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
学院
动物生物学期中论文
无脊椎动物中系统的结构
姓 名: 赤西烨夜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生态
摘要:
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总数多于脊椎动物,身体的结构也明显的较脊椎动物更多样化。无脊椎动物种类多样,一方面是它们机构上的多样化;同时结构上的转变也反映了动物在进化上的必然规律。
一、无脊椎动物的体制和分节 (一)无脊椎动物的体制分类:
体制:即动物体的大体形式
原生动物体制:变形虫: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份,称之为无对称形,属无轴形态;放射虫、太阳虫、团藻: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相等的对称面,这些球形的原生漂浮动物,称为球形对称;草履虫称之为双侧对称。
多孔动物、腔肠动物(及侧生、中生)大体上为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央轴有许多切面能够把身体分成相等的部份;海葵的身体已由辐射对称过渡到两辐对称:海葵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称为两辐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生活方式从固着、漂浮演化成爬行方式或游泳,身体呈双侧对称。由上可知,体制是从无对称-
球形对称-两辐对称-双侧对称的进展线路。
无脊椎动物的体制分为:球形辐射对称,辐射对称,双侧对称。这些多样化的形状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进程和多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球形辐射对称适应于悬浮在水中;辐射对称适应于固着在水中;双侧对称是动物从水中到陆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双侧对称适应于爬行生活。 (二)分节:
体制对称的另一种特殊形式是躯体分节;身体分节或分部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无脊椎动物的躯体由不分节(腔肠动物、多孔动物)—分节,分节又分为原始分节(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异律分节(节肢动物)。 二、 胚层分类
无胚层:原生动物;两胚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三胚层:扁形动物以上 三、 体壁和骨骼 (一)体壁
动物的体壁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担负必然的功能。
单细胞动物的体壁即是细胞膜:保护、吸收、分泌、物质互换等功能。
多孔动物的体壁由皮层和胃层细胞组成,之间为中胶
层。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外胚层和其间的中胶层组成。 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紧贴在一路,称为皮肌囊。
软体动物的体表是由内、外表皮层及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纤维组成的外衣膜,多数种类有由外衣膜分泌的贝壳,用于保护。
节肢动物的体壁是由上皮层和其向外分泌的表皮层所组成 (二)骨骼
骨骼是维持体形的支架,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一般由外胚层分化而成,故称外骨骼;但棘皮动物的骨骼是起源于中胚层;软体动物头足类的软骨也是起源于中胚层
原生动物体表:质膜、角质外壳、石灰质外壳;海绵动物:具骨针;腔肠动物:具角质或石灰质的骨骼;扁形动物:自由生活种类体表具纤毛寄生种类无纤毛;线形动物:体表具角质膜;环节动物:体表具刚毛、角质膜;软体动物:石灰质贝壳,头足类具内骨骼;节肢动物:几丁质外骨骼;棘皮动物:中胚层形成的骨骼 四、运动器官、肌肉和附肢 原生动物:伪足、鞭毛和纤毛;
海绵动物;两囊幼虫以鞭毛运动、领C具鞭毛; 腔肠动物:开始有原始的肌肉细胞,浮浪幼虫以纤毛运动; 扁形动物:肌肉层与表皮形成了皮肌囊,自由生活种类以;纤毛运动,寄生种类无纤毛,成虫蠕动、幼虫以纤毛运动 原体腔动物:轮虫和腹毛类具纤毛,线虫纲只具纵肌; 环节动物:具疣足和刚毛,具发达的纵肌和环肌; 软体动物:具有各类类型的足;
节肢动物:有附肢、翅外骨骼和成束的横纹肌; 棘皮动物:具有腕、管足。 五、体腔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无体腔:扁形动物以下 原体腔:线形动物 真体腔:环节动物以上
软体动物:围心腔、生殖腺内腔、排泄器官内腔 节肢动物:生殖腺内腔、排泄器官内腔、混合体腔 棘皮动物:围脏腔、水管系统、围血系统 六、消化系统
原生动物:细胞内消化(伪足、胞口) • 海绵动物:细胞内消化(领细胞)
• 腔肠动物:开始有消化管(消化循环腔)(不完全)
• 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
• 扁形动物:自由生活种类与腔肠动物相似 • 寄生种类趋于退化、消失 • 线形动物:完全消化管
• 环节动物以上:完全消化管(外有肌肉)分化 • 复杂、还出现了消化腺 • 七、呼吸和排泄
• 原生动物:呼吸和排泄以体表进行(伸缩泡) • 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呼吸和排泄以体表进行 • 扁形、线形动物:体表或厌氧呼吸,排泄为外胚层 •
内陷的盲管—原肾,盲管内具纤毛,线形动物的原肾管无纤毛
• 环节动物:后肾管,体表和疣足呼吸。
• 软体动物:以肾脏和围心腔腺排泄、以各类类型的
鳃呼吸
• 节肢动物:以马氏管、触角腺的等排泄以气管或各类类型的鳃呼吸
•
棘皮动物:以皮鳃、呼吸树、管足等呼吸以皮鳃排泄 八、循环系统 • •
原生动物:原生质 海绵动物:无循环系统
• • • • • •
腔肠、扁形动物:消化循环腔有循环功能 线形动物:原体腔
环节动物:闭管式循环系统(蛭纲开管) 软体动物:开管式循环(头足类除外) 节肢动物:开管式循环 棘皮动物;开管式循环
• 九、神经系统 •
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有纤维系统联系纤毛,有感觉传递作用;
•
多孔动物:无神经系统,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反映迟缓;
•
腔肠动物:有散漫神经系统,如水螅的神经系统成网状;
• • • •
扁形动物:神经系统为梯形; 线形动物:神经系统成筒形;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神经系统成链状; 软体动物: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共三对神经节和其间的神经索相连;
•
棘皮动物:下、内、外三个环系统组成,不形成集中的脑,并与上皮尚未分开,是一类特殊的现象。
•
无脊椎动物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嗅、味、视、听、
触觉器等:
• • •
原生动物:眼虫有眼点(感光); 海绵动物:没有感觉器官;
腔肠动物:有触手囊(内有平衡石),囊上有眼点:平衡、感觉作用;
• • • •
扁形动物: 涡虫有耳突:嗅觉、触觉作用; 环节动物: 有刚毛、眼(多毛累)、感觉细胞; 软体动物: 有眼、平衡囊、嗅检器;
节肢动物: 的感觉器官相当发达:触角、单眼、复眼、唇瓣(蝇类)、跗节(蜜蜂、家蝇)、腹听器(蝗虫)、鳌肢的平衡囊(第一触角原肢节内); 十、生殖系统和生殖
原生动物:无生殖系统,多数营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有:裂体生殖、横二裂(草履虫)、纵二裂(眼虫)、二裂(变形虫);有性生殖配子(孢子纲、团藻)或接合生殖(草履虫);
多孔动物:无生殖腺,生殖细胞分散在中胶层;无性生殖为出芽和形成芽球;
腔肠动物:的生殖腺由外胚层或内胚层产生;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和二裂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现象;
扁形动物:的生殖腺来源于中胚层,而且有了生
殖导管和附属腺,多数为雌雄同体;
线形动物:出现了雌雄异体,且异形;
环节动物:以后所有生殖腺均是由体腔上皮产生,一般由体腔管通于外界;
十一、发育
除原生动物外,后生动物中卵生的无脊椎动物,一
般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卵裂:受精和卵裂是胚胎发育的持续进程; 卵裂方式有:头足类、蝎目为盘裂;多数节肢动物为表裂;扁形、纽形、环节、软体的卵裂为螺旋式卵裂;多孔、腔肠、毛颚、棘皮动物等以辐射卵裂(第3次割裂后,形成8个割裂球,以后陆续割裂,每层的割裂球都较整齐地排在下一层的上面,并呈辐射状排列)为主;其他动物均为全裂; 原口动物:其中胚胎发育中至原肠胚后期,囊胚腔消失,另外形成由内外胚层包围的原肠腔,即未来的消化腔,其开口称为原口,以此法形成口的动物,叫原口动物;
原肠腔的开口即为胚孔或原口,原口形成未来的口,就属原口动物。有:扁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多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后口动物有:棘皮、须腕、毛颚、半索动物门的动
物,多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
胚后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的、不通过变态的叫直接发育,反之称为间接发育; 间接发育的不同类群,各有不同的幼虫期: 海绵动物(两囊幼虫)、腔肠动物(浮浪幼虫)、扁形动物(牟勒氏幼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头、腹足类(担轮幼虫)、软体动物的海产种类(面盘幼虫)、河蚌(钩介幼虫)、节肢动物甲壳类(无节幼虫)、棘皮动物(羽腕幼虫)、半索动物(柱头幼虫)、昆虫(多种幼虫)。
参考文献:
赵静 武宇红 浅析无脊椎动物的骨骼
张子慧. 动物的运动.生物学通报,2003,38(10):11—13. 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8 刘凌云,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王晓安.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比较解剖学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