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本剧走进课堂

来源:九壹网
课本剧走进课堂

课本剧走进课堂新课标指出改变过多的内容理解、分析,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转向,向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转向。并且鼓励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强调老师发挥创造性,灵活多样的教学。

语言积累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所以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尝试运用 。教师要设计出能够让学生 尝试运用 的合乎课文要求的作业形式。课本剧就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作业形式。

《景阳冈》一文描写了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层次清楚,语言简练,学生乐于表演。下面简单谈谈这个课本剧的编演过程。

一、编剧,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演,必须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景物的描写、必要的旁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整理,适当加入细节描写衬托人物性格,这就是编剧。学生将书本上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转化为适合表演的口语化语言,这是课本剧成功表演的前提。

课文《景阳冈》篇幅较长,可分为三个部分:二劝武松、武松打虎、喜迎武松。学生在编剧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与教师一起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课文,体会字词含义,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不断加深认识,为成功表演奠定了基础。课本剧的编写不同于原创剧本,它必须遵从课文的原意,不能擅自改变课文主题。课本剧编好了,可在排练中对各处细节作多次修改,使剧中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

二、排练,让学生在 动 中发展

排练是演好课本剧的关键,也比较复杂,包括人物角色、服装道具、背景设计等多方面的准备。

在角色分配时,好多学生争着演武松,甚至包括女生。面对着这一双双充满期待、渴求的眼睛,我的感觉不是为难,而是感动:我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一颗颗热情的心呢?于是,排练的过程中又多了一个 前奏 公平竞争角色。武松的扮演者们在又一次理解课文之后,个个施展浑身解数一比高低。最后决定由吴峥春出演武松,因为他表演自然,动作到位,语言豪放。老虎则由沈肖波来扮演,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后来经过班干部及其他同学的一番动员,沈肖才欣然同意。这虽然只是排练前的两段小插曲,但让学生在公平竞争、自由选择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真正的排练要依靠小演员的热情投入和小观众的及时指正、补充。在这一反复操作的过程中,虽然表演的只是少数人,但主动参与的却是全班61人。大家集思广益,纷纷提出修改意见,甚至有人提出借《水浒传》的碟片来看一看,沈肖波等学生把镇上所有的VCD店找了个遍,虽然一无所获,但其中蕴含的热情的确令人感动。

为了演好武松 酒量过人 这一特点,同学们觉得从正面演好武松似乎还不够,还应该有其他客官反衬,于是又加入了原先没有写进剧本中的四位客官,其中一位因不胜酒力而东倒西歪,令人捧腹。诸如此类的修改还有多处,学生修改时兴趣盎然,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这在平常的作文课中是很少见到的。排练过程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反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61个学生人人俨然演员,真正融入了课本剧的排练之中。

三、表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上台表演是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入情入境,演出了各自的水平。当演到 武松打虎 一段时,台下观众个个屏息凝视。老虎吼声如雷,一扑,一揪,一剪;武松虽然酒性发作,但仍身轻如燕,连着是三闪。直看到武松抓住老虎顶花皮按下地去使劲打时,人们才松了口气。

我在台侧也被学生们的真情演绎感动了,他们演得恰到好处。通过读课文,读《水浒传》,演出了酒时惊人、胆识过人的梁山好汉 武松,演出了好言相劝的店小二,演出了虽然凶猛但仍丧身于武松拳脚之下的老虎 掌声过后, 尝试运用 课文语言的过程已经初步成功,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我相信,他们已经由衷喜欢上了 课本剧 这种作业形式,这种作业已经成为学生的内心需要了,根本不是什么负担。

四、评价,让学生不断地完善 自我

活动目标教学强调的是在评价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下结论;评价的结论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就应该鼓励;评价应以发展为根本,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应该鼓励。

课本剧表演后,要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努力创设教师、个体、小组、群体评价学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总结了经验,又知道了不足,为以后更加成功地编演课本剧提供了一面镜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