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来源:九壹网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一)学生卷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先解释一下原词的意思,再说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也有:若是说句子含义,从三点来作答(1)表面意思。(2)深层含义。(3)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示例1: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示例2:“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示例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

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答题方式:这个句子,把原事物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原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示例4:1、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

—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示例5: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答: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示例6: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好比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习灵的智慧之窗;书籍好比一叶扁舟,它能载着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书籍好比一盏明灯,它能指引我们踏上前进的方向。

答: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把什么与什么作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示例7: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

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思路: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要确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内容上要明确答题的方向

内容上的作用:应先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描写性句子,还应继续判断是描写人物的,

描写景物的,还是描写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句子,其作用是塑造形象,表现性格,表现心情,体

现精神品质等,要结合内容具体作答(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下文另述);如果是一般叙述性句子,可

能是交待记叙文的要素,全文的感情基调,或背景等;议论性句子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

表现人物的观点态度,强调抒发某种感情;抒情性句子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

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示例8: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 示例9: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 答: 三、文本内容方面的题型 1.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 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例文阅读:

春从心出

刘心武

(1)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2)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话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3)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褪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通过人世的纷乱,自我的颠沛,以及痛苦的失落、无奈的损减,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4)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中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么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刮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几个人合译之书,选题甚佳,却前面把主人公叫作乔治,后面又称格奥尔基,想必是将原著一撕两半,各译各的,最后为赶快上市抢占市场,“萝卜快了不洗泥”,把贯通一遍的程序都免了,堂皇包装,昂其定价,因请到鼎鼎大名的人物作序,慎重如我,也欣然购回……唉唉,出版业数量大繁荣中的杂芜之弊,何时可减?

(5)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业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6)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会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

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眼前践着落

花去追名逐利,于是你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死关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练习与思考(共16分,应得10分以上。)

1、作者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3分)

答: 2、本文开篇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怎样的修辞?(2分)

答: 3、第四段中,作者对“以往”和“如今”“害怕走进书店”的原因进行分析,目的是什么?(1分)

答: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答: 5、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 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答: 7、品析句子:“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答: 8、篇末“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怎样理解?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