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分析

来源:九壹网
第23卷第9期 教育与教学研究 V_0IJ23No.9 2009年9月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Sep.2009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分析 高桂娟许志娥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 由于国家在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依附于国家的相 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文章通过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中相关政策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调整 的建议:首先,政府应转换职能,从管理者身份转换到服务者身份;其次,构建民办高等教育具体、细致、完整的政策体系, 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最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09)09—0039—03 在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大而国家财政教育经费不足的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助学机构正式获得了国家教 现实状况下,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以吸收民间资金办 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与发展的 学,弥补、扩大高等教育整体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 空间。1982年l2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次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一重要的战略举措。基于我国的特 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组 殊国情,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 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重要的角色。因此,探寻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走向,离 确认了举办民办教育的合法性,这为民办教育发展奠定了 不开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分析。本文通过对民办高等 法律基础。这段时期还出台了赋予民办教育一定的合法 教育发展历程中政策因素的分析,提出保证民办高等教育 权益的法律、法规。如1984年4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颁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调整建议。 布的《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试行办法》,关于鼓励社会力量 一、政策扶持:民办高等教育逐步恢复 办学的意见中指出“应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及文化补习 1978年至1991年,民办高等教育为逐渐恢复与缓慢发 班。其课程设置、招生对象要尽可能与在职人员培训、高 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 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师进修和社会青年职业培训相配 热情空前高涨,相应地,我国出现了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 合” ;1985年5月27 Et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育的情况。就学校性质而言,社会力量办学大多是由文化 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 补习、短期培训班(或学校)发展而来的,还谈不上真正意 会团体和个人办学”,“鼓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 义上的民办高校。由于缺少政策支持,这一时期的民办高 织、离退休干部和知识分子、集体经济单位和个人,遵照党 校首先面临的是“合法性”问题,由此出现了许多特殊现 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积极自愿地为 象,如“挂靠”,即指由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办学者不能以个 发展教育事业贡献力量”【3 ;同时提出要实行中央、省(自 人或个人联合的身份举办民办高校,必须寻找一个固定的 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1986年4月12日 单位或团体作为主办单位,把学校挂靠在这个主办单位之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下,才能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而大多数民办学校不 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 仅得不到挂靠单位的援助,甚至还要向挂靠单位交费。由 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 于名分不定,民办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适应社会经 定的基本要求,举办本法规定的各类学校”L4 ;1987年,国 济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和满足人们群众接受高等教育 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 的愿望,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完全禁止的态度有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较全面的有关社会力量办学 所缓和,针对当时民办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些现实情况, 的法规性文件,其中提出“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 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如1981年颁布了《高等教育 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办学的补充” J,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地 自学考试制度的试行办法》。这是一种建立在个人自学、 位进行了说明。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 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基础上的新型教育形式,它使 教育的决定》提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采取大家来办 【收稿日期12oo9—04—20 【作者简介】高桂娟(1964一).女,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 ・39・ 2009年9月 第9期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9 Sep.2009 的方针,要在政府的统筹下,发展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 和各方面联合办学,鼓励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个人办 学。”[6 上述政策与规定集中反映了2o世纪8o年代我国教 1996年,发布专门针对民办教育的政策还有:《中华人民共 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教委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 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经费问题的意 见》。这些文件对政府的职责、民办学校的审批、民办学校 的财产及财务管理、民办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民办学校的 内部管理体制等作了规定。由此,民办教育更是进入了空 前活跃与全面发展时期。1994年底,民办高校就达到880 育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对地方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开始“松 绑”,并给予了一定的自主权,从而促进了这一时期民办高等 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 ̄o4年至19 ̄o6年的三年中,全国新建 的民办高校多达250所,形成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第一个 发展高潮,到1991年总量达到450所。[7l( 但是这一阶段 余所,1997年猛增到了1252所。n J(嘲 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是散落在不同政策法规中的 条文,这些政策仅仅是确立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这和 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是有紧密联系的。一些具体的政策性文 件因为只涉及到民办教育某一方面的问题,因而适用范围很 窄,权威性也不够。此外,尚没有一个整体指导民办教育办 学方向的政策法规。正因为如此,绝大部分民办学校为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助考机构,至1987年,具有从事高等专科学历 教育资格的高校仅有2所。L8 二、政策推动:民办高等教育走向繁荣 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 问题后,直至1997年,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与繁 荣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社会改革 进程明显加速,民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致力于社会各项 事业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 需求更加旺盛,为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国家对 民办高等教育寄予了一定的厚望,民办高等教育也由此获 得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这一时期的政策制订的 主要目标首先还是进一步确认民办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地 位。在此期间,国家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继续赋 予民办教育合法的权益。1992年10月12 Et,党的“十四 大”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 民间办学”【9J。1993年2月13 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明确提出:“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 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_J ,这 十六字管理方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重申和贯彻,对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995 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 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 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Ill,使举办民办教育的合 法性在教育最高法规中得到了体现。 在这个时期里,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一天天壮大,政府 关注的焦点也慢慢地变得更细致和全面了。例如,1994 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 量举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名称问题的批复》、《关于近期 全国高等学校设置审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民办学校向 社会筹集资金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这些 政策措施对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校名规范、筹集资金、印 章管理、招生广告刊登等进行了规范,对规范民办高等教 育秩序、保障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40・ 三、政策转变:民办高等教育受到控制 直至1997年,民办高等教育在经历了繁荣发展后,进 入了依法规范阶段并逐步受到控制。在民办高等教育空 前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民办高校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忽 视教育质量,盲目扩张,这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和担 忧。于是从1997年起,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发展的政策法规,并加强了审批控 制,抑制了民办高等教育的盲目发展势头。 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该条例重 申了发展民办教育的十六字方针,并进一步对民办高等教 育的发展作了限制性规定:“社会力量应当以举办实施职 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 为重点……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 构。”L 】这些限制性规定,客观上抑制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 展,在某种程度上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 极影响。2002年12月28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这是我 国建国后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专门法律,也是1997年以 后,另一个重要的民办高等教育法规。《促进法》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立法体系的初步建立,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和管理更加规范。关于《促进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 的看法和评价。潘懋元先生认为对《促进法》的评价,应当 摆在民办教育发展的一定阶段来对待。如果在1O年前,不 可能出台一部《促进法》,如果在20年后,《促进法》将不是 这样写的。它有相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也有许多不完 善之处。有法可依不一定就是有法必依。法,正确运用, 可以促进民办教育顺利地健康地发展;法不运用,则形同 空文;法不正确运用,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人们盼 望尽快出台有利于《促进法》正确运用的实施细则,也希望 各地出台结合地方实际的条例、措施。_I 之后,国家又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控制。如教 育部发布《关于取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通知》(2004 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 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9月24 日),这些新政策的出台,或有违《促进法》精神,或中止部 分原有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或将民办高等教育限 定在职业教育及专科层次,这必然影响民办高等教育的规 20蔷 曾月 高桂娟许志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分析 高等教育政策调整与建设进程。 SeNpo.2.1920 9 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引起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和理 论界的深切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民办高校好不容易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应该是为积极鼓励、 大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 苦撑多年,又等来了教育行政部门给民办教育雪上加霜的 一天!同时,在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民办机构 展空间,使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公平的环境下,相互竞 争,相互促进,共同撑起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首先,政 在贷款上受到严格控制。这些政策的合力,一起将民办学 校逼向了困境。因此,有学者忧虑地预言:《民办教育促进 法实施细则》一出台,中国的民办高校应当有70%左右面 临破产。 ’ 府应转换职能,从管理者身份转换到服务者身份,对民办 高等教育事业应当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并切实加强民办 高等教育投入,以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 通过税收等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特 四、政策调整:民办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先导 从1978年改革开放民办高等教育恢复发展到现在,民 办高等教育可谓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 明显地感受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对民办高等教 育的政策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两者 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学者认为,“教育部门打个喷嚏,民 办学校就感冒;多打几个喷嚏,他们就会发烧。而这么多 年来,他们几乎都处在不断感冒发烧之中。”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依附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制定 与执行过程。从1978年改革开放民办高等教育恢复发展 到现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可谓艰难。这中间原因很多,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还存在许多 不尽人意之处。首先,政策法规的制定存在“钟摆”现象, 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民办高等教 育的管理、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始终在受鼓励和受限 制这两根线之间徘徊。这使得民办高校及其办学者无所 适从,缺乏安全感,并且事实上民办高校倒闭现象比较严 重。其次,在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教育政策的 失真,即教育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活动及结 果偏离政策目标的不良现象。比如在民办高等教育政策 中,一些涉及到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在宣传时作为政 府对民办高校的一种鼓励态度而被反复提及,但现实中却 因缺少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而执行无望。有的政策在执 行过程中不是完全按照政策的指示和要求办事,而是仅执 行政策中的部分内容或某些内容,其余则予以搁置或被遗 弃。总之,在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方面,重制定,轻落 实,审批、监督、评估和审计制度不完善。再次,政府某些 政策的出台往往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民办高等 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成为制约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 展的瓶颈。 就现实状况看,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设计事实上不利于 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部分政策做出调 整。从未来走向看,要使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序走向有 序,实现健康发展,既需要民办高等学校办学者的努力,更 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决策科学化,制定有利于民办高 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因此,应该从优化法制和政策环境人 手,来加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建 设。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非常发达,可 以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我国民办 别是民问资本投资民办高等教育;国家各级地方政府还可 以建立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扩大民办 高等教育规模和保证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第二,构建民办 高等教育具体、细致、完整的政策体系,引导民办高等教育 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第三,保持政策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国 家在对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调整时,应坚持政策的相对 稳定和连续性,把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发展规 划,给予民办高等教育一贯的鼓励和支持。这就要求民办 高等教育政策应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始终走在实践的 前面,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引导民办高等教育朝健康、正 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12—04)[OL].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 DE1236223174l11859.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试行办法 [z].京政发([1984163号文).1984—04—05. [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05— 27)[0L].http://jswm.IIeWS, ̄2.ors/system/2009/05/27/ O1196l271.shtm1. [4]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04—12)[OL].http:Ilwww.people. COIn.cn/zgrdxw/zlk/rd/6jie/text04.hun. [5]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 规定(1987年)[OL].http:Ilwww.hnedu.cn/fagui/Law/17/law— l7—1118.htm. [6]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991年) [OL].Imp:Ilwww.univs.cn/newweb/univs/znufe/law/2005—1l 一10/360151.hma1. ’ [7]厦门大学高教所.亚太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国际研 讨会论文集[C].1995. [8]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M].长 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9]党的“十四大”报告(1992—10—12)[OL].http:l/he— WS.sina.con1.cn/c/2007—07—25,1226l35 2‘ 76.shtm1. (下转第53页) ・41 ・ 2。蔷琴月 罗帆 肖文娟孙泽厚:就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 [J].人才开发,2005,(9):32—35. SeNpo.2.090 9 学生的交流,这对本科生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的 提高也大有帮助。此外,学长制使HRM专业学生处于一 种共同的团队氛围中,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专 业兴趣和学习创造激情,培养HRM专业就业信心和敬业 精神。调查显示,43.82%的人赞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 生采用学长制辅助培育方式,27.22%的人对这个问题表示 不知道。因此,学长制的实施效果和实际益处还需要进一 步进行探讨和证实。 此外,HRM专业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导师制、校 外成长导师制和学长制的改革,针对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 [1]陈万思.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求职状况聚焦 [2]朱新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 改革[J].中国水运,2006,(12):10—12. [3]叶映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以广西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 师范学院学报,2008,(1):147~150. [4]王明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刍 议[J].北方经贸,2008,(1):157~158. [5]苏志霞,张广兴,苗 萌.基于需求的高效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教学生命流程再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10(4):31~34. 要求的差距,不断加强实践经验的培养,提升自身综合素 质,做到扬长补短,为职业生涯起步作好充分准备。只有 努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体验, 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6]张惠琴,骆毓燕,戈 菲.基于“一二二四”模式的人 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8,16(4):85~87. 【参考文献】 Innovation of Training Model for the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Employment——Orientation LUO Fan,XIAO Wen—jnan,SUN Ze—hou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llan,430070,China) Abstract:The results of a survey to the HRM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ites,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HRM nd athe HRM practitioners i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le showing that a lot of gaps exist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undergraduates ma— jored in HRM.heTre ale disadvantages on practical experiences nd a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for them.In this regard,the colleges nd auniversiites should choose this employment—oriented ducateion model which contains tutorial system,growing out—of—school tutoril sys-a tem nd aensior system to help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HRM SO as to help them seek more practice opportuniites,then continuously up— grade their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raise their employment rate. Key words:employment——orientd;eeducation model;tutoril sysatem;growing out——of——school tutorial system;senior system (上接第4l页) 教育出版社,2003. [1O]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02—13)[0L].http://www.co1.cn/guojia一3489/ 20o60323/ Do60323[13]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7—07—31) 【OLj.http://www.hyjyedu.net.en/data/web一叩一article/ 20Q5041814:1242.htm1. 49571.shim1. [11]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法(1995—03—18)[OL].http:Ilwww.喇.gov.cn/ www/jej/zefg—nab—a3906030212824.him. [14]潘懋元.关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J].高 教探索,2003,(3):1~3. [15]任 南.垄断是教育供给不足的总病根[J].中国 改革,2004,(12):26~29. [1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 The Policy Analysis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GAO Gui—juan XU Zhi—e (High Educai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yt of 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untry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lifgher edu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tifgher education depends on the national po ̄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Tl ̄ough car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poUey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We put forward recotmnendations for private tifgher education policy:fistrly,the functions of g0veminent should be ellnged,farom the managers identiy tto the service identity;secondly,goverrmlent should constnmt the speciifc,de- tailed and complete ioolicy system for private lifgher education,and gLlide it to the direction ofmulti—level categoris,deiversfcatiion;final— ly,t}1e icy continnity and stbiailyt should be ensured. Key words:private Iifgher ducateion;education policy;education development ・ 5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