602 662 723 788 835 881 930 1023 1117 1210 1303 1396 1490 1589 6.71 7.37 8.14 8.80 9.68 10.12 10.78 11.33 12.43 13.64 14.75 15.96 17.06 18.16 19.37 里) 91.33 91.66 92.10 92.54 92.98 93.42 93.75 94.08 94.52 94.85 95.29 95.62 95.95 96.39 96.72 里) 72.85 73.40 74.06 74.83 75.49 76.04 76.70 77.25 77.69 78.46 79.01 79.67 80.22 80.88 81.43 公里) 18.38 18.27 18.05 17.72 17.50 17.39 17.06 16.95 16.73 16.40 16.29 15.96 15.85 15.52 15.41 (万元) 110.04 122.14 133.15 141.95 152.95 160.66 166.16 173.86 189.27 202.47 218.98 231.08 245.39 256.39 270.69 (元/千吨 效益 新路成本成本差 晋级 59
2025 2140 2139 26.19 97.71 83.08 14.64 346.62 缩短里程效益表
评价 年度 老路交通量(辆/日) 缩短里程上的 周转量 (千万吨公里) 0.119 0.138 0.161 0.186 0.212 0.238 0.261 0.292 0.335 0.381 0.434 0.491 0.556 0.613 0.687 0.964 0.119 0.138 0.161 0.186 0.212 0.238 0.261 0.292 0.335 0.381 0.434 0.491 0.556 0.613 0.687 0.964 老路成本 (元/千吨公里) 效益 (万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5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5 541 602 662 723 788 835 881 930 1023 1117 1210 1302 1396 1489 1590 2140 91.33 102.34 112.24 123.24 135.35 144.15 152.95 161.76 178.26 195.87 212.37 229.98 247.59 265.19 283.90 382.93 7.70 11.00 13.20 17.61 22.01 26.41 30.81 36.31 46.22 60.52 73.73 91.33 107.84 133.15 158.46 303.71 货物节约在途时间效益表
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